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德供电公司 河北承德 0670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110kV智能变电站的应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如何采取有效方法与措施,切实提升其继电保护的整体效益,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课题之一。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基本内容,分析了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若干问题,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合理配置元件保护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提出了提升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的策略,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浅见,望对继电保护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电网工程;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方法对策
引言: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对现代电力能源的需求量日趋提高,对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形势下,必须宏观审视继电保护的各项关键要点与重点环节,为110kV智能变电站的高效稳定运行构建可靠屏障。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1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简述
在智能电网工程建设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智能变电站的应用开始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所承担的智能化、自动化变电任务愈发重要,成为现代电网工程体系的关键构成要素。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是确保其正常稳定高效运行的重要屏障,在确保智能变电站安全性、可靠性及速动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长期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在技术方法标准化、过程控制、效果评价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高质高效地对智能变电站实施继电保护提供了基本遵循与方向引导,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新时期智能电网工程建设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活力。同时,广大电力工程单位同样在创新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方法,优化继电保护实施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探索,效果显著,切实提升了智能电力系统整体信息传递速度,实现了基于网络传输技术的数据交换。
2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若干问题分析
2.1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在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的支持与促进作用下,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的系统性与协同性日趋完善,不仅对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原则与技术要求作出了明确界定,而且在合并单元及接线形式等同样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呈现出较强的技术性、依据性与可参考性。同时,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实践领域,相关单位同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持续不断调整优化继电保护技术规范提供了重要参照,实现了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监测网络的独立化运行。同时,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约束下,还应对不同电压等级的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线路保护等作出细化处理[2]。
2.2继电保护设备的配置要求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配置与运行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使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在设备配置工具与方法选择上具备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得传统模式下难以完成的继电保护设备配置任务具备了更大的可行性。因此,应积极引进具有现代先进理念的继电保护设备,促进继电保护运行状态的一体化与协同化,将智能化的操控管理理念融入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全过程。比如,部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了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配置、GOOSE网等,实现了继电保护的层次化配置管理效果。
2.3其他相关设备的配置要求
一方面,对于智能变电站线路保护而言,应采用站内保护和测控功能相统一的运行方式,使相关设备的配置可以在特定技术要求下,实现断路器失灵、重合闸等职能。在此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信息流的畅通性,确保数据信息可在打包处理完成后,通过光纤向核心控制与处理单元进行精准传输。另一方面,对于变压器保护而言,则应预设两种不同且各有侧重的双套设备,按照协作工作模式的技术要求,对中性点电流及间隙电流等作出规范化处理,构建闭环循环,最大限度上降低外界因素对变压器保护的不良影响[3]。
同时,对于母联(分段)保护而言,则应通过彼此独立传输网络进行数据信号的定向传输。
2.4变电站内继电保护测试检验
继电保护测试检验的主要面向对象为光纤以太网通道的误码率和光收发器件的功率,旨在全面客观测试光纤以太网物理连接的标准化程度。在传统继电保护测试模式下,尽管可对电流电压输出量进行仿真模拟,但由于其针对性相对不足,所模拟出的数据信号起伏波动幅值较大,所得到的测试检验数据容易失真。而在现代科学研究的推动下,出现了光数字保护测试仪等更具现代化优势的测试检验载体与工具,不仅有效提高了测试检验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避免了外界环境要素的干扰,而且操作极为简便,步骤精简,大大提高了继电保护测试检验工作效率[4]。
3提升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的策略探讨
3.1合理配置元件保护
元件保护在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中的关键价值不言而喻。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可通过优化变压器保护配置设计的方式,提高元件主保护与后备保护之间的衔接效果,并充分挖掘与实现双套合并单元的重要性能,有效提升继电保护的整体稳定性,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系统性与偶发性故障问题。对于母线元件,则可采用环形网络结构的母差保护,对相关运行状态进行动态化监测。
3.2强化继电保护工作的细节过程
随着110kV智能变电站运行强度的不断提升以及运行环境的持续变化,为有效应对高强度、连续性的运行需求,必须始终不断强化继电保护工作的细节过程,摒弃传统保守陈旧的继电保护工作思维观念,突破僵化固化继电保护技术方法的阻碍与桎梏,实现对输电线路、智能变压器及附属电气设备的实时监控,精准确定潜在故障隐患点位,降低故障问题发生时的起伏波动,防范连锁反应[5]。
3.3可视化技术的运用
为保障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的连贯性,必须对各类故障问题作出及时有效处理,对此可积极引进现代可视化技术方法,对继电保护装置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数据进行集中统一处理,形成相应的数据库,实现故障预警和运行数据采集。在可视化技术的支持作用下,可对继电保护装置中间节点文件形成的数据信息进行准确采集,以全面分析故障,从而研判故障诱因,减少继电保护装置误动几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受配置模式、运维管理、技术方法等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实践中依旧存在诸多方面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阻碍着其整体应用效能的优化提升。因此,有关人员应该从110kV智能变电站运行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充分遵循继电保护基本原理与规律,创新继电保护配置方式方法,强化其运维管理过程控制,切实提升继电保护整体效果,为提高110kV智能变电站的综合性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现军,马明智,胡忠勇.浅谈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要点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01):110-112.
[2]刘啸峰,郑永康,李翔.对110kV智能变电站电气一次系统及继电保护运维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下旬刊),2019(06):168-169.
[3]王志刚,吴达天.110kV智能变电站变压器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分析与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9,56(01):271-272.
[4]胡序祥,杨子涛.新时期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工具技术规范研究及应用[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09):201-202.
[5]秦汉玮,郭俊文.浅谈抗异常数据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相关问题探讨[J].内蒙古电力技术,2020,(17):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