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平
绥阳县茅垭镇茅垭中学 563306
摘要:数学是初中教育的基本课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未来的升学考试的每一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教师做好教学工作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开发这门课程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应用分析
一、以惑为诱的教学概念
所谓以惑为诱的教育概念,是由中国著名教育家张诗亚提出的。他在书中提出了众多学者和教师关注的一系列“惑”的概念,例如:发现“惑”、制造“惑”、利用“惑”。许多教师试图在课堂上使用这种模式进行教授知识,同时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困惑引出的过程与数学知识的获取过程实际上是一样的,数学学习是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惑”、制造“惑”、利用“惑”、解决“惑”、反思“惑”的过程。在教师应用以惑为诱的方法进行教学时,学生难免会在教师讲解过程中产生自己的疑问,同时也容易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期待,再由教师和学生自共同思考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谜题,帮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经验,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真正的动脑思考、解决疑惑、掌握知识。
二、以惑为诱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数学课堂上中陆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教育方法,但在实际教育中,面对考试这种传统的教育思维对师生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尝试了各种各样的革新,其指导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虽多处使用,但是其适用效果不太满意。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基本上是表面的,更多的教师还是主要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成绩能够有所进步。如果学生的成绩不够理想,知识点掌握的不够完全,教师可能会增加学生的作业,或要求父母前来,向父母报告孩子成绩情况,并建议父母更严格的管教孩子。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几乎完全展现不出来,只会让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成绩更加差。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以惑为诱的教学方法不仅注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更重视学生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也要注意根据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习惯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此来唤起学生学习热情,为数学教育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对学生个人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三、以惑为诱教学方式的实施策略
1.建立科学、有效、活跃、严格的教室环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以惑为诱的教学方法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学生可以探索一个特定范围,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教学活动,并且能够让老师和学生快速融入在一起学习,一起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如果要教“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时,就要重点教习如何将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这里也大部分学生是学生学习的困难和焦点。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无法正确地找到已知和未知的关系,解决问题的难度会相应增加。教师通过“以惑为诱”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指导,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助于迅速解决问题。但是,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必须认识到班级学生的能力有差异。教师提出问题时,如果问题设定太难,对于有平均数学基础的一些学生来说,学习压力可能会变大。相反,如果老师的提问太过于简单,教师的目的可能无法达到,更有可能会浪费课堂的有效时间。因此,在创造科学有效的教室环境的时候,应该尽量深化学生的好奇心和困惑,在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提出恰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2.尊重学生的学习环境和个人差异
初中数学教师教数学知识的时候,主动应用“以惑为诱”的教学模式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并非每个学生都喜欢这种学习模式,也并非每个学生都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有些学生可能喜欢传统的教育模式,而其他学生可能喜欢团体合作的学习模式。同时,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经验、思维模式等方面,都有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因而,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他们所获得的知识也不一样。因此,在正常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避免或解决学习混乱的场面,让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教育模式进行学习的同时,也增加自己的适应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传统的教育模式、团体合作的指导模式和“以惑为诱”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多种学生的学习要求。
3.提倡学生积极探索、合作讨论
如果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桃子,那给别人之后,那个人就没有桃子了。然而,学习知识不同于分桃子。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与他人交流,获得两种或三种以上不同的学习方法,这是完全可以的。在正常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在应用“以惑为诱”教学方法时,要使学习实际教学内容与教育发展需求相结合,鼓励班级学生与其他学生沟通、探索、用自己的手和脑,通过合作讨论在学习过程中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丰富自己的学习知识与方法。
4.强化解惑方向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学习说到底,还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有责任传播知识,消除教学上的疑问,但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却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所有种类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将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与教育中的“接受知识”能力相结合,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找到适当的方法去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拥有独立探索和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律学习能力,大幅度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参考文献:
[1]张叶.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 教育观察, 2019, 8(08):115-116.
[2]白界.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分析[J]. 新课程(教研版), 2020, 000(002):152-153.
[3]施舒. 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方法及技巧分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