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100)
摘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有利处也有弊处。其利处在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运用,一方面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则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弊处在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运用,一方面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另一方面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扬其长,避其短,充分发挥其利处,而想法解决其弊处。这一方面需要教师综合分析信息技术的特点和数学教学内容的重点,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需要家校联合,全面实施对学生的学习督导。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社会各界的深广普及,教育界同样在应用和普及信息技术上有所发展。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发挥着其优越性。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一方面需要教师细致深入地对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研究,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对学科教学要点进行深刻总结,这样一来,才能我们才能促进教学信息化的稳固完善推进。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之利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总体上信息技术教学工具为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强力辅助。下面具体阐述其优越性。
1.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首先具有为枯燥的课堂教学注入活跃因子和乐趣元素的积极作用。对于小学生,数学总体上是比其它科目较难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使得学生在枯燥的氛围下学习数学,这非常不利于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充足的积极性投入到学习中,那还何谈学会和学好数学?更无从论起发散思维和开动脑筋了。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首要工作。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运用,首先能够为学生带来一种新鲜感,给学生眼前一亮,对于活泼而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小学阶段的孩子,新事物的引入自然能够吸引到孩子,这时候运用信息技术讲解数学,通常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因此,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合,首先就具有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的有利之处。
2.引导深度学习,培养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工具中也不乏启发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的有力工具,这些信息工具能够通过动态化、系统化的或知识展示、或体系梳理,引导学生投入到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深度学习过程中,从而掌握数学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就像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展示知识框架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系统化和充满逻辑性的深度思考以强化逻辑推理能力这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以及希沃白板通过交互式演示来助力学生通过深度信息实验探索以提高立体思维能力这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一样,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能够发挥巨大正向能量。
因此,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合,还具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利之处。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之弊
正如硬币有正反面一样,万物皆有其两面,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合应用有其有利之处的同时,也免不了有其弊端,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分散学习注意
信息技术能够为枯燥的课堂教学注入新鲜元素,这在一方面固然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但是在另一方面也会过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普遍活泼贪玩的学生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信息技术教学工具上了,而忽视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毕竟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可比数学知识好玩多了。因此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学生就免不了分散了在学习数学知识上的注意力,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吸取。
2.降低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合应用,还具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效率的弊端。一方面是因为前文提到的信息技术教学工具会分散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对书本的熟悉程度和依赖感更强,在吸取知识的时候也是通过读书的方式才能来得更高效些,因此新式知识传播方式的出现,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陌生感,从而在新的知识获取途径上稍显无所适从。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利处也有弊处,扬其长,避其短,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是极为必要的。为此笔者提出了以下两大方面的融合策略。
1.综合分析,有机结合
在运用信息技术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分别剖析各种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的特点和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并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结点,从而促进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教学工具的优势和长处。
例如:在教学生求圆柱体积的时候,笔者就运用希沃白板来组织学生进行信息实验,以帮助学生实现立体思维能力的提升。希沃白板由于具有交互功能,允许使用者触屏进行操作,于是我才想到以此来组织学生进行信息实验探究的深度学习活动。我首先带大家回顾了割圆术,然后引导学生从割圆术的角度来思考如何求圆柱的体积。于是我在已经安装好的制图软件里插入圆柱体,然后让学生做切割重组的信息实验演示。第一位学生将圆柱体竖着等割为八份,再重组,拼接成了一个底面歪扭坑洼的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立体图形;之后陆续有学生上来尝试,将圆柱体竖着等割为十六份,三十二份,六十四份……重组后的图形变成了底面越来越不太坑洼歪扭的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立体图形。学生经过信息实验探究和深度思考,认识到了如果继续以无限精细的切割法竖着等割圆柱体,则最后重组成的立体图形也就越来越接近一个长方体,而这个立体图形的高自然是原来圆柱的高,其底面积其实也就相当于原来圆柱体的底面积。在希沃白板的辅助下,学生立体思维能力得到强化。
2.家校联合,全面督导
鉴于信息技术的弊端,教师首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特意引导学生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这一目的的达成关键在于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的时候注意不要太“炫技”,不要搞花哨的形式,只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对知识传授的辅助作用就好,而且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要忽视了书本的运用,因为学生毕竟在吸取知识上还是对书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深。
学校的教学督导做好的同时,教师还要切实引导家庭对学生的学习督导。本身对于学生的学习督导工作就应当是家校二者共同承担的重任。为此教师要与学生的家长做好联系工作,以求全面完善对学生的学习监督和辅导。
例如:笔者主要运用信息技术来联系家长,共同交流学习辅导和监督经验,并相互借鉴学习。我还在班级群里适时向学生传授一些在课堂上忘记传授的学习方法和理念,以求无遗漏地对学生进行指导。鉴于信息技术如此发达,教师就应当善于运用一切便利和强力的信息通讯工具,以促成对学生的全面指导,从而确保学生学习进步发展。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应用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充分考量其利弊处,发挥其长,解决其短,以制定行之有效的融合策略,从而在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同时,实现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信息化的光明前路上,我们的探索还远未深入,我们所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教学的反思不能停止,教学的创新不能懈怠。愿广大教职工同仁为培育全面发展的未来英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张丽君.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
[2]王美丽,武利荣. 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
[3]周银.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