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美华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第五中学
摘要:随着当下我国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新课程改革的脚步也越来越快,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受到了极大冲击。新课改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体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科目之一,也必定要顺应新课程的发展,本文则以此为立足点,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见问题的分析,探讨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一、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生思维启蒙的重要科目之一,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会对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数学这一学科无论是在实用性还是在学生今后升学的考核标准中都有很明显的地位提升,社会各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关注的也有着显著的提升。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我校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校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合理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新课改理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目前我校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目前我校小学数学的教育方面,对于部分教师的某些教学环节在设置上依然存在某些问题,从而导致小学数学整体的教学质量不高。主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是教师在备课期间的目的不够纯粹,没有深入理解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设置。而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来说,对于教材的把握是教师能力的一个直观体现,如果教师在教学期间没有密切贴合教材中的实质性内容,就无法根据教材编排的内容制定自己的课堂教学体系,使得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1]。受之前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还是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考试的得分点上,而没有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导致在备课这一环节就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二是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设置上没有能够及时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还是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手段,由教师在课堂上扮演主导地位,灌输式的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递和教授,而忽略了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没能够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忽略了小学数学课堂的交互性。若是在“一言堂”这样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之下,无法有效激活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不能做到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导致教学的各个环节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整改。三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缺乏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作为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引导和纠正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有着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由于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作为依托,过于重视学生的卷面成绩,而忽视了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导致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有效性遭到了严重的阻碍。
三、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学校内部的教育是对于小学生课堂教育和个体学生发展教育的有机统一,尤其是当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部分,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于小学生的发展给予多方位多角度的关注,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积极引导小学生对于数学能力的掌握,从而真正促进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在当下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教师要能够逐渐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改变传统僵化的灌输式教育,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和创新空间[2]。比如,教师在讲解两位数相乘的乘法计算这一问题上,可以以13*14为例,13可以拆成10和3两个数字,那么13*14这个式子就可以变成10*14+3*14,10*14很明显等于140,而3*14又回到了较为简单的一位数乘两位数,答案等于42,最后将两次较为简单的乘式答案相加,得出13*14最后的结果为182。这样一来不仅会使得学生感到计算难度的降低,也能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有趣的拼搭》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动态的3D模型或是实际的教学模具,以实践教学的形式帮助小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的特点,让小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专属于数学课堂的独特趣味。
(二)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
第一,教师在教授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要能够顺应新课程背景下提出的新要求,重视学生对于合作意识培养。受到年龄限制的影响,小学生处在天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比较有限,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自说自话”,是非常不利于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吸收的,因此,教师可以降班级学生组织成立学习小组,提升其交流的频率,将内向的学生与调皮好动的学生相结合,用榜样的力量督促学生相互学习,长此以往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更能够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持。
第二,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小学生学习兴趣有着显著的提升,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表演技巧”或者生活实例的引入。比如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的提问环节中,如果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教师仍然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保护好小学生自尊心的同时给予学生勇敢发言、勇敢表达自己的信心,把数学课堂变得轻松愉悦,更能够提升小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教师应该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大力推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要多给予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和课堂问答的机会,给予学生课堂参与感与满足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性。
结论:综上所述,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之下,想要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应当在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确保数学知识实用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为小学生未来成长中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注意到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轻松愉悦的数学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收获,进而更好的促进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杨艳琴.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时代教育,2017(20):174-175.
[2]谭和元.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2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