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8月22期   作者:王晓花 蒋贺明
[导读] 城市中的排水系统肩负着维护城市正常运作的重任,
        王晓花  蒋贺明
        河南省良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城市中的排水系统肩负着维护城市正常运作的重任,影响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目前我国的城市在不断地升级改造中,对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要求也不断发展。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正好为市政给排水工程提出了满足发展需要的创新点。基于此,本文针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运用
引言
        功能多元化是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以此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城市空间资源的极度稀缺,导致城市中相关设施建设受到空间制约,城市面临功能负荷过重问题。海绵城市理念便是应对城市发展功能负荷过重的一种有效途径,城市给排水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正视这一问题。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主要是针对于城市在对城市的水工程建设上,犹如一块海绵,可以对水进行弹性处理,通过城市的绿化地、道路、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对城市内部的降雨、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进行储蓄和排放。通过对城市内部水资源的控制,让城市在需要用水时有足够的供水,在水量过大时可以存蓄用水,并对废水、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让城市自身的渗透和修复功能良好运行,进而推动城市的良好运作。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对于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带来了创新性发展。可以对自然降水进行更加充分的运用,并且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更加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1]。对于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区域而言,将海绵理念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可以提高对水资源的回收以及有效利用率,借助于自然降水改善城市的饮用水以及排水等问题,让城市获得更好的发展;对于目前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生态破坏、污染等问题,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促进水资源的循环,有助于生态环境的自然修复。
        2海绵城市理念运用于市政给排水设计的意义
        2.1提升对城市空间的利用率
        城市的建设有地形、气候等环境要求,建设时间长,耗用的资源量大。在有限的土地上既要建设高楼大厦以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等要求,还要进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绿化建设。市政给排水系统需要覆盖整个城市,对空间的需求量大,更需要根据实际场景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将城市的绿化地、人工湖等同市政给排水系统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水资源收集、净化、再利用的循环链,让城市排水系统同其他的应用设施结合在一起,在节省系统建设占用空间的同时推动城市的创新发展,优化城市的发展空间布局,提高对空间资源的利用[2]。
        2.2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
        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和人口密度的增加,使得城市用水负担增大,而可用的水资源数量有限,这就要求城市建设中提出新的方案,提高对城市污水、废水等水资源的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中的使用,让排水系统根据城市不同的建筑区域以及人口分布,建设不同的排水管道,增加对废水、污水的收集以及处理能力,加大了对自然降水的储蓄能力,让水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3应用要点
        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应把握4项原则:
        3.1保护生态,以人为本
        修复水生态,控制年径流总量,推进绿地建设,大力建设海绵型区域。以发展供排水设计实施为契机,同时加强对河湖一带水系生态治理,根除水体污染等水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重点治理城市内涝问题,强化饮水水源管控,确保水质安全[3]。
        3.2整体规划,科学布局
        设计中应统筹兼顾,综合考虑新老城区、防汛基础设施、易涝地段、道路地势落差等要素,科学编制规划,完善技术标准,对自然生态功能与人工设计建造进行统筹规划。根据年径流量对重点地段实施区域雨水排放管控制度,确保防涝与存积并重,构建科学合理的给排水平衡管理机制。


        3.3经济适用,个性发展
        城市给排水工程量较大,耗费甚巨,在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改造的同时,应做好相关工作调研,遵循最佳经济效益原则,谋划最佳设计方案。设计中充分考量城市现状及未来城市规划,有效顾及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水系生态状况等个性化因素,因地制宜,坚持走个性化发展道路[4]。
        3.4完善标准,严格实施
        应先确立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标准,据此确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标准,确保严格依循海绵城市理念、原则、标准框架对施工相关事项进行管理,尤其注重突出技术性要求和功能要求,以保证施工规划、招投标、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等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4具体运用
        4.1运用于道路设计
        有的城市在进行道路规划设计时目光不够长远,为了节省资金投入,在建设时使用的材料不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一旦有大量降水或者排水情况就会形成大量的路面积水,给道路上同行的车辆和行人带来安全隐患。在城市海绵理念的道路运用中,在道路铺设过程中使用渗透性好的材料,让地面水可以快速地渗入地底,补充地下水资源。通过在车道底层铺设不透水材料,表面铺设透水性强的沥青、混泥土等材料,让路面积水可以顺着地形流入道路旁边的沟渠,进入地下水系统或者周围的绿化场地,既避免路面积水腐蚀道路,又让水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应用。
        4.2运用于城市绿化建设
        在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中,为了城市环境更加宜居,会有大量的绿化设计。城市的绿化既需要水资源进行养护,有可以调节城市的水系统,提高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运转效率。在进行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时,加强对海绵理念的运用,加强同城市绿化建设的功能结合,让绿化场地在大量降雨时为城市排水系统分担压力,在干旱时节,城市排水系统中的水资源有可以运用于绿化养护,在促进城市的绿化建设的同时,让城市的水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循环利用,进而促进城市的绿色、健康发展[5]。
        4.3运用于城市水资源净化系统
        在以往的市政给排水设计中,排水效果不理想、储蓄水的功能不完善,排水系统功能单一且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将海绵理念同市政给排水设计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根据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建设要求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排水系统,让水资源在系统中净化、循环,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据城市的地形和环境特性设计市政给排水系统,将自然降水和城市污水、废水进行分类收集,并对水资源进行净化处理,再重新进入城市的水循环,应用到城市建设中,实现对水资源充分、高效的利用,避免资源浪费、缓解城市用水压力,为城市的正常运转、生态发展提供了动力。
        结束语
        海绵城市理念对市政给排水设计不仅是理念上改变了以往快速排水和末端集中的设计弊端;同时对给排水整体设计和具体实施过程也带来了积极影响,推进其围绕“吸、蓄、渗、净”构建更加完善的给排水系统。目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相关设计与应用还处在初期阶段,困难与挑战依然存在,这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做进一步的探索、发现和完善,从而促使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武朝阳.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5):239-240.
        [2]杨成民.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居舍,2019(34):131.
        [3]张林厂.试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3):272-273.
        [4]刘东生,杨杰.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思考[J].地产,2019(22):32.
        [5]甯小波.“海绵城市”理念在住宅小区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1):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