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
(亳州市谯城区亳州一中)
摘要:抗击新冠肺炎成效是一个国家优势的突出彰显、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整体体现。中国多措并举抗击新冠肺炎,成效显著。抗“疫”的措施和成果是思想政治课多维度进行“四个自信”教育的现实载体,对“四个自信”教育的多维透视、多面阐释,可以让中学生对“四个自信”更进一步理解、深化认识,由“自觉”走向“自信”。
关键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冠肺炎。
引言:上好思政课,做好引路人,这是政治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多角度寻求思政课的有效载体,可以让思政课更加鲜活、更加高效。中国和西方面对抗击新冠肺炎所采取的措施和获得的成效的鲜明对比,可以让中学生对“四个自信”更进一步理解、深化认识,由“自觉”走向“自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新时代社会主义主义的接班人。
一、道路自信:成功抗“疫”救中国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先后尝试了三种发展道路,一是半殖地半封建道路,二是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三是经新民主主义并最终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可是前两种道路都失败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经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历史反复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人民的选择、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西方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为核心、资本家利益至上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为核心、人民利益至上的,这种本质的区别决定了面对疫情肆虐所采取的态度和措施的不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救股市、救经济放在第一位,社会主义中国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于是中国采取了武汉封城、湖北封省、全国14亿人待在家里抗“疫”,小区、村庄、公共场所全部设卡、查体温,迅速建成方舱医院、火神山医院,迅速组织全国4.2万多名医护人员、巨量的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驰援湖北,整个中国进入战时紧急状态。短短两个月,中国打赢了一场对新冠病毒的歼灭战,取得了抗“疫”的阶段性胜利,随后中国有序开展了复工、复产、复学活动。而在中国抗“疫”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幸灾乐祸,不把人民的生命放在心上,错过了抗“疫”的黄金两个月,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疫情的大爆发,甚至个别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集体免疫”措施,视人民的生命如草芥。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才会把人民安全放在第一位、并不惜一切代价,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最终取得抗“疫”的胜利。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第三单元第二课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个选择的正确性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一再证明是正确的,面对疫情中国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抗“疫”之路,我国迅速取得抗“疫”的阶段性胜利,这是对中学生进行“道路自信”教育的现实素材,可以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理论自信:科学决策齐隔离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并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与时俱进的,其系统地回答了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系列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指南。疫情发生后,中央迅速研判形势,果断决策,实行了封城、隔离、建设新医院、各省驰援武汉的正确决策,效果显著,短短两个月使迅速蔓延的疫情得到基本控制。
针对党和国家采取的科学决策,可以结合高中政治生活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课《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进行阐释;可以结合高中政治生活必修二第三单元第六课《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进行阐释。在中国传染病专家进行科学调研和疫情的实际研判的基础上中国做出“封城”决策,有效的降低人际传播,有利于抗击疫情。
事实证明国家采取一系列抗击疫情措施是必要的和科学的。使中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有真切鲜明的感受,从而增强理论自信,同时坚定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
三、制度自信:集中力量成大事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制度基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坚持制度自信就是要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权利。国家采取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的方针,有关各方迅速调集九家建设单位、100多家分包单位、数以千计的劳动者,创造了用10天时间建成雷神山,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运行70多天。收治病人5070人,治愈4861人,医院的建设者和在这里抢救生命的医护人员创造了人间奇迹,中国不仅迅速建成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并投入使用,同时迅速动员4.2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抗击疫情,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迅速调动一切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阐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二是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三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可以结合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建设和投入使用情况集中阐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可以结合高中政治生活必修二第三单元的国家制度进行讲解,可以让中学生感同身受,坚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权利。
四、文化自信:民族精神谱华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重要的原因是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在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和社会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大力继承发扬,让其在新时代迸发出巨大的生命力,我们要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由此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绵延不断的生命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互助文化的生动体现。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全国各省抽调精干的医护人员对口支援湖北,守望相助,并给予极大的物力支持;在全国疫情的抗击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志愿者,他们不计报酬,甘愿奉献,共击疫情;大量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为抗击疫情的胜利尽一份力。这些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被激活的生命力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团结和自强不息的集中彰显,此可以结合高中政治生活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进行阐释,可以让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华文化,并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自豪感。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实践中总结创造出来的,对解决人民的疾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出众多中医名家,如神医华佗、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等;涌现出一批医学著作,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翼方》《本草纲目》等。中国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中医药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华医药 抗击疫情》讲述中医全程参与、中西医协同,也就是说不等到病人发病的时候用药,而是在他没有发病之前,就事先采取措施,中医药防治对轻症、普通型患者的症状改善是比较明显的;对于重症或者危重症的患者,中医药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并成功地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这让每个中华儿女感到自豪和自信。此可以结合高中政治生活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进行阐释,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在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基础上总结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独特性,其深深地打上中华民族的烙印并区别于西医,此可以让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特别是中医文化的自豪感。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可以多维透视,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以上只是从四个维度概括性探究,不同的老师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讲好思政课,加强疫情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四个“自信”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高中思政课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高青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郑洁.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朗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1).
[4]吕永红.坚定制度自信 实现和平崛起[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