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
上海衡能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1499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电力企业的发展面临了巨大挑战,这就需要企业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将管理与激励理论运用于日常管理中,提升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确保企业能够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得以生存和发展。本文将结合管理与激励理论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探索其具体实施策略,以期提升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能力,促进其在新时期的发展。
关键词:电力企业;管理与激励理论;实施措施
我国电力企业传统管理模式普遍存在激励形式单一、注重短期效果、激励效果缺乏实效性等问题,导致新时期背景下电力企业管理能力不足、发展缓慢。针对这一问题,电力企业应深入思考管理与激励理论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管理与激励理论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探索,从而确保自身能够在愈发复杂的市场环境正得以长足发展。
一、管理与激励理论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提升企业人资管理能力
员工是企业中的最小功能个体,其工作潜力的开发状态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探索激发员工工作潜力的途径是新时期企业谋求发展的重要思路。以往,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普遍重视员工的管理而忽视其潜力的开发,导致很多员工因没有发挥出内在潜能而埋没了个人价值。具学者研究发现,在普通环境下,人们仅会发挥出30%左右的潜能,而在不断激励、不断获取成就感的环境下,则能够发挥出80%左右的潜能,可见,管理与激励理念对于激发员工工作潜能、提升企业人资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1]。
(二)激发企业员工内在价值
管理与激励理念对电力企业员工内在价值的激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恰当的激励手段,引导员工更加投入到本职工作中,使其在工作中,不仅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还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在自身岗位上实现工作方法和技术能力的突破和创新,从而推动企业的时代化发展;另一方面是通过科学的管理与激励体系,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职业素养和价值观。在增强其工作责任感、端正其工作态度的同时,帮助员工形成积极正向的职业发展规划,开拓其未来职业发展空间,实现个人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
(三)维护企业自身基本利益
“管理”是贯穿于企业运用和未来发展的永恒主题,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管理与激励理念中,“企业管理”与“奖惩机制”通过“绩效考核”这一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完整化体系,不仅能够突显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确保企业在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还能够促进企业不断完善管理缺陷,提升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逐步增强市场竞争力,确保自身基本利益不受侵害[2]。
二、管理与激励理论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实施措施
(一)深化管理与激励理论的理解
深化对管理与激励理论的理解是从思想上对传统管理观念的摆脱与突破。其实质是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形态与时代发展趋势,对传统管理模式的调整与优化,是思想意识的补充和更新。因此,新时期管理与激励理念应具有以下新特征:首先,转变以往模式化、固态化、单一性的不良管理理念,树立人本化、多元化、针对化的新理念,在尊重员工企业主体性,最大化调动其主人翁意识的同时,转变管理重心,用人性化管理代替强制性约束,使员工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管理与激励体系的制定与创建中,有效提升体制与员工的契合度,从而达到提升实效性的效果。其次,关注企业职工实际需求的差异性。可以通过沟通、引导、服务等温和的手段,为管理与激励体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实施环境,从而从内在需求的层面最大化提升员工的参与性和执行性,进而提升实施效果。最后,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新时期管理与激励体系必须在公平的条件下才具有导向性和权威性,因此一旦管理与激励体系确定,就必须严格执行,不得出现特殊化现象[3]。
(二)完善管理与激励体系的建立
以往,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都是以高度集中化的直线型管理与激励机制进行企业管理,然而,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这种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对传统管理与激励体系进行完善和创新。
此过程应遵循以下核心原则:(1)明确企业管理层级,分配管理权限与责任,将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机密结合,从而全面提升员工职业素养;(2)基于员工个体差异性,实施多元化管理与激励体系学习、教育模式,最大限度满足员工自我提升的实际需求;(3)将员工培训与激励制度相整合,综合员工意愿、企业发展、社会需求三方面因素,创建差异化培训模式,给予员工更广阔、更自由的选择和发展空间。通过系统化全员教育与个性化个体培养同时开展的模式,促进管理与激励体系的完善与创新;(4)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效率与质量,促进管理与激励体系的构建与创新;(5)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与人文关怀。一方面通过强化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工作环境,促进员工间的交流与帮助,增强其企业归属感;另一方面通过丰富上下级的沟通途径,使员工真切体会到企业的人文关怀,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提升管理与激励体系的权威性与约束力[4]。
(三)重视物质与精神奖励的融合
企业的激励内容不应局限于物质层面的激励,还应包含精神层面的激励。从员工真实需求出发,将二者有效融合,才能最大化发挥激励制度的管理效力。物质奖励对员工的生活状况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对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成就感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因此是激励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有发放奖金、提升基础工资、颁发奖品等多种形式。而对于具有一定经济条件或重视职业发展的员工而言,物质奖励的吸引力则明显不足,此时就需要从精神层面给予激励和肯定。常见的精神激励形式有:职位晋升、优秀评选、进修深造等。予以员工精神激励,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其工作成就感、企业归属感和岗位责任感,还能进一步促进其自我约束、自我学习以及自我提升,从而达到提升员工职业素养和工作效率的激励目的。可见,将物质与精神奖励融合并用,是最大化发挥管理与激励体系作用的重要措施[5]。
(四)在公平基础上实施差异激励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企业员工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我的收获是否配得上我的付出?”,同时不断的将自己的收获与付出情况与周围员工进行对比。可见,“公平”对于管理和激励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公平环境的营造,这样才能确保管理措施和激励制度的权威性和约束性,才能让全体员工自主参与到管理与激励体系中。一旦管理有失公平性,必然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企业认可度,进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与此同时,每个员工在文化水平、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等多个层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采用“一刀切”式的管理与激励体制显然不科学,因此,需要电力企业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尊重员工的个体差异性以及不同岗位的职能特征,细化考核及激励制度,实行差异化管理与激励,从而切实提升管理与激励体系的适用性、公平性以及客观性[6]。
(五)开拓企业激励文化宣传途径
企业员工对管理与激励体系缺乏正确、深入的了解,是导致传统管理与激励机制实施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导致员工对相关机制缺乏了解的重要原因就是企业激励文化宣传力度不足,因此,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电力企业应积极引入时代化的技术手段,开拓企业激励文化的宣传途径,全面提升企业员工对管理与激励体系的了解,鼓励其通过正规渠道,参与到管理与激励体系的完善与优化工作中,进而提升其对激励体系的参与性与服从性。电力企业一方面可以利用内部报刊、宣传栏、画报标语、专题讲座等传统宣传形式,普及管理与激励理念,宣传相关体系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钉钉、企业微信、企业官网、官方微博等新媒体途径,发布或转载与企业激励文化相关的文章或视频,将企业激励文化宣传渗透到员工日常生活,从而实现宣传途径的拓展。另外,电力企业工会应积极组织员工开展与企业激励文化宣传有关的文体活动,在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相关内容的宣传[7]。
结语:
综上所述,管理与激励理论在电力企业管理中具有提升企业人资管理能力、激发企业员工内在价值、维护企业自身基本利益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国电力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战略目标,通过深化管理与激励理论的理解、完善管理与激励体系的建立、重视物质与精神奖励的融合、在公平基础上实施差异激励、开拓企业激励文化宣传途径等策略,提升管理与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效力,促进自身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玲,刘斯洋,刘会增.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经营与管理,2020(10):82-84.
[2]冯洋洋.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8):192+191.
[3]薛梦霞.激励理论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市场周刊,2020(04):8-10.
[4]姜峰.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7):234.
[5]罗彦丽.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2):128-129.
[6]徐艳玲.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中外企业家,2020(04):78.
[7]李映明.电力企业管理与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途径[J].智库时代,2018(36):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