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李敏
[导读]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实用型高素质人才。
        李敏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实用型高素质人才。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已经步入全新阶段,大数据理念对各行各业均产生深远影响,人们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教学改革是各个高职院校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为切入点,重点分析基于大数据的高职教学改革策略,希望为相关教师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数学;教学改革

        大数据是近年来兴起的全新理念,主要指特定时间范围内无法采用基础软件完成处理与分析的海量数据资源,这些数据需要通过新技术完成处理,以此来体现其重要价值。基于大数据的教学改革是各个院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可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各类问题,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师生互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具有较高的研究分析与推广价值。
         一、高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存在的问题
        教学理念是高职数学教学的基础,代表了教师对具体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的选择,关系到教学质量,也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及发展。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师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师生互动较少,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知识的讲解,对知识的理解存在较大困难。很多教师为创新教学形式,课堂上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依旧照搬教材内容,学生被动观察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系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数学整体水平的持续提高。
        2、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与本科院校生源质量相比,高职院校生源整体质量偏低,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不足,学习习惯不佳,这也导致教师预先设定的教学计划无法顺利进行。同时,很多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遇到学习困难的情况下往往无法采取有效的方式解决相关困难,这也导致学生无法建立起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3、课程性质与教学资源的问题
        数学是高职院校的基础性课程,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大部分教学内容为理论教学,实践性不足,这也与高职院校其他实践性课程的学习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足。同时,高职院校在数学教材选择、教学设备配套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部分院校受教学条件等因素限制,对高职数学教学投入力度不足,硬件条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及时开展教育教学综合性改革。
         二、基于大数据的高职教学改革
        1、基于大数据转变教学理念及教学内容
        传统的高职教学模式理论性较强,比如在讲解微积分等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多采用任务教学法等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陈旧落后严重阻碍了高职数学教学整体水平的持续提高。开展教学改革期间,需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为教师提供教学活动交流平台,开阔教师眼界,使其通过视频、线上会议等方式学习到不同的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鼓励教师积极创新。

在具体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理论大数据分析每名学生的学习状态,针对大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通过理论知识强化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各类编程软件,指导学生通过画图等方式提高自身的空间思维能力,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理论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其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专用的作用,进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摒弃传统的纯理论知识讲解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在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划分为纯理论板块、理论与实践结合板块、软件操作板块等内容,将理论知识讲解与学生专业相融合,比如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可引入极限的相关知识,也可将会计理论中的复利等内容与数学知识联系,使学生深入领会投资等方面的问题。在经济专业教学中,教师可引入导数的相关理念,引导学生探究边际效应,也可列举实际经济问题,鼓励学生利用软件、数学建模等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领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也可提高对自身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进而带动数学教学整体质量的全面提升。
        2、基于大数据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很多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睡觉或玩手机,学习效果有待提高。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教师需要以大数据为依托,积极转变教学方法。课前教师可通过云课堂等形式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并推送教学视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可为学生讲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开展小组讨论性学习。课后,教师需利用大数据相关技术对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根据学生提交作业及点击微课的具体数据内容确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要难点,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带动教学针对性的全面提高,使大数据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教师不应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将大数据与传统教学有效融合,将数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侧重于数学的实践性及可操作性,转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其真正热爱数学知识的学习,并深入钻研,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等综合能力
        大数据时代需要学生具备充足的数据分析能力,为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数据分析的相关内容,比如指导学生利用数据散点图观察数据变化趋势,分析数据的主要特点,进而形成对数据的直观感受。通过数据分析能力的训练能够转变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助于其未来的成长及发展。同时,教师需要充分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分析预测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拟合等方式完成数据分析,绘制相关空间图像,对数据进行有效的预测与综合分析,并进行数据资源的初步处理,以此来提高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教学考核优化
        传统的高职院校数学考核单纯依靠考试卷面成绩进行学习水平评估,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利于学生的提高与成长。大数据模式下,教师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教学考核进行调整。在考核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估其学习态度,分析知识理解程度,将大数据分析结果与卷面考试成绩相结合,以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估。大数据考核模式更为全面系统,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的薄弱环节,也可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
        数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针对现阶段高职数学教学存在的各类问题,高职院校领导及教师需充分利用大数据相关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丰富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条件,逐步提高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及发展。
参考文献:
[1]温静,白健,胡桂萍,等.基于“互联网+”模式下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2019,8(02):98-104.
[2]白余.浅议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研究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0,(35):355-356.
[3]张志恒.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20,11(15):92-93.
作者简介:李敏(1963-),女,汉族,四川彭州人,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应用数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