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深度融合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上第22期   作者:毛鹏程
[导读] 信息技术已经得到极大的发展,因此教育信息化改革也得到不断进行深化。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与信息化相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毛鹏程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渭南中心学校  甘肃省天水市  741000
        摘要:
        信息技术已经得到极大的发展,因此教育信息化改革也得到不断进行深化。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与信息化相结合是非常必要的。下面从各个方面就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进行详细介绍。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结合;
        引言
        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带动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不管在哪个行业这个技术已经慢慢变成了非常重要的应用工具,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非常多方便。教育领域各个学科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每个教学环节,有效转变传统单一沉闷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对于课堂充满积极性。语文作为小学学科基础教育,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能有效改善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反馈滞后和思维缺乏等情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学生呈现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难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学更倾向于提升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的教学,但现实中,教师常忽视了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而是仅仅把书本上知识的传授作为全部责任。在教学过程老师把自己作为主体地位,死板地传授知识,丝毫不顾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消化水平。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是被动的一方,将会导致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因为学生无法理解老师上课的内容,这种结果将会引起学生对于上课抵触心理,会打消学生的热情和自信心,从而拒绝对老师上课内容的安排。久而久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将会大大降低。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使用多媒体。一些小学语文老师由于想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而频繁使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甚至不考虑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过分的使用多媒体,这种现象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上不能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但是老师仍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领导角色。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依赖多媒体,那么学生将与老师相同,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离开多媒体后,他们无法进行自主学习,这对学生的学习非常不利。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融合的意义
        众所周知,语文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对于学生学好其他科目起着重要的影响。在新课标全面实施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如果过于单一、传统将会导致小学生失去对课程的热情,另外由于儿童的思维能力有限,教师灌输式的讲解语文知识,与小学生实际情况不相符,这些都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各种学习问题,如听不懂老师讲解内容、注意力变得分散、不能理解老师的提问等,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将信息技术融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形象具体的作用,给予学生感官上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幻灯片、微课、多媒体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再加上教师的配合指导,使得学生更深刻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大幅度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此外,素质教育提倡关注学生全方面和全方位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加强对学生对文章的思考,提升学生的逻辑性,语言表达能力等。为小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稳定基础。
        三、小学语文教学使用信息技术的优点
        首先,它可以极大地改善学习环境。

在教学工作充分融合信息技术,最大的优点是使传统的教学环境变为融合多种信息手段、具有丰富资源的先进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课堂模式,为同学创造新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并为学生带来了令人愉悦和轻松的学习,并为他们带来了各种吸引人的图片和音频条件,使学生产生兴趣。发挥语文知识的优势,使得学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心情去迎接课堂,使得教育的效果大大提升。互联网平台是全球性的信息交流媒体。互联网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国际水平而且,保证语文教学资源的丰富性,真正把语文教室变成学生学习知识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体验。
        其次,信息技术与课堂结合可以使得学习资源更加开放。在过去的教学工作中,语文课堂教学经常以纸质书籍为信息载体,其内容虽准备充分,但无法进行高效改变和扩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找到教科书所载的中文信息以及相关拓展知识,同时可以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以互动教学方式实现异地同课教学。可以说,教科书可以带来的学习资源非常有限。为了保证语文教学与时俱进,因此教师需更加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融为一体,从而满足教育的要求。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深度融合探究
        (1)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寓教于乐教师可以利用黑板为学生进行直观展示,使语文知识能够以图文的形式展现到学生面前。但这样的展示方式具有很强的限制性,对于大多数的抽象知识点来说无法进行展示,仍然需要学生自己展开想象,这便使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感变得更强。如果教师一直采取一种传统古板的教学模式,将会打击学生对于课程的新鲜感及热情。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非常多的新式教学方法,能够非常好地在教学工作中提高课堂趣味性。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合,使得单一的教学变得更加多样,为课堂教学增加不一样的新鲜感,提高教学工作的趣味性。这样便能够在教学工作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热情,实现寓教于乐。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PPT、动画演示,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使得教学氛围得以提升。通过这样的形式进行的展示能够非常生动、形象,并且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和趣味性,能够在学生主动投入的过程中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如在学习文章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中使用多媒体设备,利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或者放大镜,针对文章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进行筛选,在大脑当中形成有效记忆。再如,进行汉字的巩固与复习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活动当中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学生开展猜词游戏,提高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更加具有趣味性地实现对知识点的有效学习。
        (2)扩展教材内容,教师指引学生在课下同样需要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外也要进行阅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去搭建自己的知识框图,把知识串起来,用一个点去联想更多的点。不能让学生的学习仅限于课本之中,应努力把学生带入课外的知识中去,信息技术在此就能够发挥出很大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去了解课外书籍。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积累丰富的阅读材料,丰富自己的阅读知识储备,接受知识的熏陶,陶冶情操,启蒙思想,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让自身的语文素养突破一个新的高度。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吸收更多的知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来相互讨论,共同合作。通过小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
        结束语
        小学语文是学生接触母语的重要科目,这类语言性的科目,让学习者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和创新空间。基于这一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为他们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提供广阔的平台。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提高了学生的热情,使得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是未来教学模式的必然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相互融合能促进课堂效率、优化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瑜.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22
[2]金丽丽.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J].黑河教育,2019(04):18-19
[3]范贞卿.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18(24):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