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教材特点落实教材理念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20期   作者:冯雪梅
[导读] 《尊严》是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二册的一篇阅读课文,其语言朴实、短小而蕴含人生哲理。

        冯雪梅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小学 737200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二册《尊严》教学案例
        《尊严》是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二册的一篇阅读课文,其语言朴实、短小而蕴含人生哲理。课文写的是在一群逃难的人中的一位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哈默,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在极度困难时还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后来成了杰克逊大叔的女婿,并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故事告诉我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
        鉴于本文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的特点,结合所教学生比较喜欢朗读的学情,我在初步设计时就选中了切入点——让学生在读中悟,将自己变成课文中的角色,读出故事中蕴含的哲理。以下是《尊严》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年轻人自尊的高尚品质,并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4.培养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景,并立足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意境中感悟真情,明白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课件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逃难人日夜奔波、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片段。
        2.请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假如你就是这群逃难人中的一员,请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感受,如果有人将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
        3.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
        4.是啊,同学们真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老师相信,学了新课《尊严》以后,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启发。
         (二)整体感知,初知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感受深刻的段落读几遍,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小伙伴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3.当小老师到讲台上读自己感受深的段落。


        4.全班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看看从年轻人的这些表现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组内交流,教师深入小组,相机点拨指导。
         (四)集体交流,深化内容
        1.小组从下列汇报方式中选择一种作好交流准备(《出示课件》):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片段,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B、排练课本剧,并演一演。
        C、进行模拟采访。(提示:可采访“哈默”,也可采访“杰克逊大叔”。)
        D、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2.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汇报学习情况,师生简单评议。
        3.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
        课件显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请同学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谈。请学生谈一谈对尊严的理解,并讲一件亲身经历过的与尊严有关的小事情。
        2.读。出示有关尊严的格言,请学生读一读。
        3.编。学生自编关于尊严的格言。
        4.写。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条关于尊严的格言,认真书写,贴于自己的书桌前。
        在实施过程中,教学目标还是比较满意的得以实现。尤其在“小组合作、理解内容”和“集体交流、深化内容”环节,学生都能各抒己见、互相补充,还能到讲台上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来,并声情并茂地分角色朗读,通过课本剧表演、模拟采访让课堂的学习达到高潮。
        在整个课结束之后,我就这堂课进行了回顾与总结,觉得本课的教学设计切中了课文特点与学生学情,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开放互动的课堂情景,成功引导学生在朗读回味中感悟了真情,明白了道理。之所以有如此的效果,关键点在于:
         一、吃透课程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景,并立足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想,进行了恰切的引导。
         二、吃透教材特点
        这篇课文比较独特,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的道理。为此,无论是设计还是实施,在课堂中,教师都要为他们创设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内心真实的情感,能够大胆、主动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这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最响亮的口号与孜孜以求的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GS[2018]GHB3437“信息技术与小学中高年级习作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研究”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