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国佳,赵琰,刘艳平,刘璐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摘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以来,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不断提高,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亟需大量的应用型海洋化工产业人才。
关键词:涉海化工;专业建设;培养体系
1.前言
2017年秦皇岛市成功获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标志着本地区海洋经济将向质量效益型模式转变,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将会显著提升。2019年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带会议提出加快发展海洋特色产业,着力发展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物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等特色海洋经济,积极发展壮大新材料、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化工行业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新经济、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尤其是涉海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与之匹配的专业人才,因此化工专业学科亟待转型升级。化工专业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适应性强的特点,与新能源技术、新兴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密切相关。保持供需一致性来缓解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紧迫而现实的任务[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作为河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河北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积极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主动适应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工科人才为目标。通过强化化学、海洋与化工的交叉融合,紧贴学科交叉、学科前沿与产业需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锻炼训练,着力把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本地区的产业优势和创新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实际需要输送专门人才,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2.涉海化工专业构建的基本内涵
海洋化工是海洋科学和化工两个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型学科,以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海洋科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相结合,其研究领域为海水脱硫、海水淡化、海水化学资源提取等直接从海水中提取的物质作为原料进行的一次加工产品的生产,此外还包括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海水环境的腐蚀与防护等领域的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研究基于海水资源和海洋精细化学品合成的理论与制造技术,并研究相关过程系统综合与优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毕业生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3 涉海化工专业具体措施
培养目标和模式改革:在通识教育层面特别强调海洋权益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知识需求。同时,对专业课程进行细化和模块化。目前化工专业课程设置前两年为通修和选修通识教育课程,大三和大四为专业教育和实习实践课程,形成2 年通识和学科基础教育+1年专业培养+1年实习实践分段式培养体系。在专业选修课模块中,设置了能够充分体现各个培养模式的特色课程,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适应学科相互渗透和交叉的发展趋势。在选修课模块中,开设涉海领域的特色专业课程。
形成通识教育、化工专业教育和特色专业课程的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构建校企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实行订单式的培养,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使高校、人才和企业互利共赢。
教学团队建设:建立由学生辅导员、专业教师、个人导师组成的体系化育人团队,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与日常管理、专业技能学习、科研训练进行统筹安排。吸收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与省级科研平台建设来反哺教学团队。为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学习进修和培训提供大力支持,出台相关的激励措施,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完善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每年选拔 1-2 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聘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作为学生的校外兼职导师,建立年龄结构和学历层次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大网络课程平台资源建设,如雨课堂和学习通,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把学生从“被学习”转变到“要学习”的学习状态。增加对化工设计软件和专业实习实践仿真软件的的投入力度。化工专业需要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增加外出实习机会通过仿真软件进行体验式的学习,视觉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专业知识。尤其是出海实习需要巨大的经费投入,因此开发建设海上实习类的仿真软件平台。
加强交流,开放办学:积极参与相关的海洋学术论坛。派出学生参加各类院校和行业协会举办的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海洋类的大赛,目前只有全国大中学生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缺乏化工设计竞赛之类的工科行业比赛;例如:全国大学生化工原理实验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等。通过这些比赛,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综合运用和提升,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积极参与各类有关论坛和会议为学生搭建好展示自我实践成果的平台,提高沟通交流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4.结束语
要紧紧抓住当前战略机遇,向海而生,向海而兴,向海而强的历史使命,向海洋要生产力。坚持统筹发展与特色发展并重,将化学化工与海洋特色充分结合,突出交叉学科的前沿性和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在涉海化工专业建设中加强与外校的交流,充分借鉴兄弟院校的宝贵经验。完善涉海高等院校服务地方发展的体制机制,主动适应沿海地区海洋事业发展需要。
[1]曹淑华, 林翠花. 新工科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潍坊学院学报, 2018(2):81-83.
[2] 夏淑倩, 王曼玲, 程金萍,等. 践行OBE理念,开展化工类专业新工科建设[J]. 化工高等教育, 2018, 035(001):9-12,61.
[3] 储昭辉, 牛欣, 段宝彬,等. 应用型本科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015(001):107-110.
作者简介:吉国佳,男,汉族,籍贯:江苏淮安,生于1991-05,职称:讲师,博士学历,研究方向:功能吸附材料
基金项目: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JYYB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