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朗读习惯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 覃芝岚
[导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确定为整个小学阶段的课程目标
        覃芝岚
        广西宾阳县和宾彰泰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400
        语文新课标明确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确定为整个小学阶段的课程目标,由此可见朗读对孩子在学习语文课程的重要性。那如何在这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呢?通过实践,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展:
        一、让学生手指点字来读。指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进行读课文时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各种行为习惯都还没养成,尤其是对文字的认识反应较慢,指读能很好地让孩子的手、眼、脑得到有效协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读书有三到-----手到、眼到、口到。做到这“三到”才能避免学生出现会背诵不会认字的情况。经实践证明,用手点字读课文的学生,比那些不用手点字的读课文的学生能更快地把课文读得更加的流利通顺,会认的字也比较多。但指读也只能是暂时性的,只是一个过渡,等到时机成熟,比如到二年级的时候就应该取消了。
        二、指导学生掌握“停顿”的方法。一篇课文要想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必须让学生学会停顿、断句。如果学生掌握的不好,就会出现唱读的现象。一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上来,对课文还不是很熟悉,第一次接触那么长的课文,第一次面对密密麻麻的文字,一下子肯定有点懵,如果没能引导好,就会出现学生不想学语文的可能。这就需要老师有效地去指导他们进行朗读,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在读课文时遇到的难题是课文较长,段落与段落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应该怎么读,到哪里应该停顿?遇到长句又应该怎么读?如果学生没能正确掌握方法,将会影响对整篇课文的整体感悟,所以我在指导他们朗读课文时,先让他们认识一些基本的标点符号,比如: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让他们初步了解各种标点符号所包含的意义及作用。

在他们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我再对他们进行朗读上的指导,告诉他们在句子中遇到这些标点符号,要稍稍停顿1-2秒,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方法。而在长句的指导,我主要采用“解剖法”,也就是指导学生先把长句中的短语找出来,让学生先把短语读熟,降低朗读的难度,比如在指导学生读《树和喜鹊》这篇课文中“每天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了。”这个句子的时候,我是这么指导的:“孩子们,我们怎么样才能把这个句子读流利、通顺、有感情呢?我们可以先把“叽叽喳喳”这个词语先读熟,然后我们再读“叽叽喳喳叫几声”一个分句一个分句过关,就能把整个长句读好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在遇到长句时都能先把长句断开,一部分一部分过关读熟了,这种方法有效降低学生的朗读难度,从而提升朗读效果。
        三、老师的“范读”。一年级的孩子刚开始接触那么长的课文,在朗读时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要想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这还得需要老师的范读,一年级的孩子模仿能力非常强,老师范读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的理解课文的朗读节奏,语调以及课文想要表达的情感等等。所以在上每一篇课文之前,我都会利用早读课先给学生示范读,让学生注意我的语速语调以及表情,然后让他们模仿老师来读,比如在上《比尾巴》这篇课文时,我主要指导学生读好“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这组问句。再读之前我先给学生示范问句在朗读时在语气上的变化,然后找出句子中表示尾巴特点的字词,范读时读到这些字词我稍稍加重语气,还加上了相应的动作、表情,学生一看,诶,句子还能这么读,于是纷纷尝试自己读。通过训练,孩子们在读课文时韵味就出来了。
     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一课程目标贯穿着整个小学阶段,所以从一年级打好朗读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让我们把好朗读关。
参考文献:
1.《合理利用朗读 提高教学效率》作者:赵晓云出处:吉林教育(综合版) ,2015
2..《浅谈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者:蒲惠红出处:双语学习 ,2018
3.《语文教学活力说 实践篇》作者:吉春亚出处: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