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同步提高的教学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上第22期   作者:孟祥凤
[导读] 小学语文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学生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学习的重要阶段,因此,语文教师更要注重对于学生语文的教学。
        孟祥凤
        新疆省昌吉市玛纳斯县第二小学                 832200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学生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学习的重要阶段,因此,语文教师更要注重对于学生语文的教学。读写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小学阶段学生也需要掌握一定的读写结合的能力。然而,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读写结合教学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对于学生语文的学习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同步提高的教学实践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建议,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语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分析
        【正文】现今时代,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更加的高,读写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之一,小学生学生也应该具备相应的能力。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的读写结合教学效果不够明显,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没有明显提高。因此,教师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下文是对此问题的具体研究。
        一、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的教学水平的不足
        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拥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往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是较好的。然而,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教师的教学水平是相对不足的,这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也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偏差。受传统教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读写教学的还是较为单一以及形式化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学生对于读写学习的兴趣也是相对低下的,形式化的教学,学生也不能真正的学习到知识,对于掌握读写能接的作用也是较小的。其次,教师的能力水平有限。部分教师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自身的能力是不足的,在阅读教学时,讲解的较为浅显,学生学习知识是云里雾里的,没有真正的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在写作教学时,教师的教学没有点到重点上,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写作会出现偏差,同时写出来的内容也会只是停留在表面。这是读写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重要问题。
        1.2学生读写相脱离的问题
        读写脱离是很多学生都出现的问题。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学习的初步阶段,很多学生都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上也做不好教学引导,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相应降低。在目前的学习情况上看,很多学生都存在读写脱离的问题,然而阅读与写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同时积累写作手法等等,因此,读和写是相结合的。很多学生在这方面是不足的,学生不能够更好的运用阅读到的内容,写出来的文章也是较为枯燥乏味。读写脱离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也会有很大的影响。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学生促进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读写结合教学最先产生的效应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读写结合的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与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同时它们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比如,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语文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读写效率不高是很多学生不愿意阅读与写作的重要原因。然而读写结合的方式,可以在促进学生阅读的同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读写结合的方式,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也就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同时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的动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读写结合教学的方式有着重要作用。


        三、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同步提高的教学策略
        3.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
        情境教学法是教学中的重要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的方式,学生的动力会更加足,学习效果也会较好。所以,在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那么,教师可以如何具体教学呢?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部分《家乡的风俗》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对于课本上的习作部分要充分利用,利用习作并结合课文阅读的方式教学。比如,教师在习作讲解的开端,首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一遍本单元的课文,接着可以创设互动交流的情境: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阅读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等等课文,你们对于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结合我们阅读过的课文教材,想一下,你们家乡有什么样的传统节日呢?在传统节日中有什么样的庆祝活动呢?通过互动交流式的方法,打开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出来。这样的方式,就是结合的课文阅读和习作的方式,将学生思维打开,相对于直接式写作,学生的写作过程会更加有思路。另外,在日常的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的激发,比如,让学生写课文的阅读笔记等等,都是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方法。
        3.2拓展课外阅读,重视阅读笔记
        课外阅读是学生阅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社会发展十分迅速,学生只简单的掌握课文的知识是不够的,更加需要课外阅读的拓展。在课外阅读中,教师也要充分引导学生读写结合。那么,教师可以如何教学呢?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写作部分《写作品梗概》中,教师可以利用此方法。掌握一定的作品梗概能力是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写作能力。这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进而从中概括。比如,教师从本单元的第一课:鲁滨逊漂流记出发,在学完这篇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这本书,写出作品梗概。小学阶段,学生阅读水平较低,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规定每天的阅读量。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每天阅读后写出阅读感受,或者是今天阅读主要内容,还可以是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写作手法,优美的词句等等内容。教师要真正引导学生做到读写结合,互相促进,进而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3.3赏识教育,激发学生自信心
        赏识教育是教育中的重要方法。教师利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读写结合中也是这样,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赏识教育的方法。不愿意写作是学生的常见状况,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就会有一种恶性循环,学生对于阅读,对于写作是厌烦的,学生就会本质上拒绝读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注重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不能一味的批评学生,可以利用赏识鼓励的方法,激励学生。比如,对于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激励他们继续保持,同时可以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适当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深度,适当提高写作的质量,优化写作内容。对于语文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也不可以一味的批评,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阅读写作中的闪光点,同时指导学生改正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问题,激发他们坚持学习下去。同时,在读写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取任务驱动的方法,注重将读写结合贯彻到日常每一天的学习中,可以准备一些小礼品,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做一些小奖励。小学阶段,学生处于人格的重要养成时期,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励他们学习。
        【结束语】小学阶段,读写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更加的高。因此,小学教师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改变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时刻掌握学生语文学习的状况,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的提高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A]. 陈金明.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C]. 2019
[2]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同步提高的教学实践[J]. 党振民.        学周刊. 2019(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