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迎春
山东理工大学
摘要:长期以来,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水平,事关人民的温饱,国家的稳定和长远发展,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民生大计,而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业技术的创新为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打开了一扇窗,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进行农业技术创新迫在眉睫。只有给农业领域不断注入创新引擎,才能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本文旨在通过对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提出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方式。
关键词:农业技术;技术创新;农业经济;发展影响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于历史原因,可耕用地面积相对于14亿人口来说显得不足。尽管耕地总面积较大,但人均占有量非常小,在世界范围内也处于下游水平。如果提供土地利用效率,利用农业的技术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发展稳定非常重要。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到城市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急剧减少,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必须不断加大对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通过农业科技的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和技术的持续提升,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进而实现农业经济的优质发展目标。
1.0农业技术创新的定义
农业技术创新是指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农业技术创新将发明应用到农业生产活动中,改变了以往旧的农业生产模式,将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它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涉及到农业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等,新技术的应用促使农业生产者与企业家都能获得经济利益。[1]农业技术创新既受经济规律支配,也受生物规律支配,农业技术创新的运行受自然力的影响较大。农业技术创新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来讲,农业技术创新是指农业生产劳作技术的创新。比如,在培育、播种、灌溉、防疫、栽培、收获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可以使农业生产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减少,同时也可以带来劳动力的减少,以此来提高生产效率。广义来讲,农业技术创新是指农业生产技术体系机制的创新,比如,区域农业技术创新范畴、特色农业技术创新范畴、可持续农业技术创新范畴等,比如,最近比较流行的一种农业技术体制模式,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就是农业技术创新的最新发展成果。都市农业是一种与城市经济、文化、科技密切相关的农业现象,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进一步融合过程中的一种现代农业,对提升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2. 0农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2.1区域性。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分散性,使得农业生产单位相对来说规模较小,一般都是以农户为生产单位,在新疆、东北地区比较普及规模化机械化农业生产模式,这些不同农业生产的区域性特点,导致了农业技术创新也具有区域性特点。
2.2周期性。农业技术创新需要周期,通常来讲,农业技术创新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需要10年以上,在时间上相对落后于其它产业。
2.3公共产品特性。农业技术创新具有公共产品特性,表现在创新技术效应的非排它性。农业技术创新主要是生物技术、耕作制度等领域的进步,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不同的农户都可以使用。农业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农业技术创新的公共产品特性决定了市场机制无法有效保证农业技术的持续创新。
3.0农业经济的定义
农业经济指农业中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从古至今,农业都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行业,农业为人类提供衣食,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农业经济一直持续到今天,这足以证明农业的重要性。进入新时代以来,农业经济模式进入了现代农业时代,现代农业的进步主要就是依靠的科学技术与制度。在技术上,我国实现了农业生存发展模式的历史性转型,改变了传统农业的落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滞后性,必然,由分散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作生存,向以专业农村生产合作社模式为代表的现代集约化农业生产模式转变,这些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的过程,必然伴对农业经济的形态和发展趋势产生越来越广泛深远的影响。
4.0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发展具有相互作用,但是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十分巨大。通常来讲,农业技术的创新,进一步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改变了传统的落后的农业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最终能够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比如,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创新提高,播种机、收割机、插秧机的发明,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的繁重工作程度,使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更省时省力,还提高了农业收成,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反过来讲,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技术的创新步伐。落后的农业经济,造成了农业劳动力工作意愿的下降,降低了劳动积极性,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制约了农业技术的创新。经过实践证明,农业技术创新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要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农业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不断地将科技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确保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正面促进作用。
5.0农业技术创新的策略与方向
5.1实施需求拉动战略,激发农业技术创新潜能。一是大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降低农业技术应用成本,建立农业保险降低生产风险,完善农产品市场机制,实行优质优价,以提高生产者技术应用的积极性和促进技术需求总量的提高。二是以提高地区农业技术水平,增强农业国际国内竞争力为目标,实施政府技术需求拉动战略,如通过制定技术发展目标、导向,增加投人,建设大型示范园区,实施农业技术推广行动等达到政府技术拉动的目标。
5.2充分引入市场机制来配置技术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鼓励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创新主体,开展非公益性技术的自主创新,自主经营,通过技术交易,实现创新价值,得到自我发展,政府对其中公益性部分以收购的形式进行补偿。科技、人事等部门必须在科技经费、科技政策、人才培养、奖励等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在使政府组织的项目和社会项目全面实行公开招标,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杜绝行政人员分配项目经费的弊病,财政、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资源的作用。[2]要加强农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必须合理界定知识产权,使知识资本化,有效地保护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和合法利益。
5.3必须正确处理好科研方与使用方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科研方和农业技术使用的使用方,必须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作为企业,要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从业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并且对他们进行科学的管理。作为国家,制定相关的国家政策,鼓励农业技术创新。对成功的农业技术科研人员要给予丰厚的薪酬奖励,提升工作积极性,为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定国,黄春露,汪成为.关于现代农业技术使用与需求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湖北省阳新县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3,(1)
[2] 杨丽.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河南农业科学》.2011年5期.
作者简介:陈迎春,女,汉族,1989年2月出生,山东潍坊人,现就读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相关领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