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有效的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聂茂夏
[导读]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运用语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聂茂夏
        重庆市南川区民主镇中心小学校  重庆 南川  408400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运用语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其中,新课标在阅读方面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运用阅读技巧发展阅读个性。小学生知识的积累多是通过阅读进行的,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下面将对小学低段的有效阅读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段  阅读教学  有效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阅读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小学而言尤为重要。怎么去进行小学低段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就成了关键。下面,我将从激发阅读兴趣、教授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习惯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阅读的关键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真正将阅读当成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能快速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语言和知识的积累还不够丰富,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对于事物的见解也不如中学生那样深刻。那么要怎么去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需求
        语文源自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要想学生能在课堂上与你进行互动,首先就是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了解学生之间的谈话内容,掌握他们的喜好,再将阅读教学贯穿于其中。同时,教师也要掌握低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语文教师有表情的范读能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语言,并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强弱高低,节奏的长短快慢,将课文所表现的爱憎感情直接传递给学生,把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意境中去,并利用图片和音像视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提高思想认识和素质。
(二)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加入绘本教学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普通话,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他们能更好地融入课堂中。再者,我自己认为,低段的语文教学可以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给孩子们分享一个简单的绘本故事,让学生学会思考,也学会品读。例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首先让学生了解这是两只兔子的对话,并告诉学生这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让学生学会寻找故事的重要人物;其次让学生猜猜他们的角色,并带着自己的理解跟随老师一起去听听这个故事。故事开始,教师利用PPT播放每一页的图片,通过表情和语气、语调的配合,绘声绘色地讲解两只兔子的对话,老师总结故事,并尝试让学生说说自己听了故事后的感受,也可以说说自己的父母是怎样爱自己的,并在适当时机渗透情感教育。
(三)巧设质疑情景,增强探知欲望
    维果斯基的“跳一跳,摘个桃”更好的阐述了求知欲对学习的影响。每次都是平铺直叙的方式难免有些单调和无聊,小学生都喜欢新颖的教学模式,喜欢有挑战的感觉。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外,还可以巧设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讲授课文《让猫头鹰好好睡觉》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分析,为什么要让他好好睡觉?是在白天还是晚上?谁打扰他睡觉了?……一些列的问题不但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二、交给学生好的阅读方法
        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阅读内容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方法,让其能慢慢形成自主阅读。我认为,小学低段的阅读分为两种,第一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品读作品,升华情感,提升阅读能力;第二是利用阅读方法,解决阅读习题。
(一)品读书屋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一定要突出教学重点,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学会什么,才能让他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对于小学低段的阅读而言,教师首先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让学生做到耳到、口到、眼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过程,这样学生才会去思考,去联想;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借助阅读中的图画理解阅读内容,在阅读中积累词句;第三就是教师要学会运用群文教学,让学生的阅读知识和方法进行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小学阶段的童话、寓言、神话体裁的课文在各册安排不均,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文体特点,教师可以将低段语文的同一文体进行组合学习,或者作为课堂拓展进行训练。例如寓言故事,让学生学会演说故事,了解寓言是借助小故事解释道理;神话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夸张写法和表达美好愿望……
        慢慢地,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变成了指导和点拨。老师讲的东西少了,学生自己分析的时间就多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组织学生语言文字练习。
(二)解决问题
        作为学生而言,注重阅读教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解决阅读习题。教师教会学生阅读技巧除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外,就是让学生在独自面对阅读习题时,能够运用方法去高效地解决问题。
        那么,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阅读技巧(是要精读还是略读),抓住问题的关键;其次是答题技巧。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小学低段的阅读都是比较简单的,问题中也没有太多的活题,我建议我的学生都是先快速阅读问题,弄清楚每道题的意图,是要自己回答,还是到文中去找;然后带着问题默读文章,边读边做记号,将答案在文章中画出来;最后仔细抄到相应的问题里面。这样,学生会有意识的去寻找答案,不至于漫无目的地阅读,在上面浪费太多的时间。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好的习惯会成就一个人,阅读也一样。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首先就是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教师要跟学生讲讲每本书的来源,让学生明白其来之不易,并且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爱书的榜样。其次是读书需动笔,养成勾画、积累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不仅要读,还要学会做笔记。圈出好词,画出好段,也可以用特殊的记号标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以便向他人请教。当然,当学生渐渐长大,也可以教会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文知识,另外还可以利用课本里面的略读课文,教会学生写批注。最后是解决自主阅读时,遇到不会的字词应该怎么办?学生对教师和家长的依赖性较大,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搬救兵,这时,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就要向学生引荐一位好朋友——字典。教师要做的就是在学生已经学会拼音后,教会学生利用拼音查找生字在第几页,学会了音序查字法后,再教学生学习部首查字法,攻克阅读中遇到的生字难关,初步掌握查字典理解词义的方法,提高查字典的能力,培养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付开梅.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的三个立足点[J].教育教学论坛,2014(2)
   [3]高连侠.探讨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的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