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农村公路发展中心 山东省禹城市 2512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建设的管理应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探索出新的施工管理模式川。公路工程建设和一般的工程建设区别非常大,公路工程建设周期更长,工程建设环境更加复杂,建设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对于施工质量、现场安全及文明施工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引进信息化管理手段,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完成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进度、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并且在应用过程中,发现信息化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能够提高现场质量管理的力度,避免工程出现不合格的现象;发现安全隐患能够及时整改;充分调配资源,加快现场施工进度,节约成本。
关键词:工程管理信息化;BIM;管理平台
引言
在公路工程项目中,通过加强信息化管理力度,能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与压力,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促进项目各参与方间的信息交流,提升协同工作管理水平。为使信息化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得到更好地运用,本文以留祥路提升工程为例,深入探讨工程信息化管理要点。
1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汽车和货运车辆的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高速公路为人们的出行和运输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可以说高速公路的发展有助于拉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思维已经深入人心,互联网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开展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国民经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2)高速公路行业发展需要交通部交通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努力实践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加大实施科教兴交战略力度,以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动力,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同时,交通部相关文件指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我国传统的交通运输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挖掘交通运输潜力,加强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实现交通行业的跨越式发展”。高速公路作为基础建设中的支柱产业,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红利,加快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步伐,争取实现我国交通行业整体的跨越式发展。
2公路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应用
2.1施工过程网上监管模块
网上审批模块仅仅是迈出了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第一步,而全过程网上监管模块才是强化养护施工安全的保证,这也是网上综合管理平台2.0版本将要实现的目标。养护施工日常监管通过信息采集、信息跟踪、信息反馈网络化操作方式,将有效实现施工计划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转化为网上实时监管。施工计划管理包括施工计划月报、次日施工预报、现场施工精报三个方面。施工现场管理包括施工现场检查、施工问题整改两个方面。施工计划月报便于管理各方掌握所辖路段养护施工总数,统筹筛选、合并重复路段和时段的施工项目,条件具备可实行集约化施工。次日施工预报由养护施工单位提前在平台日常监管模块预报本单位次日施工计划,由辖区交警综合警务管理实际负责次日计划审批,并抄送路政、高速公路经营单位。现场施工精报是养护施工单位在开展当日施工作业时,由现场作业人员通过手机APP在平台施工精报模块签到施工起止时间、影响车道数量等现场实时信息。施工现场管理由经过授权的高速公路经营单位、路政、交警相关人员在施工现场检查时,通过手机APP现场检查模块,对施工现场相关措施、到位情况进行核实,将检查情况拍照上传留痕。对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现场检查人员可通过手机APP直接下发整改通知书现场督促整改,整改情况以照片形式上传系统,实现监管过程网上留痕可查、问题隐患发现即时通知、整改情况跟踪反馈。同时,基于平台监管信息共享优势,还可以结合高速公路2公里一处的可视化视频监控设备,实时监控平台内施工计划的执行状况,增强监管合力。
2.2智慧工地
可视化系统主要包含支架施工安全监测、数据大屏、预留数据接入等内容。利用可视化系统对工程支架施工进行安全监测,找到工程支架施工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可减少支架施工安全隐患,提升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质量。与支架施工安全监测模块不同,数据大屏能为工程管理人员提供更精确的数据信息,监控中心主要包括质量大屏、安全大屏、产值大屏、进度大屏等。管理人员通过观看质量大屏,能更好地确定质量巡视重点,树立良好的质量管理目标。根据施工安全大屏显示的内容,可加强施工现场安全巡视,提高安全费用利用率,强化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质量。产值大屏则能精确地计算出工程本月累计产值完成情况,显示产值计量折线图。进度大屏能展示人员分布情况,包括各类施工机械使用情况,为工程项目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安全检测与数据大屏预留数据接入,主要包含指纹考勤、视频、用电等数据接入,管理人员可根据各项数据,结合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全面分析各项数据并保存,为后续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2.3进度计划管理
为更加直观形象地对施工计划及施工进度进行管理,以及为后续采用施工动画进行技术交底提供3D模型,因此开展3D建模工作。3D模型建立以桥梁工程为例:首先根据桥梁下部结构图纸在MS软件中创建桥梁下部结构;其次利用BIM软件根据上部结构图纸创建桥梁上部横断面模版,确定相应参数约束,再通过软件的参数约束以及点控制绘制桥梁上部结构;然后利用BIM软件根据图纸文件进行桥面系的建模以及三维体的创建;最后进行模型的整合,整合后的模型如图生所示。若建模过程中发现钢筋与波纹管位置冲突等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进行复核验算、更正。
2.4基于GIS的高速公路智能运行决策支持系统
该系统以智能决策理论为依据,以GIS系统为支撑,针对国内高速公路普遍缺少全域性交通检测技术手段的现状,基于GIS的高速公路智能运行决策支持系统拟通过软硬件结合技术,充分整合高速公路各种交通信息,制定交通运行策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交通管理决策的智能修正,保证决策的最优化状态,提升高速公路运行水平和效率。基于GIS的高速公路智能运行决策支持系统是结合GIS系统、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ITS)及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而开发的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系统。其由公路交通运行状况信息智能收集终端系统、公路信息化管理系统APP应用、数据中心远程应用及管理端WEB应用等模块构成,详见图1。该系统以高速公路交通运行基础数据为信息来源,涵盖高速公路运行动态风险因子(如驾驶员、车辆、气候条件等)和相对静态风险因子(路面、路基、服务设施、隧道、涵洞等)信息等。其中,公路信息化管理系统APP应用、数据中心远程应用及管理端WEB应用构成系统软件部分,智能收集终端和数据服务器等配套设备构成硬件部分。
结语
本文主要以揪坡头(陕甘界)至旬邑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建立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引进BIM技术,建立3D模型,并融入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进度计划、质量、安全三维动态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提高了工程质量,确保工程任何环节可以查根溯源。同时,通过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了现场质量管理的力度,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不合格的现象;发现的安全隐患能够及时整改;能够充分调配资源,加快现场施工进度。为项目节约成本,提高了资金利用效能。在应用过程中发现,GIS技术与3I}模型融合后,平面位置定位准确,高程方向定位不准确,因此还需进一步研究GIS技术与3D模型融合后的定位问题。
参考文献:
[1]游国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信息化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14):125-126.
[2]王更.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0):41.
[3]黄党庆.高速公路建设中现场管理信息化的方法[J].低碳世界,2017(24):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