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基于问题驱动的计算思维培养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20期   作者:张惠芳
[导读] 计算思维作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张惠芳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第二中学校   048100
        摘要:计算思维作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创设出重视创新和问题解决等综合实践能力,而且对学生终身的学习、生活、工作等能力都将产生深远影响[1]。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让学生养成运用计算思维的基本方法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和理解他人行为,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是达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关键[2]。鉴于此,本文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基于问题驱动的计算思维培养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思维;信息技术;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计算思维作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也必将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每一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都要认识到计算思维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价值。立足《信息技术课标》,明晰信息技术学科的育人价值和课程目标,努力学习,深入研究,大胆创新,就一定能找到有益于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符合教学实际,且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一、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涵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并不是单纯地指某一种具体的信息技术科学概念或学习能力,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是一种跨学科素养。2017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示,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其中,计算思维又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最为重要的一个要素,如何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笔者认为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实质是学生知识、态度和技能的综合表现,是一种综合应用能力。这种综合能力既是学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迎接新挑战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又是学生终身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养成,不仅需要教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学生有过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思维及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技能。所以,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培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能急于一时,而应该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能力不足,教师质量有待提高
        信息技术课程虽是一门不需要参加高考的“副课”,但它对教师的要求却相对较严格。如果教师自身不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及时获取新信息、不及时更新知识结构,那么课堂教学中将很难抓住教学重点。例如在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大都将重点放在课本知识讲解及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和应用上,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方面缺乏应有的重视,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部分教师甚至认为反正信息技术课学校不会检查评估,也没有高考的压力,只要走走过场,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
        (二)教学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实践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教学目标除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外,还要使学生掌握使用这些能力的技巧,让学生将所学的课堂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所以,课堂教学时教师除了要重视课本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学习外,还要重视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信息技术实践应用相连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均较简单、枯燥,存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无法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应用需求相适应,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弱化了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用意。


三、解决对策
        (一)完善教师培训考核激励机制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信息技术课标》出台已有两年多时间,教育主管部门也陆续开展了相关培训,但这些零星的、片段式的培训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很多培训都是“走过场”,参与的教师也多为被动学习,这将导致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课标》内容的了解浮于表面,更难以真正将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让新课标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不仅要靠教育主管部门的线上线下培训,更要靠每一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形成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意识。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快,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素养,还要加强自身专业学习,保持清醒的学科专业意识,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在教师培训中引入奖惩激励机制,用科学、合理的制度引导教师自我发展、主动学习。笔者建议,这种激励机制可以与教师绩效工资、职评、晋级、评先评优等挂钩,以达到促进教师深度学习的目的。因此,只有完善的激励机制,才能真正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帮助学生树立灵活的学习方式,提高计算思维能力
        在学习中,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是占主导地位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灵活的学习方式,能够获得更高效的学习成果。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方面,需要学生灵活地学习和思考,来提高学习质量。高中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理念,让学生不愿意在信息技术课程上花费时间,这就要求学校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校可以通过更丰富的授课形式,来使信息技术课程更加形象生动,让学生深入体会智能化的机械设备是如何在计算机中运行的。积极的教学氛围有利于灵活学习方式的养成,并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一切教育思想和信息技术产生实际效能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观念及其信息素养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针对目前信息技术课程地位低的现状,教育部及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度,充分认识到培养信息素养、发展计算思维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设备,合理安排信息技术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每个星期都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首先,学校要加强与地市学校的交流,通过交流了解其他学校优秀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学习一些优秀的教学管理方法;其次,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帮助教师树立与时俱进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以计算机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再一个,重视教师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鼓励教师课余时间多加强专业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及专业水平,为科学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打好基础。
结束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中在进行课程安排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也越来越下功夫。学校在提升学生成绩的同时,开始重视学生思维导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作为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水平。特别是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在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新课改开始实行后,高中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方面不断努力,努力提升高中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淑娟.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设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2]薛语.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9.
[3]王岳峰.计算思维导向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4]刘承林.计算思维培养视角下高中Python课程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5]樊蒙蒙.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项目教学模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