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区防雷减灾工作现状及发展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6月16期   作者:魏明
[导读] 雷电灾害属于我过较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而在当前微电子与网络信
        魏明
        菏泽市定陶区气象局 274100
        摘要:雷电灾害属于我过较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而在当前微电子与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时代背景下,一次雷电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社会效益也不断提升,因此,气象部门做好相应的防雷减灾工作,并提升工作效益,则关系到人民与集体利益的整体维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与现实价值。在本文主要以当前定陶区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现状问题为论述切入点,具体探讨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的具体提升策略。
        关键词:定陶区;防雷减灾;现状;问题;发展
引言
        我国属于雷电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雷电本身具有强大的电磁场,这就意味着雷电灾害一旦发生,则有可能直接摧毁建筑、破坏设施设备与信号等,不仅严重影响经济财产安全,更会造成人员伤亡。我国气象部门是当前履行防雷减灾行政管理职责的主要部门,但就当前的防雷减灾工作现状上看,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效率与质量,则应当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从而在行动上落实防雷减灾。
        定陶区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中部,介于东经115°20′—115°47′,北纬34°57′—35°15′之间。定陶区雷电多发地之一,每年夏季是雷电天气高发时期。雷电灾害给城市、农牧区正常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危害。本文就定陶区气象防雷减灾服务工作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1.定陶区防雷减灾工作现状
1.1开展防雷安全专项检查
        每年雷雨季到来前,在定陶区进行防雷工作安全专项检查,尤其是对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企业及重点防雷单位进行防雷设施安全检查。对于没有按照防雷要求或防雷设施检查不过关建筑、企业给予限期责令整改,合格后方验收。
1.2开展防雷减灾宣传活动
        定陶区气象部门每年都要开展不同形式的防雷减灾宣传,针对不同群体,通过现场科普知训,通过印发防雷减灾宣传手册、张贴防雷减灾宣传画报,通过防雷知识讲座等形式展开宣传。
2.定陶区防雷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防雷减灾工作职责不明确
        实际工作中,防雷装置检测、验收和进行工程安装都是同一拨工作人员进行的,因此没有形成合理监督促机制,一旦出现问题时会导致责任不明确,无法对受雷电灾害造成人身及经济损失追究责任,让气象防雷减灾工作在社会上形象大打折扣[1]。
2.2气象防雷技术人才不足
        从人员配置角度上说,气象部门的防雷减灾工作需要专业技术的支持与配合,近年来,气象部门工作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但是在整体素质上,技术人才的配备仍显不足,特别是在技术尖端岗位上,人才的缺失则严重阻碍了防雷减灾工作的推进与发展[2]。甚至有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身兼多职,这导致工作人员没有充足的精力寻求更高质量的防雷减灾效益,对具体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产生了一定阻碍。
2.3防雷减灾意识比较薄弱
        防雷减灾意识比较薄弱主要是指气象部门管理人员习惯于将大部分工作精力集中于防雷减灾的经济层面,有时过于关注实现防雷减灾效果所需要花费的资金、投入的设备,在此情况下,工作本质被忽视,其工作效率更是难以得到保障。另外,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责任感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自身的防雷意识也亟待提升,这就要求气象部门应当大力宣传防雷减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对自然灾害的预防与认识到达同一高度水平,也有利于提升其对于相关机关部门实际工作的配合程度。


2.4农村防雷现状发展滞后
        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防雷意识不强,尤其在偏远山区、农牧区,交通通信条件不好,农民能够接受学习的机会不多,防雷知识很难送达。并且,农村建筑多为自建房,多由没有资质的个体建筑队伍所造,未经过正规设计和标准化施工,更谈不上安装防雷避雷装置。房屋建筑上电线、天线、水箱、太阳能热水器等私拉乱扯,极易引雷。还有一些学校校舍未配备避雷装置,有些即使安装了但也长时间未检测。
3.定陶区防雷减灾工作发展思考
3.1加强气象部门防雷减灾意识
        加强气象部门工作人员自身的防雷减灾意识是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必要前提,在意识增强提高方面,可以从如下两方面展开:首先,可以定期组织其参加工作知识与技能培训,从而增强员工对于自身工作性质与工作意识之间联系的认识[3]。其次,根据实际情况多开展相应的防雷减灾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气象部门工作人员进一步强化其工作能力与职责精神以便于弥补其专业能力欠缺的问题。而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在提升自身防雷减灾意识的同时,也应当结合相应的媒体平台加大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防雷减灾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雷减灾意识。
3.2加强气象部门防雷技术发展
        在当前微电子、信息技术持续发展进步的时代背景下,防雷减灾工作也应当积极采用先进的防雷设置与智能化防雷技术,这也提示气象部门应当不断加强防雷技术发展,与时俱进[4]。下面主要介绍当前较为常见的三种智能化防雷减灾技术。①直击雷的防护,其装置主要组成包括接闪器、接地装置以及引下线三部门组成,其主要作用就是将以金属材料质地的引地线安全地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减少建筑物、设施设备的损失。②弱电系统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这一种防雷技术是基于控制干扰源与提升信息系统自身抗电干扰能力两方面共同实现的,干扰源得以控制,加之系统自身抗电干扰能力提升则使得电磁兼容性得以提升,此时人们只需要在进行相应的雷电灾害评估时准确把握雷电磁场有可能的分布情况,并将相应的设备安置于雷电感应能量较小区域,则可实现防雷减灾的目的。③智能接地防护,该防护技术包括两种方式,其一,防雷接地,即将建筑物在雷电天气所产生的雷电电荷导入大地而防止雷击。其二,保护接地,该方式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将金属设备外壳与大地进行连接而预防雷电灾害。
3.3加强气象部门防雷人才建设
        防雷人才的不足大大降低了防雷减灾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因此,气象部门应当不断加强防雷人才的培养,并建立其专业的人才队伍。在人才培养方面,气象部门应当对现有工作人员加强防雷知识、防雷技能、新的防雷技术规范以及业务知识的讲解培训,定期抽查,或者集中考察其对于防雷减灾的掌握程度。同时,加大对于专业骨干力量的培养,提供充足的岗位培训或进入研究机构系统培训的机会,通过不断地学习为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体系注入鲜活的力量。
3.4强化防雷工作责任落实
        气象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自身职责职能,做好防雷工作规划。对于建筑项目没有严格按照防雷标准安装防雷装置的要求定期整改,经审核合格方验收,在建项目必须经过防雷检测审核过关,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对于已安装防雷装置的建筑,需定期安全检测,不合格的要整改。在农牧安装避雷设施,尤其是农村公众场所及学校,做好防雷避灾规范性工作。
结语
        雷电灾害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危害。因此,做好防雷工作,避免或降低雷灾影响,是气象部门防雷工作重点。防雷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重视,相关部门共同协作,提高全民防雷意识,减少防雷隐患,减少雷电灾害损失,使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畅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永利.新形势下气象防雷减灾工作现状及发展新思考[J].农家科技,2018,000(010):144.
[2]赵宇蕾.气象防雷减灾服务工作现状及发展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36):4075.
[3]何鑫,张志桃.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及问题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9(21).
[4]耿新卫.吐鲁番地区防雷工作实践及发展思考[J].河北农机,2018,000(004):65.


作者简介:魏明(1972-)男,汉族,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本科学历,中级,从事防雷减灾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