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盐城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研究的若干思考——以阜宁县北堆村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王晓艳
[导读] 摘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增强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需要;也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本文通过对阜宁县北堆村的走访调研,探究影响北堆村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数,认为应采取的应对之策是定位要清、方式要变、规划要远、运转要优等。
        中共阜宁县委党校
        摘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增强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需要;也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本文通过对阜宁县北堆村的走访调研,探究影响北堆村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数,认为应采取的应对之策是定位要清、方式要变、规划要远、运转要优等。
        关键词: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全面小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脱贫攻坚战的巩固提升之年,更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的大考之年。我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现代农业建设的任务更加繁重和艰巨,释放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显得尤为迫切。
        一、阜宁县东沟镇北堆村的基本情况
        阜宁县北堆村地处东沟镇东郊,地理位置优越,紧邻阜益公路,东靠射阳河畔,四河环抱,村中“三纵三横”道路与阜建高速出口相连,南邻新长铁路、盐徐高铁,交通十分便捷。北堆村环境优美、村庄整洁。村中绿化覆盖率达到17%,道路占有率60%,路灯亮化率70%。全村11个生产组,1074户,4562人,面积3296.74亩,特色产业种植面积660亩,规模养殖面积500亩,党员109名。北堆村2019年经济总量2.58亿元,人均纯收入25230元,2020年将突破人均3万元纯收入。北堆村以村委会为单位,大规模流转土地2000余亩,2015年与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签订100MW农光互补项目,目前一期工程30MW占地1100亩,于2016年1月份实现部分并网发电。二期工程于去年4月份开工建设,项目整体投运后,利用太阳能板下面耕地,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实现农光互补,该项目帮扶群众致富成效好。协鑫集团已成立农业公司,与当地村组农民合作,耕地上有大棚各色水果蔬菜、油牡丹等,这些项目每年给北堆村带来村级经营性收入达200万元左右的效益,农户除去每年每亩1100元的土地租金外,还可以通过在此项目内务工等形式,人均年增加收入8000元以上。该村老工业基础也较好,有羊毛衫长、塑钢厂、塑料厂、橡胶厂等,这些可为北堆集体经济带来70-80万收入。北堆村康居工程也走在全县前列,老百姓人均住房超过30平方,采用货币安置和集中安置方式,其中40%老百姓选择的货币安置,可补贴17万元人民币;集中安置150户。现在的北堆村老百姓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二、该村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的积极措施
        1.抓典型引领。该村一是抓住稻虾共养大户,该村以他们成功的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经验,向全村有意创业致富的居民传授,调动村民种养殖积极性。2020年上半年,该村又流转土地600多亩,承包给村合作社进行稻虾共作,上半年光一季小龙虾就收回了土地承包成本;达到了高产高效的效果。二是重抓基地联动,今年初该村在光伏两侧又流转土地200亩,建成高效连栋大棚,进行果疏和油牡丹种植,50亩、10万株的油用牡丹已经投产达效。油牡丹,浑身是宝,牡丹籽的油被称为“液体黄金”,市场价在每斤4000元左右,除了食用,还在医药领域、化妆品、保健品、生物医药等方面广泛运用,花瓣可以作茶,底下的根用作中药的丹皮。
        2.抓科技支撑。该村与南京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与资助单位香港协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引进优质水稻品种,采用先进种植管理技术,并聘请盐城有种植经验的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同时该村还培养两名专职技术人员,全过程严格执行有机水稻的种植标准,种植过程中采用物理方式诱杀防治虫害,人工技除水曰杂草,杜绝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大米加工过程中采用日本佐竹公司设备,通过色选,抛光,去除大米中的有害异色粒和杂质,真正做到优选、优质、优良产品进入市场。产品让消费者青睐,是真正的富民产业。
        3.抓新型主体。该村大力培养返乡青年和复原退伍军人等新型农民,该村积极组织能人、大户参加职业农民培训,到外地学习取经,让他们能拓宽视野,放开手脚,将产业越做越大;放大合作社效应,完善合作管理制度,充实合作管理人员,发挥合作社更大作用,以村委会为单位,进行农光互补项目、稻虾养种植、大棚种植各色水果蔬菜、油牡丹等,成立农地股份合作社,统筹运着利用太阳能板下面耕地,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实现农光互补,果疏种植与稻虾养植、有机稻种植等全面规模化,并主动与市场、电商对接,为产品打开销路,以此来增加利润,将该村的农产品做大做强;积极吸引各类人才从事农业创业,采取补助加奖励的办法,调动党员干部和返乡村民的积极性。上半年该村新建家庭农场1个,新上规模种植大户4个。
        4.抓信息服务。该村村民委员会以益农信息社的建设为主体,村两委成功并持续开展有“农业公益服务、便民服务、农产品电子商务、技术培训服务”等服务工作2年时间。注册资本100万元创立阜宁县盈源有机稻专业合作社和珍安谷物种植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公司主营村范围内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农特产品。有大米、粮油、水果、蔬菜、特产、水产品等。公司自主开发5个包装产品。公司采用优化完善农产品品质、选用产品结构性包装、发掘高副加值亮点、塑造产品传奇故事、开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等方法。该村利用现有场地资源和培训设施,对种田大户、合作社成员、电商爱好者提供农业政策法规、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知识培训;利用社点工作人员和邀请县电商培训孵化中心讲师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电商知识培训。培训内容有:PS技术、上网产品包装设计、物流代办、手机应用技能、农业物联网技术等。几年来,累计举办各类培训100多场次,培训人员500多人次。坚持回报社会、反哺农民的经营理念。几年来,该村利用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试验点益农信息社的培训基地,坚持发动、宣传、带动和培训周边村居农户参加农产品电商。购置电脑、办公桌椅、开通服务网络,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培训的便利。并且在用工方面优先选择返乡青年。目前为止,已帮助周围100多户成功开展农产品电商业务。

人均增加收入1万多元。产生很强的社会带动效应。
        5.抓组织领导。该村将“产业富民”当着中心工作来抓,年初成立书记任组长、主任为副组长,其他两委班子为成员的农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抓好农业招商、产业布局、土地流转、合作社组建,组织农民以土地入股等相关工作,让北堆特色农业产业始终坚持在村党总支领导之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该村始终把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工作“主轴”,截止目前,该村农户大部分实现土地流转,预计今年年底实现全部土地流转,有劳力的农户人均收入达到25000多元;村集体已拥有公共积累约5000万元,该村拥有工业工厂、公司50多家,农贸市场1座,出租给个体经营的浴室、超市、其他商业部铺50多家,村里拥有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村里公共积累近2000万元,居民收入有大幅度提高,2018年全村人平收入达到25000多元,位全县领先位置。
        三、影响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制约因素及提高新动能的应对之策
        从北堆村建设的具体情况,特别是村级经济发展来看,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瓶颈制约:
        1.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缺少发展的活力。北堆109名党员中,60岁以上的占70%,40-60岁的占20%,40岁以下的只占10%。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几人,工作积极性、工作激情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缺少争先创优的意识,缺少带民致富的本领。
        2.村级经济增收渠道不宽,缺少发展的后劲。北堆村目前村级积累、资产增值的新增长点有限,发展空间受限,给该村滚动发展、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制约。
        3.发展的思路不广,缺少发展的长远规划。北堆村独特的交通优势给其发展可以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如何利用上述有利因素,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这方面村里的谋划不够。
        对此,提出建议如下:
        一是定位要清。建议重新审视定位村级经济发展方向,服从大局,策应发展。近年来,阜宁坚定不移的推进“产业强县、生态立县、富民兴县”的战略,坚定走好“两海两绿”发展路径,这些都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需求和难得的机遇,所以建议该村把村级经济的发展放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实施,对以前的发展规划有必要进行回头看,进行科学的调整。
        二是方式要变。建议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创造特色。北堆村在规划和组织未来发展时一定要结合实际,扬长避短,放大特色。建议该村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内外资源,在重要农产品生产区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区做足文章,主动与市场、电商对接,重点选择市场前景好,地域特色鲜明,附加值高度产业,作为特色载体和主攻方向,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让农民致富,让集体增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不断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大力推广价高、质优、市场销路好的品种;通过政策、项目、资金的扶持和引导,鼓励和引导,发挥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加强品牌农产品的包装和宣传,借助各类新媒体,利用现代营销手段,着力打造地方特色知名品牌,形成统一对外的、叫得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传统手工业等乡村特色产业;挖掘传承传统技艺和乡风民俗,保护传承富有传统意境、充满意趣的田园文化,培养乡村传统技艺传承人才,突出保护县域内各类重要人文景观;大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完善健全农村文化网络,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建设融合各类经济实用的公共文化广场,丰富文化生活,繁荣乡村文化;积极利用“生态+”“互联网+”等模式,积极鼓励和推进“文化+”“旅游+”,推动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和乡土文化融合发展。
        三是规划要远。建议该村积极打造田园乡村,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要继续深入实施康居工程,合理规划好全村的整体布局,规划好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规划好旧村庄、危破房拆除改造。整个规划要有前瞻性、科学性。加快建设集中居住点、特色村,建设美丽乡村;严格实施村庄绿化整体规划,充分利用村庄自然环境,注重乡土气息,将乡村文化渗透到村庄建筑风貌和形象设计之中,营造出体现各地自身特点的自然、淳朴、优美的乡村田园景观;全面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大力度推进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禁烧禁抛和综合利用,加强村庄绿化和绿地建设,全面提升农村水生态环境,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居干部队伍建设,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大力培育和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是运转要优。建议该村一是要建强班子。对班子成员,要以诚相待,知人善任,既分工负责又互相协作,用好每个人的长处,让各人的聪明才智能够有机会发挥,切实提高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把村“两委”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二是要建好队伍。要高度重视发展党员,不断为党员队伍补充“新鲜血液”;要注重培养后备干部,对有发展潜力的党员要敢于交任务、压担子,在实践锻炼中打造好队伍,切实解决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力的问题。三是要健全制度。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管好财务收支、计划生育、宅基地分配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减少群众猜疑,减少干群矛盾。
        参考文献:
        [1]马晓河,胡拥军.“互联网+”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框架与政策设计[J].宏观经济研究,2020(07):5-16.
        [2]张丽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略与制度建设[D].中共中央党校,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