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霞
新疆石河子第十七中学
摘要:伴随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在不断进步,小学体育教学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仅只是为了提高小学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应该要不断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突出,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在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还应该拓展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认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精神。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精神;培养策略
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建立学生正确三观及思维认知的重要阶段,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抵抗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不够全面,无法达到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所以,应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进行不断改善,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训练,体育知识的教导,体育精神的培养三个方面的教学,使学生从身体到精神层面上都有进一步的提升。
1运用体育运动实例,弘扬体育精神
小学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体育精神时,必须先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到体育精神的真正含义,才能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首先,体育精神当然是与我们的体育运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体现在各项体育项目比赛或者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实际的体育运动来举例说明,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包含在体育运动中的体育精神。当然,除了体育竞技方面之外,体育精神也存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体育教师也可以用我们实际生活当中的一些例子,来为学生们讲解说明,正确引导学生理解体育精神的内涵。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之前,可以先收集丰富的相关教学材料,给学生讲解体育运动中的实例,让学生从材料内容中先感知到体育精神,对体育精神有一定的基础认知,然后再进一步渗透体育精神的真正含义。
例如,在训练学生长跑的时候,长跑主要锻炼的是学生的耐力,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解最著名的长跑运动项目,马拉松的由来及其历史故事,马来松的来历,体现了雅典人民不屈服的精神,对民族尊严的维护,以及他们团结一致对抗外敌的勇气,以运动故事为实例,来弘扬体育精神,在引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渗透了体育精神中的不怕失败,敢于拼搏以及团结一致的精神,也在冥冥之中培养了学生对长跑运动的兴趣,起码让学生不会排斥长跑这项运动。
2 在实际运动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精神内涵之外,还应该要让学生在实际的体育运动当中直观的感知到体育精神的存在,加强小学阶段学生的体育训练,让学生在实际的运动中不断深化体育精神。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范围不广泛,但他们的感知能力很强,好奇心强烈,个性活泼好动,所以,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活泼好玩的特点,寻找到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热情,从而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体育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和实际运动中学生感兴趣的因素融入到一起,设计合理的体育游戏或者是体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不能心急,小学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很多道理他们思考不及,所以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一步一步慢慢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例如,在开展学生羽毛球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让学生比赛,把学生分为五到七人一组,每位同学进行一轮比赛,获胜人数最多的一组胜利,若是有多余一组的队伍获胜人数一样,那就在组内推选出一名同学在比一轮,最后获胜同学那一组取得胜利。给最后胜利的一组一个适当的小奖励,创建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运动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竞争精神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再比如,对学生进行跳高教学时,也还可以使用分组教学模式,就算学生自己比赛的时候没有发挥好,整个队伍也还有获得胜利的机会,给学生多一次的挑战,促进学生运动中自信心的提升,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3 利用团队合作教学,强化学生的体育精神
团队合作意识,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只有拥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体育精神中所包含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团队合作时,整个团队是一个整体,团队的整体能力大于个人能力,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与自己的团队融为一体,要充分相信自己的队友,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及建议,也要敢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并善于听取建议,构建一个和谐友善的团队。当然在团队合作时,学生们也要有对整个团队的责任心以及足够的抗压能力,这也是体育精神中学生们应当具备的条件。例如,在接力赛中,一个人跑得快没用,必须要整个团队有效合作才能获得胜利。
比如,甲乙两组进行比赛,甲组的A同学觉得自己跑得比较快,到B同学接力的时候没有把接力棒传给B同学,而是自己往前跑了,那么在乙组的下一个同学接力的时候,A同学可能会因为体力跟不上乙组接力的同学的体力而导致这个团队失败,这就体现了团队之间必须要相互信任相互团结的精神。又或者乙组的最后一位同学不小心摔倒了,但他还是勇敢的站起来跑完了最后一棒,即使他们没有取得胜利,他们也是成功的,因为他们有勇于面对状况,不严不言放弃的拼搏精神。这也是利用学生自己的实际团队合作教学,来体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体育精神的渗透。
结束语:
总的来说,对于小学阶段体育课堂的教学工作,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体育,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的运动项目的锻炼,要让学生了解到,体育精神的深层含义,就是一种永不言败,敢于拼搏,健康向上的精神。它包含了对学生的个人品质的培养,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责任感和抗压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也是促进学生在成长道路上身心健康的有效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郑爱萍.论浅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12).158.
[2]陈娟.浅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31).102.
[3]陆敬华.浅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