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水利所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信息化技术诞生于上个世纪,由于其具有提升工程项目效率、降低人力物力消耗等优点,如今已经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可以说信息化成为现代管理行业中重要的特点,管理工作信息化不止体现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当中,对于我国涉及管理领域的大多数企业来说,管理工作都逐渐趋于信息化、自动化。需要注意的是,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从而实现管理信息化,首先需要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核心,再根据具体的水利工程特点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想要使水利工程管理完全实现信息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一定的发展过程。就我国现阶段的水利工程管理利用信息技术的实际状况来看,虽然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就总体发展情况而言,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了其发展空间局限的问题、信息化意识不足的问题、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方面的问题等。真实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为此,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也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方法和解决措施,从而使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朝着信息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针对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平衡、制度治理”、“两手抓”等具体的要求和建议。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在进行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案的创新时,要以信息化管理为基本方向进行创新。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实践应用
引言
水利工程所涉及的工程量巨大,施工周期长,成本高,需要政府及国家投入大量的物资能源,所以,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得到了大幅度的采用,信息化技术可以保证工程管理的顺利运行,充分的提升了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效率,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1水利工程管理概述
水利工程管理涵盖了水利工程操作、维修、保护等诸多方面的管理内容,通过水利工程管理,能够使得水利工程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正常的运营状态下,达到人们对水利工程的使用需求。从水利工程的功能来看,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与发电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应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做好各个要素、细节的检查工作,避免在水利工程运营中出现各种突发问题,并针对水利工程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与应急预案,减小水利工程运营时各种问题的损失。近年来,随着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水利工程管理的难度系数也逐步提高,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管理需求,信息技术成为更具优势的管理技术。
2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水利工程当中的设备设施主要为常规化的设备,所采用的通信模式也是较为低级的基础通信手段,各类图表、数据、文字等资料的编制都是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检测、操作、处理,然后根据这些资料对水利工程的各项指标进行控制。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计算机技术在我国水利工程体系中开始逐步推广应用,对水利工程的水文地质进行分析、处理,但多集中于水库方面的应用,无法实现联网共享和层级管理。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的深入应用,水利工程管理的情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其发展相对缓慢,缺乏标准化规范,各类新型资源不足,对于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工作不到位,针对水利工程建立的信息化队伍不健全,部分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正确的认知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阻碍了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推进。
3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
3.1树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意识
首先,在运维系统的应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与工程相结合。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运行维护体系建设。在运行和维护中,不仅水利设施可以维护,而且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从而实现双赢。信息技术的维护,比如在运行维护系统时,会把重点放在水库堤防、泵站运行情况、监测项目及监测中发现的故障。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形成解决方案,确保各类工程设备的稳定性。其次,在资源共享和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系统会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共享。同时,可根据个人表现给予奖励处罚,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的进度。在管理方面,我们还必须坚持各方面公平的原则,在工作中,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3.2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作为人们的日常上网所需的主要设备,近年来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功能也逐渐增多,如今,计算机的仿真技术也走入了水利工程管理领域。总体来说,计算机仿真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利用一些仿真软件对水利工程管理进行合理的预测,将预测结果不断的进行优化,得出最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方案,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效率,使得工程管理具有更高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例如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之前,可以通过仿真软件对工程项目的周边环境、自然天气等进行合理的仿真,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结合实际工程建设的参数,进行参数化扫描,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得到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概率,并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案,保证在突发情况出现时,可以根据应急预案做出解决措施。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计算精度,传统的预测方法需要人工进行勘测,不仅效率低,误差也较大,与传统的人为测量相比,利用计算机不仅可以提升的工作人员的效率,也使得计算结果更具有真实性,可以留下更多的时间给工作人员进行其他的工作研究。
3.3建设水利工程基础信息系统
水利工程管理过程需要借助数据库软件,且这部分数据库内容可以作为公共信息资源,其应用过程中包含多种类型的子数据库,如方法库、超文本库、历史热带气旋等,这些都是国家水利工程信息、经济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基础信息汇总到一起并进行处理、分析,则需要依托一套复杂且庞大的系统,在此过程中还需要与各个子系统进行良好的通信,如此才能形成一个国家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体系,为日常水利信息管理奠定基础。这些都是计算机网络系统、通信系统的 应用提供的便利。
3.4因特网应用
当前,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搭建智能化水务系统平台,大量因特网解决方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因特网平台搭建的现代化水务系统管控平台,该平台也可被编写成APP或者接入个人信息终端,该平台需要本系统的操作简单,实用高效率,可以最大限度地方便广大群众及时方便接收个人水务数据使用状态,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相关水务单位的资金成本管控、存档信息、运行过程监测藉由因特网解决方案得以完成数字化升级,进一步增强相关单位服务城市的业务能力。
结语
总之,近年来,在水利事业的稳步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水利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水利部门需结合时代背景,加强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逐步加快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步伐,用信息系统、技术来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推动水利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嫄芳.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5(31):72-73.
[2]周旭.浅谈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水能经济,2016(10):157.
[3]周文娟.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3):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