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涵养生成素养 ——试论重心下移下的生生互动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岑佩君
[导读] “新基础教育”把教学活动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活动

         岑佩君
         宁波市镇海区精英小学
         【摘要】 “新基础教育”把教学活动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活动,双方在活动过程中交互作用和相互规定,从而形成教学中的“人人”交往模式。《新基础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一书中不断的在重申“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的个人发展”,“教材的育人价值”等词语,都与“人”息息相关。以资源生成为目的的“有向开放”,是教师在确认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提出指向目标实现的开放性问题,激活学生的相关资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互动学习能力不强。为了提高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培养,从而改善课内交往,促进互动学习的课堂气氛。
         【关键词】互动学习;新生长元;有向开放;交互反馈   

         一、互动学习的涵义
         所谓互动学习,具体地说就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教师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师生、生生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与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这种学习活动离不开同伴之间的交互作用。
         二、生生互动的开展逻辑
         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也就是提倡合作学习,具有交流、分享、促进的作用,是同一年龄段个体发展水平相似的学生之间的取长补短。这样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求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分析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实现“重心下移”。
         (一)交互双方相互关注
         课堂生生互动状态,主张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从而起到一种“共振”作用,这就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温伯特所谓学习中的“共生效应”,这种效应能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仿效和矫正,共同发展。交互作用强调互动双方在实现共同教学目标的立场下相互关注对方,并以与对方不同方式的生成、传递信息,从而形成不是由一方规定另一方,而是双方相互规定,相互生成的关系格局。
         (二)交互生成新生长元
         通过开放式教学,开发学生的基础性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新生成,再通过生生互动及交互反馈,形成新的生长元。交互中生成的新生长元包括“资源生成”“过程生成”和“拓展生成”。“资源生成”是指因开放式互动而产生的新教学资源。“过程生成”是指对新生的教学资源进行即时分析与重组,从而形成不同于教学设计原定的内容或程序的新过程。“拓展生成”是指在巩固已经形成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多维,多视角的拓展,形成后续性学习的新问题以及为下一个整体性的教学过程提供新的方向性问题与目标。
         三、生生互动的展开流程
         (一)有向开放——促“资源生成”
         有向开放,是指教师在确认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提出指向目标实现的开放性问题,激活学生的相关资源,为生生互动创设平台。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生活中还要我们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刚才,老师发给每个同学一张纸,纸上都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同学们谁会动脑筋,想办法,计算出纸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可能是怎样?下面每一个同学就开动自己的脑筋。
         课堂上出现积极探索的画面:有的在画着、有的在量着、有的计算着、有的则愣着;也有的忍不住抱怨着。
         开放的核心是对教学中“人”的极大关注,学生生成的基础性资源中,学生正确的答案、精彩的见解,独特的思路容易引起教师的关注,发挥其积极的教育作用。
         (二)交互反馈——促“过程生成”
         交互反馈是伴随有向开放而生成的一个步骤,可以是有向开放的后续步骤,也可以穿插在有向开放的过程之中,用于激活生成的各种基础性资源,并且筛选和提升已有的教学资源。


         续上文教学片断
         同学汇报了自己的答案:有40cm2,28cm2,32cm2,35cm2,四种答案。师:请同学在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生1:把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长方形面积是长乘宽。所以,就把平行四边形的底和斜边乘起来,7乘5等于35cm2。
         生2:我不同意35cm2,因为拉成长方形时,高升高了,面积变大了,应该是7乘4等于28cm2。
         面对多元的,不确定的和意料之外的交互生成,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严峻的挑战,是选择“收”还是“放”,取决于教师的捕捉,判断,调整的能力,力求做到“收放有度”,形成新的具有连续性的教学兴奋点,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
         (三)互动生成——促“思维提升”
         以学生思维水平层次的提升为目标,推进动态生成教学活动过程,生生互动,零距离接触学习障碍,望闻问切,直面剖析问题,切中要害。
         续上文教学片断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了35cm2是不对的,但怎样讲才能让别人听明白28cm2是正确的?请组内认为答案是28cm2的同学想办法说服其他同学,并且解答同学们的质疑。
         师:既然大家都认为28cm2是正确答案。那么我们来分析35cm2到底错在哪里?用课件显示:
         在拉的过程中,这两条边的长度始终不变,但面积变化了吗?由此发现了什么?组内讨论,并把发现记录下来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两条相邻的边没有关系。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有关系。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有关系。
         生: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沿着高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来推进教学活动,是以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层次为目标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思维,第一个方面,对学生思维层次(解决问题方案的数量及速度)进行量化统计。第二个方面,对学生思维层次进行质性统计,考查思维的全面性和有序性。第三个方面,对学生思维进行结构化归纳,概括出每一类的知识的特点,揭示其中的共性,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由点状向网状发散。
         四、重心下移,实现生生互动的可持续发展
         (一)开放延伸,拓展生成
         在新基础教育看来,总结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教学中通常忽视这一环节中的生生互动。这个环节中,同样要重心下移,要面向全体学生,提供给每一个学生思考的机会,提供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也同样需要形成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这里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去联想、去猜测。至于结论如何已然不是那么重要了,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下课,把课堂中的学习延伸到课后的思考探索里,延伸到下节课或者以后的学习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放的延伸,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望闻问切,简化流程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因时间问题无法计时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时如果让学生互相“望望”别人的表现、别人的演示、“闻闻”别人的作业或其他。通过观察别人得到启示。这样,不用教师的“千言万语”一样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能达到了解情况的目的,还能使学生在交互过程中想学、会学,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学生在面对面的“问询”“切磋”中,尽情“展示”自己个性化的想法,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开阔自己的思路。在“望闻问切”的交流中,学生思维积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课堂中由“一言堂”变成“群言堂”。
         
         总之,互动生成不仅帮助学生扫除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形成对知识,内涵的丰富认识和体会,而且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互动生成过程的内在逻辑有了切身的感悟和体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智慧也将逐步得到发展和提升,从而真正实现绿色课堂,和谐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