改进教学方法 激活课堂活力——试论多彩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牟恩秀
[导读] 多彩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能够让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更活跃,激发兴趣,提高效率,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但多彩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牟恩秀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望龙镇中心小学      646201
        摘要:多彩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能够让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更活跃,激发兴趣,提高效率,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但多彩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引入和应有价值的充分实现。为此,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就此问题展开了分析,旨在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引入,激活课堂的活力,让学生能够收获更精彩的语文学习效果,实现更好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精彩课堂;方法改进;增添活力;案例分析
        教育的改革推动了教师教学理念的发展,教师的眼睛不再只盯着学生的成绩,而是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学生的全面培养上,相应的,在此背景下,教师不再是教书匠,学生也不再是学习的机器,而是一个个灵动的生命个体,教师开始立足教学实际,探索更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提为学生构建更多彩的课堂,整体来说,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究。
        一、引入生活源泉,发挥学习主动
        语文学科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语文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将语文教学将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知识运用的奥秘,语文学科的丰富多彩,是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在实际展开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需要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找到所教学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衔接点,顺其自然的导入生活中的内容,一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二来提高学生参与语文知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帮助其收获更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生写一篇主题为“冬日雪景”的主题作文时,就让学生回忆了一下自己经历过的下雪的情境,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了一些他们在雪中玩耍的照片,以及有关校园、街道、社区雪景的照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大雪纷飞、洁白无瑕的场景,之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一起来回忆一下下雪前、雪中、下雪后自己做的一些事,有怎样的一些想法,在此基础上我教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进去,帮助学生建构整体的框架,这样一来,学生打消了学生害怕写作文的恐惧情绪,而且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借助思维导图写出内容比较饱满的文章,可以说,达到了不错的写作教学效果。
        二、创设多彩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师比较青睐的教学方式之一,既能够给学生营造特定的学习氛围,也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觉等多重感官,让学生实现感官联动,能够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过程中收获更好的语文学习效果。而且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升级的今天,网络资源也是越来越丰富,再加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资源,使得情境创设有了更多的变式,能够变得更精彩、多元,因此,我们在实际展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综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语文教学的内容、教育教学的目标等多个因素,应用多样化的手段和方式,给学生创设更精彩的语文情境,以此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情境的创设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实践中推陈出新,不断创新,与此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境体验和感觉,以此为依靠不断的优化。
        例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这一内容时,就利用多媒体将课本呈现的内容展示了出来,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呆板的文字活跃起来,而且能够让学生对整个故事有更深刻、清晰的掌握,历历在目的画面、视觉、听觉、感觉的多重刺激,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领悟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感受到了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此时,再进行文章内容的讲解,学生当然都能够认真听和学。


        三、问题层层推进,知识内化吸收
        可以说,问题既是沟通学生与教师、所学知识之间的桥梁,也是学生掌握某一内容的思路,同时问题解决能力也是现代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实际展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时,我们要注重学生问题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这一方面需要我们立足实际,为学生设计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文章内容的欲望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需要我们注重预设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生成,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对学生多一点鼓励、支持和引导,激发起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自信心;此外,不论是问题的设计,还是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活动的展开,都需要坚持循序渐进,让学生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的解决问题来收获更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将相和》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刻的掌握,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带领学生通读课本,翻译了文本内容之后,就就给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的表现如何?蔺相如有怎样的“能耐”,但为什么对于廉颇的挑战却是一躲再躲?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廉颇负荆请罪的做法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层层递进问题的提出,不仅给了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思路,而且也对文章的细节性内容有了更深入的剖析,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当然收获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实现了精彩课堂。
        四、德育融入课堂,促进多元发展
        当今时代是素质教育的新时代,也就是说我们注重学生语文课本知识灌输的同时,更注重语文素养、综合素质的发展,旨在培养复合型发展的新少年。因此,我们在实际展开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教育教学活动时,需要立足教学现状,找准德育内容和语文课程内容的衔接点,做到有效的导入和渗透,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会更多语文知识的同时也使得自身的德育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实现更多元、全面的发展和成长。而这一方面需要我们对学生多一点观察,多一些沟通和交流,明确他们的现状,掌握他们的德育需求和诉求,把握他们的认知方式,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另一方面,需要我们注重观察学生的体验和反馈,做到边实践,边总结,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和策略。
        例如,我在教学《慈母情深》这篇文章时,就结合文章的内容,让学生回忆了一下自己和母亲发生的一些事,对比文章的慈母,自己的母亲又有怎样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细致、伟大和无私,此时再教导学生要疼爱母亲,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生都能欣然接受,非常的认可和赞同,可以说,实现了德智并育的理想教学效果。
        又如,我在教学《开国大典》这一内容时,不论是在背景的介绍还是文章内容的教学中,都有意识的结合文章的内容,给学生渗透爱祖国的德育内容,在文章内容分析,情境感受的过程中,学生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油然而生,可以说达到了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理想德育教育效果,促进了精彩课堂的有效呈现。
        总的来说,语文是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是学生掌握更多语文知识,实现多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展开其他学科学习的工具。所以,我们一线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其重视的程度,并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需要更多教师的共同探索和研究,本文所做的分析不够完善和具体,在日后的教学实践、理论知识学习和总结的过程中还会继续为其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宣晓兰. 机智教学使小学语文课堂灵动起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3(23):73.
        [2]谢俊. 扎根真实,创设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J].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6, 000(011):33-33.
        [3]支凤霞. 例议小学语文教学灵动课堂构建[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5(12):13-14.
        [4]朱淑华. 小学语文灵动课堂的实践与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 000(004):4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