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德力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智能电网可以理解为通过多种信息技术的相互组合,再由计算机技术以及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支持,在传统电网系统中对其进行更新和改造。但是,在更新的基础上需要考虑其对能源的需求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进一步使智能电网的安全性得到稳定的发展与保障,最大程度提高我国现代电力电子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水平。鉴于此,本文对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通信技术;智能电网;信息传输
引言
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应用电力工程技术,首先要充分了解智能电网的重要价值,掌握先进的工程技术,对电源领域、发电领域和输电领域得到实际应用进行明确,改善直流输电高压技术和电能质量基础,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1电力通信
电力通信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发电、配电、用电等过程中,从而保证电力企业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电力企业从电力生产到使用,要经历的过程较为烦琐,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进行统一调配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1]。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电网和电力通信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在保证其实现自动化和市场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合理利用电力通信技术,才能有效地促进其健康发展,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2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的特点有以下几点:兼容性广、自愈能力强、交互性好、优化性强和集成性高。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也正在加大对智能化的投入力度,通过通信网络造成的测量技术和传感基础,促进了能源电力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融合发展,有效提高了现阶段电网基础建设水平。
3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电力不稳定
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建设持续稳定的发展,提高电力供应效率非常重要。如今,国家通信技术正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监控技术还不够完善,不能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不能及时发现某一部分出现的运行故障,影响了整个电力系统的电力供应工作。此外,当线路出现电力过载时,必须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批次供电。由于一些电力系统没有制定合理的供电规划,发生电力供应不稳定现象,这是电力通信技术在应用智能电网中非常关键的问题。
3.2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管理人员是企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子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不断引入,企业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部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过低,导致在正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操作失误的现象。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进步,人才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因此,提高电力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4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和变电领域的应用
4.1电源技术的应用
在智能电网建设中融入电力工程电源技术非常重要,因为电源技术可以把各种类型的设备应用在智能电网中。比如,对电池充电问题,就可以采用交流电源处理,实现了不同计算机都能够采用高频充电的功能。还有在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时候,可以应用电力工程技术提供的多种类型的电源。
4.2转换能源技术的应用
随着低碳经济能源的快速发展,对于能源消耗量和污染排放量进行了严格控制,企业实际在开展经营活动时,应当通过先进的技术创新能量转换方面的工作,将能源最大程度的利用起来。目前,全球使用最多的自然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利用先进的电力工程技术中的转换能源技术,是未来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比如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并网技术,对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3发电环节
是否可有效推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发展速度存在着直接影响,也有助于提升我国建设发展的效率。我国正处于智能电网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合理应用电力电子技术不仅有助于提升能源的实际利用效率,也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将电力电子技术和能源有效结合,有助于提升电力电子技术的先进性。
基于电力系统和电力电子技术的有效结合衍生而成的柔性交流输电方式,可大幅度提升对电力系统各参数的控制效果。同时,就发电环节来讲,可有效利用风能等具备可再生能力的能源实施具体的发电操作,经由电力电子技术,促使电机组加入至电网中,对电池的充放电过程进行更为有效的控制,有助于提升电网供电的整体稳定性。
4.4电网结构升级优化
随着智能电网负荷接入量的快速增长,对电网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任务紧迫。比如在电网间输电时,容易因相位差异产生电压波动干扰,可通过采用背靠背直流输电技术解决这一问题。先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再将其转换为交流电输送到相邻网络,采用微机跟踪控制电压和相位,提升电网间输电质量。此外,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微网并网技术也得到较快发展。微网的出现改变了配电网组织形式,其核心设备是并网逆变器,通过采用先进的逆变器装置,可以为分布式电源并网提供支持,从而适应更加复杂的电力系统控制要求。
4.5在配电工程中的应用
对于配电网络而言,高效灵活是最大的特点,而从目前来看,电力信息通信网络已经进入到了稳定可靠的发展阶段,通过电力信息通信网络和配电网络的有机结合,能够进一步强化故障发现和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促进供电质量的提高。良好的供电服务应该具备几个显著特征:一是稳定性,要求智能电网能够在突发重大故障或者极端气候条件下保持稳定运行,避免大范围、大规模的停电事故;二是自愈性,智能电网系统必须能够开展实时安全评估和分析,智能启动预警程序的同时,配合有效的预防隔离措施来实现自我修复;三是兼容性,智能电网必须能够兼容新能源,对电网功能进行持续完善,加强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四是经济性,智能电网必须能够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同时,满足节能环保的目标;五是集成性,智能电网需要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高度集成和共享,加快电网管理系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5我国智能电网的前景展望
虽然我国对于智能电网的研究时间较短,相比较发达国家依然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通过分析国外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可以得知,国外对于电网建设更加重视环保方面的问题,但我国主要还是应用的传统电网模式。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对能源需求的增长,传统的电网运行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发展需求,而且存在不环保和消耗大的问题,因此,近些年国家对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工作越来越重视。在开展智能电网建设的时候,首先要搭建完善的核心技术体系和智能应用体系,对资源优化配置进行增强,对智能控制应用程度进行强化,为我国电力事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帮助。
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也使得社会对于电能的需求持续增长,电力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智能电网时代,以自动化智能化技术为支撑,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充分保障,不过对于系统内部的信息传输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借助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来保证信息的高效传递。
参考文献
[1]马可,张继红.电力通信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初探[J].山东工业技术,2019(03):184.
[2]赵忠.通信信息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03):21.
[3]刘红艳.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1):163-164.
[4]蒋泽甫,李楠,张彦,刘文霞,孙志勇.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9(02):207.
[5]申红强,王玉斌.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9(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