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永建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渭南中心学校 甘肃省天水市 741029
摘要:为了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育,除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成绩外,更要注重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情感体验和思想道德水平,促使他们养成纯洁的心灵,那么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上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就必不可少。从《语文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小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作为联系人们感情和生活的连接带,在小学生的生活中情感教育非常重要,情感能够传达学生的意识和对生活的想法,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人格,小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注意情感教学,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提升语文教与学的水准,能够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语文;情感;教学;师生交流
小学生由于第一次走出家门,开始校园新生活,对新的环境充满了好奇,但同时又会产生不习惯的感觉,同时,他们要改善在家里无拘无束的习惯,适应需要遵守诸多规章、规定的学习环境和要求,小学生在充分享受校园生活的同时,也会对校园生活产生不适应的感觉。再加上孩子本来性格就没有完全养成,情绪冲动,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所以小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做到专心听讲,这就就需要小学语文老师利用多媒体等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激发小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小学教学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情感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所以,我们在课堂上怎样进行情感教育十分重要。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大家都知道:“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如果能被学生所喜欢,那么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当然,如果这门课的老师不被学生喜欢,学生就会丧失兴趣,所以在课堂上进行教育的时候,要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建立比较亲近、融洽、平等的关系,除了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关注,也注重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发展。
2.带领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念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是7~13岁的年纪,这个时间段的儿童一般都是在学校,因此学校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会给学生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当儿童处在小学的时候,也正是自身养成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关键时刻,所以,当老师在日常上课的时候,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行,规范自身的仪容仪表,为学生树立榜样。
3.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发展
当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也正是帮助学生实施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共同发展的开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劳动、尊重科学,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下,对于学生不仅只要求成绩,更注重全面发展,学校的考核与评价也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共同发展视为重点,这种情感教学能帮助学校的儿童建立准确的人生观念和积极的生活的想法。
二、创设语文教学意境,引入情景教学
语文在根本上是一门具有很多感情因素的学科。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情感朗读”这一作业。而对于有情感的朗读,就是要把我们对课文中主题通过自己的想法和心情上带来的影响而展现出来,这样才能和别的学生产生共鸣。就拿《凡卡》这篇文章来讲,在课前就可以让学生先看一下这篇课文,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同学们一起回想一下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及其之间的关系,接下来就是大家一起简述一下文章的内容:凡卡今年九岁了,九岁的生活中应该没有烦恼,拥有简单的快乐,但是在现实的压迫下,凡卡提前步入了社会,自己来养活自己。在这里他不仅要经历老板和老板娘的殴打,受到了店里伙伴的欺凌,他急切地想逃。于是他默默地给爷爷写信,回想着和爷爷生活的经历,就幸福地把信放进邮箱,但是他的信没有爷爷的地址,他却不知道,而爷爷也收不到。课文中首先说明了凡卡的年纪——9岁,这个年纪和学生差不多,这让学生们想要了解凡卡的生活状态。我要求学生将他们目前的生活状态与凡卡进行比较。
接着我又充满情感地把课文读了,通过不同的语速来展现不同的情况,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明显看见学生的变化,他们会因为凡卡悲惨境遇而感到难过。这些是本文章表现给他们的感觉,凡卡的遭遇会让他们忧心忡忡,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去了解凡卡。
三、形成良好师生关系,实现情感交流
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根据每一学生的个性和不一样的学习方式来教导他们,还要不断的和学生展开沟通。因为只有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变好了,学生才能不断变好,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而想要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好就要做到三点:
(1)理解和尊重学生
老师和学生情感开展的开始是理解。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和老师的年龄差距较大,所以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有很多不同。在之前的教学中,就会有老师以自我为中心,做事只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不关注学生的想法,这样就会让学生觉得不好,会有是不是自己不招人喜欢的想法,而会不再想和老师去交流。因此,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和他们交流,让学生感觉受到尊重,这样学生也会尊重其他人。
(2)信任学生
尽管这个年纪的学生都岁数小,可是却有很想赢。因为不管做什么都想让老师表扬。而对于学生来讲,老师的信任就是最好的表扬和肯定。在和学生的相处过程中,老师可以尽可能的交给同学一部分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积极表现自己,通过团结合作,体验成果与快乐,感受到团队的重要性。这种有实际行为的信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3)课外多和孩子们相处
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其他活动时间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劳逸结合。但在小学阶段,放学时间早。在春天的时候,我就会把学生分组,在课后的时候依次带领他们出去玩耍。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敞开心扉,和我讲述一些“秘密”,加强了我对他们的了解。身为老师的我也会根据情况讲述一些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渐渐地,学生就会积极去注意到生活的细节,也会去学习一些关于生活的语文知识。这样,自然而然地实现了良师益友理想,也让学生喜欢语文课程的学习。
四、通过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启发感染学生
作品重要的是情感的表达,而不是道理,如果要据理力争,这样就打破了形象思维的规律。作品中的道理主要是靠人物形象来表达的,是聚集在辞藻之中的。根据小细节反应大问题,通过实际展现的情况,真实的故事,来展现大道理的。就拿《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来说,这就是为了通过小时候和34年后进行对比,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作品中的情节表现给学生,让学生从情景学到道理,这样才会对客观存在的东西有不同的态度和评价,从心灵深处体会到情景,在感情上有共鸣,让学生的性格得到改变,激发乐观、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五、巧设悬念,激发情感,启发学生思维,
老师在让学生预习课文之前,老师要先讲述一下文章的内容,在重要的地方停顿,让学生好奇接下来的情节,去想人物的发展过程,这样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产生好奇的想法,就能更积极地去学习文章。
老师在开展新课的时候,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留课外思考的作业,让学生更好地集中在文章当中,思考怎样更好的解决问题,这样开展新课,才能更好让学生集中在文章中,激发求知欲,升华情感。
综上所述,情感令人感到困惑,产生情感的绝大多数情况就是因为这个。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学能更好地让学生去体会文章编排的意图,能让老师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喜欢语文。
参考文献:
[1]程勰宇.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17(9):225-226.
[2]卢维明,黄丽萍.探析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11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