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
山东职业学院 250104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时代的发展使得职业教育产生并且发展,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不可忽视的阴暗面,本文从职业教育的产生发展现状谈起,剖析了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的严重的问题,以希望能够呼吁更多的职业教育从业者及高层政策制定者能够引起重视,并启发人们的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科技;非人道;制度化;标准化
到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职业教育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新技术不断的变革,科技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从各个层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国的职业教育也在这场技术的变革中不断的进步,我们一块来探讨一下中国职业教育的前世今生,以及它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职业教育的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促使中国职业教育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915年4月,黄炎培到美国先后考察了25个城市的52所学校,了解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黄炎培在书中写道:“至晚近实业益发达,而生计问题亦日益急迫,于是复有所谓职业教育,专以职业上之学识技能教授不能就学之青年,而一方面亦以促职业前途之进步……是故职业教育者,在学说上为后期之名称,在社会上为切要之问题,在教育上视为最新最良之制度也。”
1917年黄炎培又赴日本、菲律宾专程考察职业教育,给国内教育改革寻找“药方”,同时,还有一些留美回国的学生大量撰文介绍国外的职教现状,通过黄炎培和这一干留学生的反复宣传,使得职业教育深入人心。
1919年4月,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亲自来华宣传他的主张,他在中国停留了两年多,在全国各地发表了200多次的演讲,杜威认为职业不仅关系着个人的生活和经济状况,同时应该从社会和国家层面,通过职业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使得人人联系起来,通过个人的满足来达到人人幸福的局面进而使得国家发展进步,杜威主张建立新式的学校,提出了学校就是工场和商铺,工场和商铺同时也可以作为学校。
于此同时,孟禄也批判了只注重书本讲义,忽视实践的教学,主张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减少教育的脱节现象。
从1917年到1947年,这三十年间,由职教社创办的职业学校就有十多所。
中华职教社在近代先后创办了7所职业学校,最具代表性的是1918年上海的中华职业学校,江恒源任校长。学校设立有木工、机械制图、铁工、纽扣、商业等科系,主要为民族工商业培养中级技术和管理人才,该校初级班招收高小毕业生,学制三年,高级班招收初中毕业生。在课程设置上,中华职业学校特别重视知识学习和劳动实习,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轮流到各个工厂实习,这种办学模式对日后职业院校的发展影响巨大,学校相继培养出了华罗庚、秦怡等一大批杰出人才,是一所国内外都具有影响力的学校。
二、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开启了以工业化为主要标志的社会主义建设,对各级各类人才提出了紧迫的需求,为培养千万技能人才和亿万劳动者为主的职业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职业教育在改革中发展、在曲折中奋进:教育规模从小到大,学校数从最初的几千所发展到上万所(其中,中职10300所、高职1418所、职教本科15所),学生总数从最初的百万人规模发展到世界第一(2700多万人,2019年),普职比例大体相当。
办学层次从低到高,从初期的中等专业教育、技工教育、农业中学(职业中学)相结合的中等职业教育制度,到改革开放后普通高中转型的职业高中、上世纪90年代的高职、新时代的职教本科,教育重心逐步上移,形成了中高职衔接的梯形教育结构。
社会参与从少到多,从政府办到企业办、社会办,形成学校、企业和社会三元职教体系。办学能力由弱变强,由百人弱校发展到万人大校,通过示范骨干学校建设,以及高职“双高”计划,涌现出一批国家级职教名校,推动鲁班工坊走出国门,赢得国际声誉。社会贡献由小到大,职业教育为人的成长筑基,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5%以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提供了新增劳动力的70%,培训了亿万劳动者,为经济升级铺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脱贫攻坚助力,职业教育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诠释着“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
三、中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尽管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现代教育与人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深层次的矛盾,即“教育成为了一种把人纳入其中的普罗科拉斯特床,人被削足适履地放在教育的度量结构中接受塑造。”
我们培养的学生就如同机器一样,缺乏灵魂和思想。在这种教育中,学生实际上被当成是加工的零件一般,在教育的流水线中被程式化和标准化了。当代职业教育不可避免地会强调外在控制,忽视了学生做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自我发展能力,忽视了对学生精神和灵魂的塑造与引导,强调把学生培养成被动接受指令并按照命令完成任务的一个机器人。
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巨大的生活上的改变,这种红利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失,留下的是种种负面的效应,如转基因食品、器官移植于买卖、堕胎、网络黑客、数字鸿沟、杀伤性武器等引发了许多伦理争议。尤其是日益凸显的生态环境恶化成为了当今社会最严峻的全球性难题,科学家对此束手无策,不可否认的是科学技术在这一问题上是主要元凶。与此相对应的是,科技高度发展带来的丰富的物质生活和人们日益空虚的精神生活产生的鲜明对比,没有人能够帮助那些通过自杀来摆脱压力的年轻人和走上吸毒犯罪道路的青少年。
美国著名的思想家马尔库塞指出发达的工业社会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极权主义的社会“我们的社会的突出之处,是在压倒一切的效率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准这双重基础上,利用技术而不是恐怖去压服那些离心的社会力量。”技术事实上已经取代传统的政治恐怖手段而成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人人都成为了技术时代舒舒服服、平平稳稳而又极度不自由的奴隶,成为了社会这架庞大的机器上的一个零件,被利用和压榨,直到退休才被其他人替换下来。
另外一位美国思想家弗洛姆认为正是技术的非人道化的发展使得人类陷入了最严重的危险之中,而这种危险甚至可能毁灭人类自身。
社会的发展是由人来决定的,而人的发展是由他所受的教育决定的,因此,教育决定了将来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做为教育中直接培养面向社会岗位人才的教育,它对于社会的影响不言而喻,有着无法推卸的责任。
如今我们看到的现状就是职业教育对人的培养太制度化和标准化了,学生除了被动的接受任务完成工作之外,没有高深的思想和独立完整的人格,当我们面对从校门里走出来的一具具如同行尸走肉面无表情的青年人时,还会认为我们看到的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吗?
教育早已偏离原本的初衷太远太远了,杜威所谓的建立人人幸福的社会之职业教育的理想,早已如海市蜃楼般飘忽而又遥远,我们是时候要开始反思这一切了。
参考文献:
[1]李尚群.科技发展时代的职业教育理念[J].职教论坛,2012(28)16-19.
[2]米靖,叶青.中华职业教育社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教育学科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1)56-60.
作者简介:张宏,女,山东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从事于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类学科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