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师
(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 362200 )
摘要:创新是当代社会人才的必备技能,在新课改教育中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提出新要求。物理学科有着较强的逻辑性,在探索物理知识过程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在操作中发挥创新技能。本文主要阐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培养方式;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中,为顺应课程改革口号,应开展素质教育,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挖掘学生个性化思维,优化学生综合素养,从而满足社会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改革中,也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应用学习到的知识。
1.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物理知识和生活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物理理论也是经过不断的实践所发现,因此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物理学原理,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同时能够将物理知识很好地运用在实际问题中。比如教师在讲解《汽化和液化》的课程时,要安排学生到实验室准备实验器材,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水沸腾中温度变化情况,学生应先明确各自负责的内容,例如测量温度、勘察实验结果、复制曲线图等。学生由于自身目标明确,因此会更加认真观察实验。在水沸腾温度变化实验中可发现水沸腾时,水中会出现小气泡,气泡上升到水表面,水蒸气便会散发到空气。酒精灯虽然始终为水提供热量,但水的温度始终未变,水在沸腾时关闭酒精灯,则会停止沸腾,水温也会下降。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若水的沸点高达100℃,则其他液体的沸点也是如此吗?如果是人们在月球上进行实验,水沸腾时的温度也会是100℃吗?当学生进行讨论回答结果后,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其他液体的沸点,从而得知沸腾只是水的汽化形式之一,同时和气压也存在着联系,但月球和地球差异大,气压和沸点均不同,需要今后再去验证。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验证物理知识,同时思考实验,有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
2.渗透探究法
每个学生存在着创新潜能,但并不是所有学生的创新潜能均被开发。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探讨相关物理实验方案理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由此得知,若是想要提高学生创新力,则需要开展思维训练。物理实验有着生动性和形象性,需要学生进行探索和动手操作,它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教师也要鼓舞学生勇于质疑,引导学生产生创新意识。学生提问代表有着自己的想法,教师可先鼓舞学生根据自身的想法阐述,让学生尝试进行验证理论,不可轻易否定。教师也需要设计课外实验,给予学生创新动机。教师要通过物理实验课程,安排课外任务。比如让学生设计小实验,学生通过小实验学习物理知识。当学生学完电路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设计多用电表。使物理知识实验和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对实际生活内容感兴趣,才能够产生创新意识[1]。
3.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整个课堂枯燥无聊,按部就班,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为有效解决传统教学的不足,教师需要和学生转变关系,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加强和学生间的交流,从而实现通过学习明确教学的目标。比如学习家庭电路内容时,可为学生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明确家庭电路的组成,包含哪些元件,让学生根据微课视频讲出家庭电路元件的用途以及正确使用法。学生按照微课视频结合生活常识进行讲解,调动课堂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教师讲解轻松,学生学习快乐。物理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讲解的方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创造机会,为师生间的互动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从而培养学生创新力[2]。
4.鼓舞学生提出疑问
在历史发展的里程中,大多数的物理学家研发出的物理理论最初均是源于对问题的质疑,进而得出新理论,推动着物理史的发展。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需要鼓舞学生,勇于提问。若是能够找到问题的不足与创新点,则能够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比如学生在学习电阻知识时,需要先让学生考虑三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使用几种方式可以连接。大多数的学生答案相似全部串联或并联,又或者是一串两并、一并两串。在此情况下,教师可鼓舞学生尝试其他一种方式思考,比如使用三角形方式或者是梯形方式连接。教师针对此种情况要适当的鼓舞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按照自身的想法描绘电路图,探索实践中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的提出问题,活跃自身思维。教师要鼓舞学生勇于创新和提问,尝试使用多种思路解决问题,确保在相同问题下产生不同的答案,进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5.延伸物理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初中阶段刚刚接触物理学科,对此课程充满着好奇心和陌生感,怎样让学生将好奇转成兴趣,需要教师鼓舞学生尝试走入到物理世界,探寻物理知识。教师可在课堂上增加趣味性知识,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更丰富的物理世界,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在讲解《运动的快慢》课程时,可介绍我国田径运动员,学生对田径运动员运动速度的话题感兴趣,便能够全身心听讲。比如学生学完后便懂得相同距离下,若是运动时间少则运动速度最快。当学生全身心进入到课堂后,通过教师延伸趣味性知识后,可从多角度学习物理,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理学科给予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大多数物理实验也展现了独特的物理规律。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力符合新课改要求,也是学生的一种综合实力体现。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对应学习,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合理解决物理问题,制定出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物理课堂教学地位,优化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生动.浅析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212.
[2]王丽.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J].才智,2019(34):36.
[3]陈锐.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