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0期   作者:顾琴英
[导读] 现阶段,我国新课标的改革,教育体系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顾琴英
        新疆伊犁霍城县惠远镇则徐中心学校  835202
         
        
        摘要:现阶段,我国新课标的改革,教育体系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基于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青少年的基础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因为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和身心发展不够成熟,他们对生命的价值还没有全面的认知,生命意识较为薄弱。而当前对初中生教学重点还放在知识教学上,忽视了对其生命的教育。在生物课堂上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并关注其心理康健教育对学生成长十分重要,要教会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生物;教学;渗透
        引言
        生命教育是随着新课程改革而逐渐衍生、发展和成熟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将生命教育融于初中生物教学中,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引导学生爱护生命、尊重生命,有助于开展高质量的初中生物教学,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同步健康发展。
        1初中生物教学强化生命教育的紧迫性
        生命教育是教师通过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对“生命”这一概念进行理解,掌握保护自我和他人生命的基本能力,提升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认知。在中小学教育中,生物课程是生命教育最为直观和显性的教学课程,其教学内容也紧紧围绕生命教育展开,教会学生认识生命的基本构成、基本特征以及科学领域对生命的新认识和新成果。但是在学生基本认识和辨别能力掌握的同时,对生命的情感认知还稍显不足。初中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青少年阶段的重要发育期,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生命观还处于成长期,并没有形成自我的独立认知,其面对社会生活的主要表征还处于迷茫期和动荡期,加之逆反心态和叛逆心理的出现,导致这一时期的教学需要在情感提升上花费更多的努力。生命教育需要在生物教学中加强情感认知,初中生心理特点需要加强情感认知,也需要提升学生对生命的正确认知,以上的三个“需要”和三个“认知”凸显出当前在生物课程教学中强化生命教育的紧迫性。
        2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存在问题
        在教学中,老师不但要看重同学们对教材内容知识的掌控,也要看重学生是不是对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所认识。但是在目前初中生命教学中,大多的老师因被局限在校园环境、教学精度和课时安排上,只能将一些最基本的生物知识进行讲解,而安排的有关生命教学的活动十分稀少。并且在以往讲课活动中生物教育也多以学习为主,看重理论知识地方讲解,而却忽略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3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3.1在生物课堂中渗透
        初中生物教材中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这样的和谐不仅能够将生物间的关系加以体现,也可以使生物与环境关联得以体现。老师在讲学过程中要关注到渗透渗透生命的和谐美,让学子产生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比如,在学习《鸟类》一节中,笔者先让同学们思考问题:“若是给人按上翅膀,人能飞上天空吗?”接着让他们找到家鹅和飞行生活适应的特征,在让他们利用课文中资料,从家鹅体型、赤翼、呼吸等身体结构中,分析鸟类可以飞行的特点。经该节课可的学习,学生们可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协调统一的,各类生物都可以为适应所在生存环境发展出了各种能力,以便达到生命的和谐美。又如,在《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一课中,我们列举了蜜蜂和狼群种群的互助案例,让孩子们认识到个体的价值和群体分工关联,培育学生和同学和睦相处的技能。

再如经过列举小鸟帮鳄鱼清洁牙齿、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类植物间的互利共生的关系,让孩子了解到生命间的关系之紧密,同时进一步让学生学会人类应该尊重每个生命,真爱且善待生命体。
        3.2在科学探究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科学探究讲学中,笔者先给同学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1950年,本国科学家发现了埋藏在地底的千年古莲子,后经过精心培育,有95%的古莲子发芽并且有了幼苗,最终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古莲子经历千年而不灭,可见其生命力的顽强。”学习们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后纷纷变现出了很高的兴奋度。这时生命的顽强这个种子就种在了他们心中。又比如:在学习《观察校园的植物》中,学生通常对于校园的景观表示不屑一看。笔者抓住这个机会,让他们去观看沙蒿,它的个虽然矮小,但根系的长度是地面长度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是沙漠植物特有的为适应环境而进化出的结果。在孩子对沙蒿观看时,就知道他们一定认识到了生命的顽强。其实,在实验课中这样的例子十分之多,需要老师深入浅出地加以举例讲明,学生便会在这样的教学中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和坚韧。
        3.3设计、实施有关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
        尽管生物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我国应试教育制度下,初中生物并不受重视,部分学校、教师以及家长认为生物不是主要学科,在中考总分中占比不大,因此在教学资源配置、课程设置上都有所欠缺,如课程较少、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材是生物教学中的主要资源,然而教材、书本资料只能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的保护生命的方法,要想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性、珍贵性,让学生对所有生命都存有敬畏、爱护之心,还需要学生动手实践,亲身感悟与体会。为此,学校、教师必须合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接受生命教育,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活动观察生命的产生、成长以及消失,从而形成真正的、正确的对生命的认知与感悟,并在懂得生命珍贵的同时学会如何保护生命。具体而言,在推进生物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能正确认识到外在教育的局限性,并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某一段生命的成长过程中,以此加深学生对生命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领悟生命的真谛。有关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可以是多类型、多样化,如让学生观察一颗鸡蛋的孵化过程,或让学生领养一只宠物小鸡,让学生承担起照顾小鸡的责任,并陪伴小鸡长大,在陪伴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变化,从而对生命形成科学认知,并树立起正确地对待生命的态度。与其他学科相比,生物与生活更存在紧密联系,生物学科中许多知识点都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能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这一特点,将生物、生命、生活有机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与生活里感受生命,形成对生命的正确认知。
        3.4教师要增强自身的生命教育意识
        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管理者,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能力素质、意识观念将对学生思想、能力、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推进初中生物教学与生命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教师需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树立正确地对待生命的态度,同时增强自身生命教育意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能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渗透生命教育相关知识,为学生传输正确的生命理念与生命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教师还需不断锻炼,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确保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合理、充分地利用一切有效的教育资源,如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影像视频,在讲到一些生物知识时能自然带入有关生命的相关知识、感悟等,有效促进生命教育在生物课堂中的有机渗透。
        结语
        综上,在初中的生物教学中老师应当认识到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把这门课放在重要位置。这就需要老师全面认识到生命教育和生物教学的特征,并借助课堂、课外活动等,有效渗透生命教育,从而促进初中生认识到生命、尊重生命,学会关爱他人、社会,拥有完善的人格,促成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广平.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3(9):76.
        [2]张春李.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新课程学习,2015(2):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