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国后我军军事学术的发展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20年12期   作者:蔡沈鑫 吕诤炎 黄浩
[导读] 建国后,随着科技军事水平的提升,我军军事学术取得了的进步
        蔡沈鑫  吕诤炎  黄浩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213
        
        摘要:建国后,随着科技军事水平的提升,我军军事学术取得了的进步。军事科学包括战略学、军事情报学、军队指挥学等一系列学科内容。长期以来,我军在保卫祖国领土完整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断提升军政素质,加强军队建设,奠定了中国特色军事学术的理论基础。本文阐述了我军军事学术发展的各个阶段及现状,以供参考。
        关键词:军事学术;发展;核心期刊
        引言
        军事学术的主要内容包括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军事学术不断创新发展,经历了从僵化到全面繁荣的发展路径,对军队建设起到了明显的指导作用。本文对建国后我军军事学术的发展过程做出了全面的总结,有助于进一步深入认识到军队建设的研究成果与发展历程,促进军事学术研究在新时期的创新与发展。
一、建国初期我军我军军事学术发展
        建国初期我国军队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军队的革命化与正规化,人民解放军存在装备落后,战争思维传统等问题。同时,编制混乱,训练、作风管理、组织纪律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这一时期我军的军事学术也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学风与方法与客观形势不符,有待创新。
        针对这一问题中央军委提出“为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而奋斗”的号召。在此号召下,各大军事院校相继成立,为深入开展军事学术研究培养了大批人才,极大的提升了现代军队的综合素质,同时形成了我军开展军事理论研究的平台。战略学作为军事学术的骨干学科,其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也为我军军事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积累了丰富的战略指导与战役战术的经验。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我军在战争初期战略进攻阶段,制定运动战的战略方针,与朝鲜军民相互配合成功扭转劣势;在后期战略防御阶段,我军积极防御、持久作战,取得了此次现代化战争的胜利。在战役学领域,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也积累了阵地防御战役、 战役性防空作战等实践经验。由于大量总结战役作战经验、战役规律与战役指导规律,我军战役学逐渐系统化。战术学领域,我军在建国初期积累了许多袭击与强攻相结合的作战理论,对于战斗特点与规律有较为完整的探索与总结。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军军事学术发展
        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军事学术收到了较大的干扰与错误引导,相关成果收到了较大的破坏。这一时期,军事学术研究方向偏移,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学术探讨被定义为两条路线斗争,过分吹捧我军,贬低外军,主观色彩浓厚,将精神因素吹捧为战胜一切的方法,整体学风十分主观教条,严重脱离现实,军事学术研究也陷入停滞阶段。彼时美苏军事大国处于冷战阶段,国际军事理论日新月异,呈现出多重军事理论竞争的局面。我国军事学术研究水平有限,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依赖于借鉴外国军事理论成果,然而在国际军事学术研究飞速发展的时期,我军未能较好的系统化总结相关军事理论,在理论体系方面仍然不够成熟,发展基础薄弱。当时的军事理论中大多为古代书籍,或是外国军事资料,自我创新水平极低。70年代中后期,新型战争形式出现,战争形态逐渐向信息化转变,陈旧的作战观念、军队组织形式依然不适用于现代化的战争。

中央军委领导人带领全军抵制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着力推动军队建设发展,中央军委作出 《关于加强部队教育训 练的决定》、《关于办好军队院校的决定》, 进一步明确现代条件下军事训练的指导思想和任务。我军通过精准打击等内容的集训、新条例颁布等措施,严格加强部队基础训练,全面提升了军队素质。
三、改革开放依赖我军军事学术的发展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之后,我军军事学术研究的思路得到端正,军事理论研究逐渐恢复繁荣。中央军委、科研院校相继各项措施,全面推动军事理论研究的发展,使得我军能够冲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思想束缚,不断缩短我军与世界军事学术发展之间的差距。在邓小平提出的“继承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发展我国军事科学”要求下,我军以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为目标,正确理解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不断加强军事科研机构建设,完善学术研究机制,形成了诸多优秀的军事学术研究成果。
        80年代以来,我军军事学术交流氛围十分热烈,研究者结合热点问题展开争论与思辨,使得许多学术问题得到了深入的探讨。我军在战役战术训练方面层次结构更加清晰,如《国家军制学》、《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等多部战役学、战术学书籍相继出版,军事学术成果日渐丰厚。随着军事运筹学会的成立,军事运筹学也成为了我军军事学术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军队建设对经济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国防经济问题逐渐得到了军事学术领域的重视。国防建设方向逐步进行战略性转移,通过国防工业技术的改造利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激发军工企业的活力,充分顺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军事学术研究能够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对国防与军队建设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由于军事学术研究日渐深入,中央军委将“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战略发展修正为“积极防御”,更加适应客观形势,体现了军事学术发展对于国防军队建设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军军事学术的发展也有效解决了军队战斗力提升的问题,在军队合成过程中重点关注结构优化,通过“结构破坏”等理论的提出全面提升了人民解放军队的合成水平,为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结语
        九十余年的发展中,我军军事学术研究经历过实践的积淀、观念理论的碰撞,也经历过停滞与迷茫,新时期我军军事学术研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军队建设、国防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依据,在巩固国土安全,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未来,我国军事学术研究仍然会以维护国家和谐统一与安全为基本目标,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推动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实现更为辉煌的理论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付双龙.改革开放初期人民军队军事理论的发展与繁荣[J].军事历史,2019(04):62-69.
        [2]马文佳. 当代军事技术革命及其社会影响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3]欧春芳,陈梦思.对推进军事学术期刊建设创新发展的思考[J].军事记者,2014(10):54-55.
        [4]吴鹏,金鹏.建国后我军军事学术的发展[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05):7-15.

作者简介:
蔡沈鑫(1999-05-30),男,汉族,籍贯:浙江省绍兴市,学历:本科
吕诤炎(1994-11-12),男,汉族,籍贯:浙江省绍兴市,学历:本科
黄浩(1997-03-02),男,汉族,籍贯:广东省深圳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军事法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