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飞镝 田建东
河南省良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属于较为常用的材料,混凝土与其他材料配合构成多种新型结构,由于混凝土结构制作工序简便,施工技术要求不高,操作便利,其应用价值较高、范围较广,可以满足不同工程需求。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是土木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混凝土是由水泥、沙子混合而成。随着技术的更新,混凝土也接受了改进,以满足当前工程施工的需求。为了提高施工质量,有必要改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并对建筑混凝土结构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充分掌握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与质量之间的关联。
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概述
首先,混凝土的构成需要使用水泥凝胶材料,再使用砂、石、水,按照一定的参数比例,再使用相关设备进行搅拌,构成混凝土。将混凝土应用到土木建筑工程中,对其强度和技术质量要求较高,且对整体工程有着良好的施工成效。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材料的配置存在问题,浇筑和养护工作不合理,那么这就会对整个工程带来影响。对此,就需要施工人员从前期的混凝土施工方案设计、材料选择等,再到后期的浇筑养护都需要严格的按照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要求进行规范施工,否则极易引发各种问题,例如一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时没能及时的将结构内部水化热排出,导致结构内部存在较大的温差,造成裂缝现象。对此,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工作一定要一次性完成浇筑,而且要严格控制配材料配比,保证混凝土的质量[1]。
2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现状
2.1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问题及成因
第一,水化热:众所周知,水泥是混凝土结构中的主要材料,所占比例较大,而水泥是由石灰等材料构成,在配置搅拌时遇到冷水会发热,也被称为水化热现象,加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为突出,致使多数热量聚集在机构底部中间位置,内外部形成很大的温差,产生裂缝。第二,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对混凝土结构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混凝土特殊的材料构成,在外部环境较低时,混凝土结构极易出现温度应力现象,增加裂缝几率,究其根本,造成水化热现象都是因温度变化导致。第三,混凝土自身原因:混凝土中含有大量的水泥,在拌合过程中热量会挥发,那么这就会使原本拌合时加入的水被消耗,水分会下降20%左右,与原本预期的水分标准出现落差,混凝土内部呈干燥状态,也被称为自然收缩。
2.2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影响因素
2.2.2材料配置不当
混凝土是由矿物掺合物、外加剂、水泥等材料构成,且这些构成物的比例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如果出现配置不科学,混凝土在搅拌中水分会蒸发,一旦蒸发量要大于混凝土结构的自缩值,就会出现裂缝以及其它问题出现。加之,目前混凝土施工时,减水外加剂会对混凝土自缩值带来印象,如果矿物掺合料较大,那么混凝土的自缩值也会增大,影响后期的施工[2]。
2.2.3施工不规范
混凝土结构使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效益和质量,所以,从混凝土的材料、配比到后续的浇筑都需要进行高要求施工。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合养护工作更加严格,但根据目前我国一些土木建筑混凝土施工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不规范行为,过于重视速度和效益,省略了一些工序,或是形式化的进行,例如混凝土拌制过程中,混凝土会散热,但如果这部分热量没能得到充分的散发,积聚在混凝土内部,就会导致混凝土内外出现很大的温差,强度就会大大降低,对土木建筑工程质量带来很大影响。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3.1混凝土的配制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在不同地域或不同的工程结构,对混凝土结构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混凝土材料需要进行科学配制,并结合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搅拌控制。开展混凝土配制工作时,除了原材料的选取以外,合理应用搅拌技术,对于多数土木工程建筑建设期间的混凝土主要由商混基地提供,但实际施工中所使用的部分混凝土仍旧需要现场搅拌,搅拌过程中应保证选用的材料与商混基地的标准相同,确保现场搅拌混凝土满足相应标准。混凝土搅拌前要先检查机械设备,保证搅拌工序稳定、持续,现场管理人员应当加强管理,既要确保搅拌桶湿润,还要避免其因受潮出现故障。搅拌过程中,要严格依照规定开展工作,搅拌完成后要及时检查混凝土各类标准,若出现分层、离析的现象,要及时安排二次搅拌,确保满足工程建设标准[3]。
3.2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配制完成后要使用相应设备、设施运输到施工现场。现场施工人员要综合多种因素确定混凝土运输、泵送等项目要求,最终确保混凝土满足工程建设要求。一般情况下,混凝土运输前会模拟详细的运输流程,然后,对其中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选择最为适宜的运输时间、线路等。在运输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运输总量与使用总量的平衡,并关注中途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运输到现场后,由现场人员进行管控。在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后,要及时安排检查,保证混凝土质量能够满足土木工程建筑使用要求。
3.3混凝土的浇捣
混凝土结构浇筑前,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设计要求调整好水灰比。浇筑过程中要根据标准选择浇筑模板、设备等,确保浇筑过程始终连续。对于基础底板类的混凝土结构浇筑,因其厚度较大,施工过程中需要及时采取散热措施,避免基础底板结构的温差波动较大,造成严重的底板裂缝问题。对于建筑墙体的混凝土结构浇筑,要确保浇筑强度、稳定性,努力提升墙体施工质量。在浇筑施工前,可以将墙体底部浇筑与其相同的砂浆,然后分层开展墙体的浇筑施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4]。
3.4混凝土的养护
当混凝土配制期间,水泥发生水化反应会释放大量热量,若处理不好,这部分热量会在混凝土结构当中进行聚集,造成混凝土结构内部出现温度应力。在具体的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可以选择减水剂,将混凝土内部热量释放出来,在浇筑过程中,为降低温度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要避免环境温度过高时进行混凝土施工,若不得不在特殊天气环境下开展工作,要及时安排专人进行洒水降温,合理控制混凝土温度。混凝土浇筑结束后,要及时开展养护管理,确保混凝土结构抗拉强度能够有效提升。具体是要借助有效措施降低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度差,防止内部应力造成的开裂问题。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表面覆盖、蓄水池的形式来保持混凝土温度,或借助暖棚,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最低温度,确保混凝土结构温度处于合理范围内。固结完成后,再开展下一步工程建设工作[5]。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分析各类因素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时刻关注混凝土的情况,以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抗拉强度以及应力均匀,同时,施工人员需要提高自己的施工技术,满足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求,继而全面提高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弘.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0):233.
[2]吴凡.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四川水泥,2018(10):152.
[3]王宏杰.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11):222-223.
[4]刘庆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9):61-62.
[5]杨骏猛.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中国住宅设施,2018(09):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