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山地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刘体伟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刘体伟
[导读] 摘要:近年来,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工作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能保证给排水的效果。
        淮安东大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江苏淮安  223000
        摘要:近年来,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工作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能保证给排水的效果。在此情况下,应积极采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设计,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针对绿化带区域、车行道区域、人行道区域与污水处理系统的给排水进行合理设计,在合理采用海绵城市理念的情况下,编制出较为完善的设计方案,有效提升整体设计工作质量与水平,改善城市道路给排水系统的设计现状。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山地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应用
        1导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过程中内涝、水资源短缺、雨水径流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为了从根源上缓解这些问题,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新型雨水排放系统,提出了“海绵城市”的理念。该理念已经逐步应用于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城市道路结构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让城市的道路与周边的环境更好地进行结合,在下雨时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功能,在面对自然灾害和适应环境变化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弹性”,为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海绵城市理念的基本内涵
        海绵有2个特征,分别为力学特征和水分特征。其力学特征是指海绵本身在受力过程中的回弹、压缩、恢复等性质;水分特征是指海绵与水作用时的吸水、保水、释水等性质。所谓“海绵城市”是借用“海绵”的特征来比喻城市吸附功能的一种形象表达。海绵城市在面对外界的不利环境影响时会表现出良好的弹性,在丰水期,海绵城市可以及时吸收多余的水分,并将其存储;待枯水期,海绵城市则将之前存储的水释放实现再利用。从城市雨水管理角度来看,海绵城市与传统的“以排为主”的理念不同,它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手段,使整个城市更加容易适应新的环境。
        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3.1有助于增强环境适应力
        近年来我国的气候环境逐渐开始恶化,部分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的环境开始恶化,暴风雨等恶劣天气逐渐增加,雨水量也开始提升。而原本的道路给排水系统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未能考虑到恶劣的天气,雨水容量较少,在发生突发事件有大量雨水的情况下,原本的道路给排水系统不能满足具体的要求。而采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可增加给排水系统的容量,并增强系统的环境适应力,满足防水、排水、蓄水、渗水与滞水的相关功能要求。
        3.2有助于促使受损害水体的恢复
        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工作中,采用海绵城市理念,除了能够促使其环境适应能力的增强,还有助于恢复受损害的水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设计工作中,采用先进的海绵城市设计技术,可有效的对自然水文特征进行恢复处理,使得城市水文环境能够恢复到开发以前的良好状态,实现生态系统的维护作用。与此同时,将海绵城市的理念应用在粗放型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可有效的优化城市环境,并利用恢复前期受损害水体的方式,有效的控制城市污染问题,为后续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帮助。
        3.3有助于促使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近年来,我国的水资源逐渐短缺,部分城市开始出现缺水的现象,而现代化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水资源供应,如果不能保证水资源的合理供应,将会对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而采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可创建出很多水资源供应的渠道,在确保合理进行规划与建设的情况下,有效存储、再利用雨水资源,促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4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4.1道路横断面设计
        传统的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方法是通过横向坡度让其向外倾斜,也即道路断面的中间高两侧低,让雨水汇集在道路两侧的雨水篦子处,之后再让雨水流入雨水管道系统,该种形式的绿化带往往高于行车道。与传统的设计方式不同,当考虑海绵城市理念时,则会将道路路缘石放置于与行车道齐平的位置,将绿化带做成低于路面形式。在这种情况下,路面上的积水会首先排入凹型的绿化带中,待绿化带中的土壤完全饱水之后,再将多余的积水通过篦子排入雨水管道系统之中。为了可以更加方便地集聚路面积水,雨水主管道可以设置为渗井形式,同时,收集到的雨水还可以通过渗井进入更深层来补给地下水。目前,国外的地下管网系统大多都可以同时处理污水和雨水,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一定的地下空间,而且也对地铁的运行造成阻碍。因此,在国内对地下官网系统优化时可以借鉴国外的这种模式。对于处于郊区的管道系统,为了能够更高效地处理积水,则可以采用分离式的方式。例如,国外的一些公园和四周的住宅联系在一起,在公园的周围建立了水域、湿地、透水沟道等,这样操作不仅达到雨洪调蓄、净化生态元素的目的,还从整体上提升防洪治涝能力。对于一些旧道路改造的项目,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道路基本功能的影响,对道路横断面和雨水径流流程可做如下优化处理:1)全面考虑道路路面与周边绿化带在高程起伏上的关系,对道路的横坡坡向、坡度进行优化处理,使得路面的积水更加便于汇集于绿化带之中;2)将侧绿化带的高程下移与路面平齐或略低于路面,并在绿化带周围布置垃圾滞留设施,防止垃圾污染绿化带;3)中央绿化带雨水必须经过污染物净化系统净化之后方可汇集进入市政雨水管道。
        4.2道路景观的设计
        道路的绿化带在城市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不仅可以缓解行车中的视觉疲劳,还能起到净化汽车尾气的功能。绿化带与道路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有较大的关系,因此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紧密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等情况合理地选择植物。应当着重区分新型绿化带和传统道路绿化带参数,设置参数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全面考虑当地的土壤和洪水标准的差异性,为了更好地到达排水与储水的目的,新型道路参数往往要高于传统的道路。根据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将道路设计成中央绿化带模式,将雨水合理排放到绿化带中。另外,还可以将碎石沟设置在绿化带的下方,更加有效且高效地收集多余的积水。在贮存雨水方面,道路可以采用分隔绿化带,并对绿化带进行特殊设计,充分利用绿化带的植物,优化设计水流的流向和方式,雨水部分流入绿化带内,节省人工对绿植的浇灌。
        4.3路面停车场的设计
        与人行道类似,城市停车场的路面也可以采用透水性比较好的透水砖,在雨量较大的天气,雨水可以通过透水砖直接渗入路面以下。除此之外,透水砖表面较为粗糙,能够增大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汽车打滑,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4.4其他
        在雨水工程的构筑物中,雨水井的设计要有足够大的承载能力和过水能力,必须选择合适的雨水井的大小尺寸。在管材选用中,选择环保型管材,同时,要有足够厚度的砂石基础进行保护。
        5结语
        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工作中合理的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转变传统的道路给排水设计形式,打破以往工作的局限性,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与体系。在此过程中应树立正确观念意识,积极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改善相关设计工作的现状,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亦斌.关于“海绵城市”在山地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6):137.
        [2]姜金峰.论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9(04):1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