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皮酚的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6月16期   作者:李娟花
[导读] 以天然产物丹皮酚为原料合成的丹皮酚衍生物越来越多。
        李娟花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摘要:以天然产物丹皮酚为原料合成的丹皮酚衍生物越来越多。丹皮酚衍生物在解热、镇痛、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本文就对丹皮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丹皮酚;衍生物合成 ;抗菌活性
        丹皮酚是传统中药丹皮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抗菌、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过敏、抗氧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尤其在抗心肌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的心血管活性广受关注,有望成为良好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
一、丹皮酚概述
        丹皮酚又名芍药醇,化学名为 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其化学结构如下图所示。丹皮酚即可以从天然产物(牡丹皮、芍药、徐长卿)中提取出来,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进行人工制备,常见的合成方法有以下三种:傅克酰基化法,Fries 重排法,去甲基化法。牡丹皮是一种无毒的中草药,具有非常广泛的药理活性,比如抗氧化、抗过敏、消炎、活血化淤、抗老年痴呆、抗肿瘤、抗菌、抗炎、镇痛、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聚集等。其中被广泛关注的是丹皮酚在抗心肌缺血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活性,使其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有非常大的希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丹皮酚具有明显的抗菌、消炎活性,而被开发成多种消炎、抗炎的制剂,并且被作为主料或辅料添加入牙膏、化妆品等日常用品中。比如在牙膏中添加丹皮酚,就是利用了丹皮酚的抗炎、抗菌作用。但是,由于丹皮酚自身存在的一些缺点:易升华、水溶性差、体内代谢速率较快等,使其临床应用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二、丹皮酚衍生物的合成
1、合成Schiff碱衍生物
    以丹皮酚和盐酸甲胺为原料、甲醇为溶剂、氢氧化钠为碱性催化剂,水浴加热回流3h,合成丹皮酚缩盐酸甲胺,产率为80. 28 %。同时,还能合成丹皮酚缩2-氨基酚、丹皮酚缩硫脲、丹皮酚缩盐酸氨脲、丹皮酚缩硫代氨基脲等丹皮酚衍生物,产率分别是75. 32%,74. 32%,78. 42%,70. 86%。高健等人以丹皮酚为原料、乙醇为溶剂,与1,3-丙醇二胺保温反应2h后冷却过滤,真空干燥得丹皮酚缩1,3-丙二胺席夫碱,产率为72 %;与2-羟基-1,3-丙二胺反应,合成丹皮酚缩2-经基-1,3-丙二胺席夫碱,产率也是72% 。丹皮酚与糠胺反应,生成丹皮酚缩糠胺席夫碱,产率为75 %。以丹皮酚和L-甘氨酸甲酯盐酸盐为原料、甲醇为溶剂,在二乙胺作用下,于45℃条件下反应10 h,冷却后减压蒸馏除去甲醇,柱层析分离提纯,洗脱剂为石油醚、丙酮混合液(体积比为5:1),得到丹皮酚的氨基酸酯Schiff碱,产率为85 %。这些反应都用乙醇或甲醇为溶剂。乙醇和甲醇都是常用的反应溶剂,溶解能力相近,但乙醇毒性小、价格低,更适合大型工业化生成。
2、合成去甲丹皮酚衍生物
    以去甲丹皮酚为原料、无水二氯甲烷为溶剂,加人二环己基碳酰亚胺和二甲基吡啶,搅拌溶解,然后分别滴加含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的二氯甲烷溶液,室温反应数分钟,过滤,滤液浓缩后通过柱层析,得到苯甲酸-(2-基苯乙酮)酯,产率分别是37. 5%,56. 35%,66. 42%,其中滴加布洛芬的溶液还生成了二酯产物4-二苯甲酸苯乙酮酯,产率为87. 45%。在该合成反应中,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中的羟减少了去甲丹皮酚成酯,提高了产率。羟基的反应活性不同,导致各产物的产率不一样。
3、合成丹皮酚NO供体衍生物
    以丹皮酚为原料、甲醇为溶剂,加入溴化酮后加热回流6h,趁热抽滤,冷氯仿洗涤3次,合并滤液,用无水硫酸镁作干燥剂,过滤,减压回收溶剂,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后,用无水乙醇进行重结晶,得到4-甲氧基-2-羟基-a-嗅苯乙酮,产率为63.3%。同时,恒温搅拌加热硝酸银、无水乙腈、对二甲氧基乙酮混合溶液8h,薄层层析跟踪反应,用适量乙酸乙酯重结晶,得到4-甲氧基-羟基-a-硝基氧基苯乙酮,产率提高到78. 4%。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加热回流时间,因为延长加热回流时间能够促进反应完全进行,进而提高产物收率。
4、其他丹皮酚衍生物的合成
    以丹皮酚为原料、丙酮为溶剂、碘化钾为催化剂,加人无水碳酸钾和1,4-二溴丁烷,室温搅拌14 h,过滤蒸发后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2-(4-溴丁烷氧基)-4-甲氧基-苯乙酮,产率为83. 2%。用这种方法还能合成2-(3-嗅丙烷氧基)-4-甲氧基-苯乙酮,产率为72. 6%。以丹皮酚为原料、醋酸乙酯为溶剂、无水硫酸钠为干燥剂,在碱性介质氢氧化钠中加人四丁基嗅化铰和1,2-二溴乙烷,加热回流1. 5h,薄层层析跟踪反应,得到4-甲氧基-(3-溴乙氧基)苯乙酮,产率为60%。以同样的方法加热回流2h,得到4-甲氧基-(4-溴丙氧基)苯乙酮,产率为62. 5%。可见,加热回流时间是影响产率的重要因素,加热回流时间延长,利于提高产率。
三、丹皮酚衍生物的抗菌活性
    以丹皮酚为原料,合成丹皮酚缩1,3-丙二胺席夫碱、丹皮酚缩2-经基-1,3-丙二胺席夫碱、丹皮酚缩糠胺席夫碱,用它们来对受试微生物做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的实验,结果发现: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抑制作用随着化合物浓度的降低而减弱,其中丹皮酚缩糠胺席夫碱的抑菌活性最强,这可能是来自呋喃环自身的生物活性。赖普辉等以丹皮酚为原料,与间硝基苯甲醛发生经醛缩合反应,合成3-羟基-1-(2-羟基-4‘-甲氧基苯)-3-( 3-硝基)苯-1-丙酮,通过实验测定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对7个标准菌株的MIC, MBC值。结果显示,它们对实验所选的7个菌株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灭活作用,其中丹皮酚衍生物对于伤寒沙门菌和福氏志贺菌的MIC,MBC值均小于丹皮酚,说明丹皮酚衍生物对这两个菌株的抑制和灭活作用强于丹皮酚。1-4-溴苯基-5-苯基-1H-1,2,3-三唑(BPTA)是新合成的一种三氮唑类化合物,它是一种潜在待开发利用的药物小分子。张宁等利用抗菌试验研究了BPTA 对大肠杆菌、藤黄八叠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四联球菌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BPTA 对前两种实验菌大肠杆菌和藤黄八叠球菌呈阴性结果,无抑菌活性。但是对上述后六种实验菌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四联球菌菌及白色念珠菌呈阳性结果,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活性。丹皮酚衍生物的抗菌活性提高,为筛选有抗菌活性的丹皮酚衍生物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郭齐,李贻奎.丹皮酚药理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9(1)
[2]刘本臣.丹皮酚的研究进展 [J]中草药,2007(38)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科技厅专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方向为丹皮酚的提取、衍生物的制备及抗菌活性,研究编号为16JK20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