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宾
国网安溪县供电公司, 福建 泉州362400
摘要:电力事业的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工作具有直接的影响,并且电力技术已经渗透到我国的各行各业中去,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要想进一步实现电力事业的进步,就要加强电力技术的创新与改革,重视这一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以此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更加应该保证用电质量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本文以此为重点,进一步阐述电力事业发展中技术以及安全问题对电力发展的影响,希望引起相关人士的注意。
关键词:电力生产;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1电力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电力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办公活动有着密不可的联系,而电力企业本身具备了公用事业的特点。如果电力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发生安全生产问题,势必会对社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造成无法预估的重大损失。而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之一,更应该加强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采取更多有效的技术控制措施,从而为千家万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用电。
电力企业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其安全生产不仅会对社会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还会与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若是电力企业频繁发生安全事故,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这样一来,不仅导致企业各项生产活动无法正常进行,还会因为这一安全生产问题,使人们失去了对企业的信任感,而在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这类电力企业势必会对一些实力强劲的电力企业所打败,从而面临破产的局面。
2 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
2.1 高速发展的电力需求对安全生产构成巨大的压力
近年来我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发展,我国电力生产能力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这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随着电能供应局面的缓解,很多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伴随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需求进一步上升,这加大了我国电网改造的力度与步伐。我国电网改造工程在在建设过程当中一旦存在问题,就有可能为日后的电能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2.2安全管理存在缺陷
很多电力企业将主要的管理重点放在一些较大的作业上,而对于日常的一些规模较小的作业缺乏足够的重视。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职工仍然习惯于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抓企业管理,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2.3责任意识淡薄
当前我国的电力生产企业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的情况,很多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即使制定的相应的管理制度也没有认真的执行,这就导致电力安全生产责任管理流于形式,并未认真地开展和动员员工,自身责任意识淡薄。从电力专业人员方面看,有的专业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没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更没有掌握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制度。例如,有的工作人员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对问题的原因没有根本性的掌握,导致出现错误的情报等情况出现,所以这样的专业人员不能充分指导基层工作。这就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也没有人承担责任,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电力生产的不安全形势。
3 应对管理策略
3.1 完善电力企业生产安全管理体系
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于电力企业生产安全会带来很大影响。所以在实际中,电力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具体、规范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将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情况与企业的奖罚机制、考核机制结合起来,促使安全管理可以真正的成为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电力企业需要提高对各种安全施工器具的管控力度,要制定相应的设备管理条例,为设备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制度依据。此外,为了确保电力企业生产安全还应该结合现实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应急管理体系,要根据电力企业以往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规范的应急处理流程,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应急演练工作,在发生突发事件以后,可以更好的进行事故处理,尽可能的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失。
3.2强化管理电力生产,保证技术的规范化应用
对于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来说,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应用适当的措施实现生产的安全性。电力安全生产的精益化管理目标就是将缺陷与危险尽可能的消灭在萌芽阶段,虽然现阶段我国的电力生产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电业安全规范与规程,并且不同的电力生产企业也根据企业自身的不同特性制定了相应的组织规范,但是就具体技术的落实上还有较大的问题。因此,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提高电力生产过程中的组织措施,提高精益化管理的质量。现阶段电力技术措施的标准化主要包含技术操作以及巡视和检修工作的标准化三个环节。其中,操作的标准化主要是要求电力职工在进行技术操作的过程中,要保证相关操作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尤其是对于操作中的关键步骤,一定要有相应的负责人到场并获得负责人的签字才可执行,并且负责人还要对具体操作进行监督。所谓的巡视标准化,主要表现在精细性与数字化方面,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时间性与责任性。检修作业的标准化要始终遵循“事前分析与事后总结相结合”的理念,并积极落实现场作业的标准化程度,及时修正工作中的盲目蛮干与习惯性的错误。同时在电力生产过程中要保证作业的安全性,保证生产的质量与进度。
3.3 加强各级安全生产责任
一是安全生产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不断完善和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坚持行政第一负责人就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实行各级承包。各厂与公司、厂内各车间与厂部、车间各员工与车间,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形成安全生产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的局面,将考核指标与部门、班组和个人经济利益挂钩,真正使安全管理工作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新格局。二是还应做好事故通报汇编工作,事故通报汇编是血的教训,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举一反三,以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在企业里推行安全生产责任追溯制度,对发生的责任事故和未遂事故,一定要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处理。
3.4 建立安全文化
企业的安全文化范围很广,也很重要。事实上,就算我们的规章制度再全面也有管不到或管不了的地方,就像法律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一样。目前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也相当重要。否则,规章制度很容易会成为一纸空文。
3.5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仅仅体现在口号上,更重要的是在贯彻落实上。对于各级领导,特别是基层单位的一把手,“安全第一”必须在安排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时体现出来,而不能停留在报告上与安全检查中,其检验标准是要看当安全与工作进度、安全与经济效益等出现矛盾的时候,是否能真正坚持“安全第一”。对于一线职工,“安全第一”要体现在日常的生产行为中,要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改变以往粗放散漫的工作作风,真正体现突出安全意识为重的思想。
4 结语
安全管理是电力企业生产的关键,也是提升电力企业社会服务水平的关键。在实际中,电力企业必须提高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力度,结合当前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全面提升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证电力输送的安全性、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冯涛.电力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6:119~120.
[2]罗菲.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问题及防治[J].东方企业文化,2015,24:45.
[3]蔡万灿.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7,(12):126-127.
[4]蔡万灿.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问题及优化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8):133-134.
身份证号:35052419770329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