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良
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锦绣实验学校
关于“小数”的教学,人教版教材编排共涉及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二阶段是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从初步认识到对小数性质的理解,小数内容的教学在教材编排体系方面与分数基本一致,但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不如分数明晰。
那么,这两个单元的学习区别在哪儿呢?老师们一般认为:三年级“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建立在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的基础上讨论小数,重点认识一位小数;四年级“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重点是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深入理解和把握小数的意义。具体研究“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小数并不陌生,特别是和价钱有关的小数,学生不仅会读,会写,还知道其表示的具体价格。所以,我们尝试将“小数初步认识”的教学站位学生的现实起点,并进行适当延伸,将米制系统、人民币、图形、计数器等组成一组结构化的素材,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小数的意义。与此同时,本课时教学与四年级“小数的意义”适度整合,让学生整体感知整数、小数数位结构。课堂推进过程具体如下:
【环节一】课前自学,诊断起点
设计课前预习单,内容要求如下:
(1)如果让你表示0.3,你会怎么办?可以画一画。
(2)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2吗?
学生课前尝试完成,老师收集学生作品,诊断学习起点。
【环节二】反馈交流,初步理解意义
1.评析作品,初步建立0.3与的联系
(1)整体呈现学生相关作品。
(2)交流与讨论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了自己对0.3的理解,我们分别来看一看他们都是怎么表示的?
师:同学们表示的0.3都不一样,那么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呢?
师:0.3表示的就是一个整体的,师板书:0.3=。
2.再次评析,促进对十进制的理解
(1)呈现作品5、6,组织讨论。
.png)
(2)交流与讨论
师:这两幅作品表示是否正确?
生1:图5不正确,他没有把整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
生2:图6不正确,他没有将线段平均分成10份。
生3(作者):我想表示的也是整条线段的,画的时候我估计了一下,这里应该是10份中3份的位置。
师:这位同学虽然没有画具体,但心里的想法还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在了解学生真实起点的基础上,借助“钱币”“长度”等素材,结合“示意图”“线段图”等手段,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小数意义。整个反馈过程充分利用学生自学成果,抓典型,曝想法,引思考,逐步让学生对一位小数意义的理解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表象到本质的过程。反例的跟进,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意义本质,促进理解。
3.渗透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
(1)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讨论点评了同学们第一题的表示方法。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了0.3这个小数的意义,它实际上就是。
(2)交流与讨论
师:我们再看图4,这里的一份应该用什么小数表示呢?为什么?
师:0.3里有几个0.1?一起数一数。那这里呢?(指着0.7)为什么?
师:我们继续往上数,8个0.1是(0.8),9个0.1是(0.9),再增加1个0.1是?
(3)总结:10个0.1就是1,1里面有10个0.1。
设计意图:结合线段图,渗透小数计数单位,让学生感悟一位小数由“几个0.1”构成。同时通过集体数一数,帮助学生构建“1”和“0.1”之间进率关系,为接下来全面认识进率关系、体会十进位值制特点奠定基础。
【环节三】思考探讨,感知数位顺序
1.认识“十分位”
生1:能确定的是1.2的1可以在个位上拨1颗珠子表示。后面的2用两颗珠子表示,但是表示在哪儿不确定。
生2:后面的2应该在个位后面表示,大家都是这样想的。
师:为什么大家都想得一样呢?怎么想到的?
生3:刚才我们前面已经知道了,1里面可以分成10个0.1,1.2就是比1还多2个0.1.
生4:数位顺序表里,越往左边越大,越往右边越小。1个十可以分成10个一,同样接下来1个一就可以分成10个0.1。
师:小数的数位和整数的数位一样也是“满十进一”。
(3)讨论三:回看图1,是不是也有一点道理?
生:图1如果规定拨1颗珠子的那个数位是个位,那后面的就是十分位。这样也是正确的。
(4)总结梳理:小数部分的数,表示的是1的十分之几(局限在一位小数),不满1。在数位顺序表上,个位的右边就是小数部分的十分位,十分位的数位顺序和先前的特点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作十”。
设计意图: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认识十分位,体会十进位值制特点。教学中通过设置大任务,诊断学情,进而实施整体反馈,逐层递进,促进理解。三个关键问题的讨论,尊重学生原有认知起点,集中问题理解焦点与难点,触发学生对“赋值”价值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整体构建整数、小数数位顺序奠定基础。
2.渗透小数部分其它数位
(1)讨论:怎么在计数器上表示12.15?
生1:可以在十位和个位分别拨1颗珠子和2颗珠子,代表12。小数部分15个0.1,满十进一……(说不下去)
师:小数部分的15,是15个0.1吗?
生2:不是,只有1个0.1,后面的5不在十分位。所以应该在十分位拨1颗珠子,代表0.1,最后面的5应该在十分位右边再加一个位子,拨5颗珠子。
师:你们的意思是这个数位(右数第二位)就是十分位,拨1颗珠子,代表1个0.1。那这个数位(指百分位)上满几颗就能变成这里十分位上的1颗?
师:这个数位就叫百分位。
(2)梳理总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小数部分也不止就一个十分位,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和整数一样的关系,相邻两个数位间“满十进一”“退一作十”。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十分位的基础上,通过任务跟进、讨论思辨,进而认识百分位,体悟十分位和百分位之间的联系,丰满小数部分数位结构。此外,教学中通过计数器直观演示,尝试引导学生建构整数、小数数位顺序整体结构,加深十进位值制特点的认识。
【环节四】拓展,体悟“关系”
1.呈现右图并讨论:这三幅图分别代表几?
师:同一幅图,你们却表示出了不同的数,你们想说点什么?
生1:它们之间(相邻)都是10倍的关系。
.png)
生2:“1”的标准不一样,其它的数表示就不一样……
2.梳理小结。三幅图中只要确定其中一副,就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另外两幅;确定的“1”不同,同一副的图表示的数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拓展,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赋值”的意义,打破学生认知事物的固有视角,感受事物之间的联系与相对,促进学生对小数意义的初步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坚守“学生立场”,立足学习经验,力求“教有联系,学有结构”,是我们追寻的教学方向。因而,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需整体着眼,把握知识结构,努力引导学生前后关联,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促成学生思维结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