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8月22期   作者:徐永超 陈祥龙
[导读] 超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较为复杂,为了维持该建筑表层美观
       徐永超  陈祥龙
        河南品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超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较为复杂,为了维持该建筑表层美观性、稳定性的特点,施工人员应用各种施工技术,以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本文以某工程应用实例,针对超高层主体结构的工程施工方式做出分析。
        关键词:超高超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现阶段,建筑楼群朝高层方向持续发展,以减少建筑项目对土地资源的侵害,提升区域空间的利用效率。高层建筑的整体性能,以其主体结构为重点,用以提升其作业稳定性,延长高层建筑工程的运行周期,为建筑商创造经济效益。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关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作业的关键点
        1.1施工项目的重点
        高层建筑指的是高于20m的建筑,以3m为一层计算时,至少有7层;以2m为一层计算时,至少是10层。由此说明,5层以下的建筑工程,不具有高层性质,多数被称为多层、矮层。高层建筑的整体特征在于高度,所以在选择施工材料期间,其实际承载的重量系数较高。因此,高层建筑在施工作业期间,重点工程项目在于配置混凝土。混凝土材料的作业程序,通常采取试样制作的方式,以此增强材料的实用性[1]。
        1.2施工作业的难点
        高层建筑的施工作业,是一种具有大规模性质的工程,通常具有较长的作业周期。在作业期间,遭遇较为恶劣的自然气候时,如寒雪、暴雨等,给高层建筑的施工作业带来了一定难度。为此,施工团队应结合现场的自然条件,选择具有适应性的作业流程,挖掘作业潜在的应用价值,提升施工作业的可行性。
        2主体结构作业中采取的关键施工技术
        2.1测量技术
        在作业前期,应细致化开展勘测工作,以此确定较为精准的施工数据。勘测人员应亲临作业现场的勘测项目借助专业设备,以实现对路面属性的精准测量;路面属性包括水平度、垂直度;勘测自然地基成分,测定其内部包含的土质层含量;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建筑区域平面图的构建,并且虚拟建筑项目的立体模型;详细确定建筑结构的相关参数,具体包括墙体属性、结构衔接夹角度等。勘测与测量工作,可以保障高层建筑的作业水平[2]。
        2.2模板施工
        主体结构工程实施期间,为加强结构的稳定性,作业人员借助模板支护功能,提升建筑整体稳定性能。各施工项目在配置主体结构时具有差异性,具体表现在结构外观样式、施工材料等。因此,大部分施工单位采取模板制作的方式加强结构支撑效果,通过原材料加工方式,以减小投资力度,优化施工成本。依据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求,对主体结构的稳定性、材料自重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为此,施工作业中,钢板为模板材料的主要表现形式。支护技术有多种表现方式,具体包括永久性、临时支护。施工单位应结合自身经济条件、建筑结构具有稳定状态等因素,综合确定支护形式。
        2.3钢筋技术
        在实践作业中发现,高层建筑应用的建材主要成分为混凝土,基于其造价低、强承载力等因素,与高层建筑内部的主体结构工程需求具有贴合性。然而,混凝土材料具有抗侧力差的问题,应采用较为规范的技术,对其加以处理,尽可能地减少在施工期间产生裂缝问题,提升作业环境安全系数。为此,在混凝土中加入若干钢筋,采用钢筋笼的制作思想,以增强建筑抗侧力。在钢筋施工作业的实际应用期间,应明确工程建设的核心目标,选择性能良好的钢筋原材料,并且有效收集供应商的供货价格,开展性价比的对比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制定具有经济适用性的采购方案,为工程主体结构作业的良好实施提供条件。在钢筋抵达施工现场时,应安排管理人员实施质检流程,以此保障钢筋质量。在加工钢筋的流程中,主要工艺项目有钢筋固定、预应力筋伸展、钢筋防锈技术等。此类工艺的实施,对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例如,钢筋绑扎作业运行期间,实现方式多种,较为普遍的是人工、电焊。在实际捆绑钢筋时,应综合确定捆绑结点,并且全面检测捆绑牢固度等。钢筋作业程序,直接关乎高层建筑内部主体结构整体性能,对其稳定性、安全性有重要影响[3]。


        2.4混凝土作业技术
        混凝土在实际作业期间,混凝土灌注实现方式是泵送。在泵送混凝土期间,其运输速度、流量等参数的确定具有关键性作用。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应配合振捣、压实等作业方式,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工程的实际需求。振捣作业的宗旨在于减少混凝土材料内部存在的气泡;压实作业旨在增强混凝土材料的整体密度,提升其作业效果。
        3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特点
        3.1工程量大且工期长
        超高层建筑往往会伴随着较大的资源投入,因此与普通项目相比,超高层建筑具有庞大的工作量和较长的施工时间。在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之中,员工在该区域内进行空中作业会面临较高的风险。不同工程所在的地理区域不同,因此其环境、天气状况、地质条件等外界因素各不相同,管理人员要学会规避恶劣天气所带来的施工威胁,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4]。
        3.2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复杂
        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之中,其设计形式特点带给施工人员相较常规项目更为严峻的施工工况,特别是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更为困难复杂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及施工设备,企业如果想要提高对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就务必提升现有的技术水准。超高层作业的实施过程之中要划分更为复杂及细致的施工段,在不同的作业区域采用不同的作业方式是对工程质量的特殊保证。
        3.3施工过程影响因素多
        超高层建筑施工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除了建筑本身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之外,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也使得超高层建筑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超高层建筑之中的施工工艺具有较多的选择,因此工人在实际工作之中,需要根据建筑物本身的结构特点进行恰当的选择。在管理过程中,工人在实际建设过程之中,需要将周围的环境进行具体分析,排除一些建设隐患和建设风险,务必让整体工程处于良好的建设环境之中。
        4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控制措施
        4.1完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在工程建设中,必须要确保各个施工环节都应严格遵守相应的制度和要求,尤其是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应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并确保该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该制度作为建设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影响力[5]。
        4.2安全管理工作
        在施工中,最受关注的问题就是安全,因为它会直接影响着技术操作的行为以及工作流程的规范性等方面。那么,为了能够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就需要施工企业在开展高层建筑施工时,定期考核员工的工作能力,并对员工是否具备参与施工建设的能力进行合理分析。对于一些专业的施工设备的操作中,需要施工人员持相关证件上岗,并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活动,进而提升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充分掌握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核心要点,是建筑工程质量保障的关键因素。为了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要加大对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针对存在的技术问题和难点,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刘永青.建筑工程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27):194.
        [2]凌敏.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8(36):33.
        [3]黄迅.高层建筑主体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安徽建筑,2018,24(04):116-117.
        [4]黄迅.高层建筑主体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安徽建筑,2018,24(03):77-78.
        [5]刘扩.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02):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