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美平
浙江省温岭市温峤镇第二小学 317527
摘要:在当前的课程教学当中,微课已经得到了普及,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它运用了互联网技术来强化教学效果、提升了教学质量。在德育课程当中,微课的应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通过短视频的方式为学生打开了知识的大门,通过动画、音乐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当中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水平,将德育知识渗透到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中来。实践证明,在德育课程的课堂导入、课堂授课以及课后延伸等多个环节当中运用微课教学模式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微课;课堂教学;德育课程;教学效果;教学策略
一、微课的基本概述
(一)微课的概念
当前,在教育教学当中,微课这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普及的阶段,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微课指的是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微课指的是利用软件或者视频来呈现教学内容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短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掌握学习内容、实现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微课在课程资源和教学方式这两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学生都可以利用微课来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的延伸和能力的提升。微课的出现和普及代表着“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同时也展现了教育教学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视频作为知识的载体,或者以此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来说,在选择和制作视频的时候,教师都会选择那些针对性强、时长短的,为了使微课的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教师还可以自主制作视频,以此来实现对多项教学资源的整合,涵盖更多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它在时间上有着明显的限制。因此,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当中所涵盖的教学内容比较少,能够做到重点突出,这可以为师生带来更好的使用感受。与此同时,还可以确保微课在整节课当中所占的时长比例,同时也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更方便地将视频下载到移动终端当中。最后,微课的资源构成具有“情景化”的特点,这使得资源的利用变得更加方便。
二、引入微课提升德育成效的必要性
首先,微课在德育课程当中的应用满足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当中,学生除了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道德素养,能够在思想和价值观这两个方面受到合理的引导。而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理解的充分性,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微课的运用还可以丰富德育课堂的内容、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目前,很多学校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导致课堂的氛围过于沉闷。教师运用微课去进行德育教学,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增强了课堂的开放性与实践性,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最后,微课的运用培养了学生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教师运用微课去进行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学习兴趣,把传统被动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微课的使用还让学生可以主动在课堂上进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养成了健康的学习习惯。
三、引入微课提升德育成效的策略
(一)微课课堂导入,提升兴趣
在很多学生的认知当中,德育课程的学习方式就是说教,教师会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将相关的内容讲解给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德育课程的热情通常比较低,认为该课程的内容和形式都比较无聊。而通过微课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它通过缩短教学时间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确学习重点。因此,教师可以在德育课程的课堂导入环节当中运用微课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个3-5分钟的小视频来帮助学生进入到新课程的学习当中来,使他们对所学的内容形成基本的认识,并对其中的问题形成一定的思考。与此同时,微课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视频、文本、动画等多种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改变过去单一的讲解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提升,课堂氛围也更为活跃。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也比较高,可以更好地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微课案例教学,丰富内容
与其他的课程相比,德育课程的内容涉及到多个社会领域,学习的知识更为繁多,这使得学生容易产生不良的学习心理。与此同时,德育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会加剧学生的厌学心理,教学效果也并不明显。而微课教学的方式是通过视频来呈现的,可以在德育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融入一些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在案例学习当中掌握相关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并在这个基础上主动将德育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此来使德育课堂的内容更为丰富,同时也使德育知识更好地发挥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起崇高的品德,能够在生活当中主动运用这些知识。
(三)微课创新教学,全面提升
与其他的课程相比,德育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并不是知识方面的目标,而是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同时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而微课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实现对学生教学模式的创新,改变过去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前预习,通过查阅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料等方式来获得课程资源,同时寻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案例,并将得到的资源和案例反馈给教师。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其中有价值的内容制作成为微课课件,并引导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同时积极开展讨论。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就自身所做的预习来与其他同学分享相关的信息,并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当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语
总的来说,在德育课程教学当中引入微课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可以满足新课标的要求,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引入微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在运用微课来开展案例教学,使课堂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最后,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微课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卞辉.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微课教学设计的个案研究——以《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的典型微课个案为例[J].知识经济,2016(02):156.
[2]田晓娜,穆春雨,李朝霞,陈君,季茂岐,阎剑眉,王晓婷,张晓宇,刘美红,张萌.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德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9(04):64.
[3]滕闽军,徐益锋.基于抗疫大事件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优化策略——“疫情下的中国行动”微课程研发实践[J].中小学德育,2020(0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