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庭
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城建监察大队 黑龙江 大庆166200
摘要:海绵城市的建设对于雨水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汇集,然后综合治理,使其利用率得到更显著的提升,这样能够为城市化的良好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对此要深入分析并把握具体情况。据此,本文重点分析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以及影响机制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风险因素;影响机制
引言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技术和城市治理模式,它对于城市的雨洪等相关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在更大程度上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等等,切实控制雨水的径流量,对于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等问题起到切实的改善作用。然而,从整体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仍处在不断的摸索阶段,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
1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
1.1生态风险
(1)目标把控失误的风险。
针对海绵城市的核心理论而言,主要是从根本上有效控制中小雨情况下的雨水径流总量,如果遇到特大暴雨时,就需要城市的排涝系统来控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出现内涝灾害,造成重大的生态风险。除此之外,因为相关标准的出台,各地更重视径流量的控制,但是对于水质污染风险并没有高度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导致水生态受到严重污染,
(2)海绵体空间布局失谐风险。
大小海绵体尺度不同,所呈现出的设计手法和控制目标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性,如果海绵体的大小和建设用地不能有效契合,对于海绵体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效应会造成严重影响,由此导致资源和资金的巨大浪费。
(3)地域差异性失调生态风险。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的气候有着巨大的差异性,而这种气候的变化,对于施工的降雨分布也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国家在政策和指导方面往往无法兼顾所有的地区,很多时候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地域的差异性和工程建设的实际条件,有些地方奉行拿来主义政策,并没有落实实事求是的原则,由此导致很大的生态风险。
1.2经济风险
(1)系统性金融风险。
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和过度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放松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外溢效应进一步扩大此类问题,导致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资金链也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海绵城市建设投资者和项目运营者都有相对应的隐患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整体项目的推行都会造成很大的经济风险。
(2)融资与债务风险。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资金问题是重点所在,怎样才能使市场资金得到有效引入,并发挥国家政策性资金的调节作用,是需要着重关注的焦点问题。当前我国的投融资平台不够完善,并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债务处理方面不够规范,由此带来很多经济风险。
(3)市场竞争失序的风险。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有着巨大的市场和产业空间,但是市场的产业链不够完善,不成熟。相关方面并没有明确的分工体系,企业不明确如何分割市场,由此导致盲目竞争、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有很多不规范不合理的操作,由此导致市场竞争秩序受到严重危害,产生十分严重的经济风险。
1.3社会风险
(1)政府决策风险。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是责任主体,应该在政策、制度等方面提供应有的保障,然而从具体情况来看,某些地方政府往往在决策规划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差或者问题,对于海绵城市的推行造成严重限制。
(2)跨部门合作风险。
海绵城市规划需要跨专业跨领域,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要和相关职能部门,例如规划部门,国土部门等等密切合作。然而,从具体情况来看,有些部门或者领域往往不能实现有效协调,无法进行协同作业,管理部门合作不够到位,利益权衡没有得到有效协调,由此带来很大风险。
(3)公众参与风险。
建设海绵城市本是提升城市环境、改善宜居品质的民心工程,但海绵城市建设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市民的交通出行和工作环境等等,如果公众对其没有足够的关注度和支持度,将会对海绵城市建设造成很大的社会风险。
3影响因素结构解析
通过模型分析可知,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风险的影响因素系统是一个四层级结构,其中L1为表层直接影响因素,L2和L3为中层间接影响因素,L4为深层根源影响因素。
3.1表层直接影响因素
表层直接影响因素为目标把控失误风险S1、海绵体空间布局失谐风险S2和地域差异性失调风险S3,都是生态风险这些有效表明海绵城市建设风险直接来自于微观层面的生态环境。
3.2中层间接影响因素
中层间接影响因素由市场竞争失序风险S6、跨部门合作风险S8、融资与债务风险S5、政府决策风险S7、公众参与风险S9构成。L2中市场竞争失序风险与跨部门合作风险两个因素相互之间无直接影响关系,但都直接影响第一层级中的三个因素,这也进一步表明:(1)这对海绵城市建设而言,市场竞争是全产业链的竞争,同时也是综合实力的比较,并不只是单纯性的资本实力或者投资规模的比拼,当前我国并没有构建系统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很容易导致市场秩序混乱资金因素存在一定的问题,由此导致相关方面往往偷工减料等,进一步促进L1中的生态风险。(2)海绵城市建设结合不同领域和部门来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如果部门出现配合不到位,对于海绵城市建设以及径流量的控制都会造成严重影响。L3中融资与债务风险、政府决策风险、公众参与风险三方面因素互相影响就会形成一个回路,这也充分说明在海滨城市建设过程中,风险系统中,影响最大的是政府决策,同时也直接影响其他因素。(3)政府决策风险直接影响生态风险。例如,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文件的推出规范相关技术要点,避免生态风险出现,为其提供保障作用。(4)政府决策风险直接影响社会风险。海绵城市建设离不开跨部门合作,跨部门合作需要在政府政策纲要的指引下来有效开展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起到广泛宣传推广作用,由此进一步提升民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关注和支持,规避相关社会风险。
3.3深层根源影响因素分析
系统性金融风险S4构成影响海绵城市建设的深层根源影响因素。多年来扩张性货币政策、频繁出台的产业经济政策和区域规划政策客观上制造了众多经济热点。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金融风险累积交错,并从宏观层面起主导作用。系统性金融风险直接影响市场竞争失序风险的形成。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直接作用于市场运作,宏观经济波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直接带来市场竞争失序风险。
结束语
总之,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迅猛发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也针对建设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其中海绵城市得到日益广泛的推行,对各类水资源进行更科学合理的利用,对于雨水进行更科学合理地利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关注相关风险和影响机制,规避和处理各类问题,以此促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准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进丰.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4):71.
[2]陈灵凤. 海绵城市理论下的山地城市水系规划路径探索[J].城市规划,2016,40(3):02.
[3]李俊奇.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城市径流总量控制指标[J]. 中国给水排水,2015,31(8):23
[4] 李彤明,品一,朝林.弹性城市研究框架综述[J]. 城市规划学刊,2014,58(5):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