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孙宾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五爱小学,浙江 金华 322000)
摘要:错题的搜罗和统一积累成库,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做法。错题资源主要能够起到以下三大方面的作用:通过分析错题的具体内容,教师和学生可以总结出解答一些题目的技巧;通过分析一些题目在学生群体间的出错频次,教师可以明确哪些题目是重难点,从而反思自己教学,将之加入到侧重讲解的序列当中;通过分析学生在解题中所犯的不同种类的错误,可以实施对其的针对性学习和解题指导。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利用错题资源的时候,循着此三方面来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这些优势作用,力求做到不浪费一个错题资源。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资源;利用
正所谓:“温故而知新。”这就体现着伟大的新旧哲学思辨道理。人一定是要前进和向前看的,但这不代表一直闷头向前冲,倘若只是一味向前冲,对于之前“踩过的雷”不总结教训,那么此人还会再次“踩雷”。只有正视之前犯过的错误,我们才能真正有可能吸取教训,分析“雷”都布在哪,才有可能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效规避“雷区”。当然了,温故不仅指的是对已学知识的温习,也指的是对做错过的题目的回顾。通过回顾错题,教师和学习均能从中有所发现,这对学生学习进步和教师教学革新均能产生积极影响。
一、分析错题内容,总结解题技巧
错题资源的利用,首先就在于对其本身所含内容的分析整理。通过分析每一道重难点题目的解题步骤要点,教师可以逐步总结出解每一道题所应该具备的正确思路;并总结出相关的解题技巧,将之整理以传授给学生;另外教师还要总结出易出错的地方,以提醒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在再次面对如此重难点题目的时候,能够以正确的解题思路、灵活的解题技巧和对误区的规避来应对,最终实现解题能力的提升。
例如:一个长方体盒子,从里面量长10分米,宽7.2分米,高4分米。如果把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木块放到这个盒子里,最多能放多少个?
此题很容易就误导学生直接进行停留于数字层面上的计算,用长方体盒子的容积来除以小正方体的体积,即:10×7.2×4÷(2×2×2)=36(个)。此错误在于,小正方体的个数应是整数,不应该带小数,长方体的宽只能容下3个小正方体,而不是3.6个,因此这道题不能直接从数字层面来解答,而是要经过空间想象来实现正确解题的。
于是正确的解法应该是具体分析:沿着长方体盒子的长可以摆(10÷2)=5个正方体木块,沿着长方体盒子的宽可以摆3个正方体木块,沿着长方体盒子的高可以摆(4÷2)=2个,这样一来,盒子里一共能摆正方体木块5×3×2=30(个)。
这道题就说明了立体思维的重要性,针对这类题目,教师要善于总结解这类题时,就不能单纯地从数字层面上笼统考虑,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着重考虑到所有的、实际的情况。这样才能采取正确的解题策略,规避出错。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细致深入地分析错题内容,找到解题要领,从而总结出正确解题技巧。
二、分析出错频次,反思教学侧重
除了对一个错题具体内容的分析,我们还可以对一个错题本身出现的频次做分析。一个题目中总包含着要考察的知识点,当这一题目总能让学生出错的时候,这就说明其所考察的知识点是易错知识点,是每一位学生所应注意的,也是每一位教师所应侧重讲解和点出的。因之,教师还要着重分析每个题型的出错频次,然后提取其所考察的知识点,从而找出教学侧重所在。
例如:这样的易错题是出现频次较多的:“一牧者有一群牛和羊,牛的个数比羊的个数少,那么羊的个数比牛的个数多几分之一?”这道题就比较容易诱导学生犯错,它考察的就是分数和倒数的知识点,要想做到不出错,学生就得对分数的倒数的知识有一个灵活熟练的掌握,这样才能从容应对这类问题。因之,教师要在教学中着重讲解分数和倒数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运用这一知识体系。
总之教师要细致深入地分析这些出错频次较高的题目中所含的知识点,将之列入着重讲解的教学内容中,而对于出错频次较低的题目中所蕴含的知识点,教师只需要适当点拨学生、并传授以相关解题技巧就可以了。
三、分析错因个例,实施针对指导
利用好错题资源,除了对错题进行分析,还应该包括对学生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学生在做题中的出错原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出他们是经常出现低级的失误,还是逻辑推理上的漏洞,还是知识掌握不牢固,还是解题思维僵化……这样一来,针对学生在错题中所犯下的错误,教师可以采取相对的有效策略,来对学生进行辅导,从而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进步发展。
例如:有的学生在解此类题目的时候通常会犯错:“同学们去参观展览,一、二年级一共有265人,二年级去的人数是一年级的1.5倍,问二年级去了多少人?”这道题能够出错,主要是因为学生大意所致。题面中说道“二年级去的人数”,于是学生通常会在设未知数的时候通常以二年级的人数为x,这样就不利于方程式的列出,从而容易出错。所以在解题中还是应当将一年级去的人数设为x,才能便利描述问题,从而不易出错。所以本人在分析这些学生在这类的题目中所犯的大意的错误之后,着重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引导学生在解题中细致分析题目,从而规避低级失误。
有的学生在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通常会忽视掉题目中暗含的条件:“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其周长和面积的比较()A.相等B.无法比较C.周长比面积大”这道题就考察的是学生对数学单位的认知水平,由于面积和周长的单位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因之,虽然二者数值相等,但是由于题目问的是周长和面积,而不是这二者的数值比较,所以这二者本身是无法比较的。由于有这样的隐含条件,所以很容易出错。因此教师在指导这些学生在面对此类题目的时候,要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引导其善于挖掘暗含条件,规避错误。
综上所述,错题资源的有效利用,关键在于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次去审视和分析错题资源。除了对错题具体内容和错题出现的频次以及学生个人的出错原因进行分析外,其实我们对错题资源的挖掘和分析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总之,有反思才能有进步,错题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对其进行深刻细致的积累和分析,这样教师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可以不断实现学习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丽芳.利用错题资源提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5)
[2]陈国付.小学高年级数学错题本建立与有效利用分析[J].学周刊,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