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7月19期   作者:刘洋
[导读] 我国建筑行业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其建设技术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
        刘洋
        青岛市政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其建设技术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社会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升高,因此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也在逐步提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存问题及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于城镇建设的力度,使得我国建筑行业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建筑工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部分,其中涵盖着非常多的专业技术,因此,其质量监督管理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众所周知,建筑工程施工期比较长,如果进行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就需要长期的体系建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认识到工程质量不仅仅影响着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存问题分析
        1.1质量安全监督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质量安全监督体系是建筑工程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但受企业规模、专业、性质等存在差异影响,各企业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并不统一。部分建筑企业虽然制定有质量安全监督体系,但监督体系较为粗糙、不全面,实际应用中难以达到期望目标,也有部分微小建筑企业缺失质量安全建筑体系,这种不良现象是造成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质量问题频发的根源。另外,政府与第三方组织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方式也并不规范、方案并不完善,实际监督管理过程缺乏约束条件。因此,我国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尚不够健全,亟待进一步补充修改。
        1.2施工材料因素
        其一,建筑承办方为了解决建筑工程成本,提高自身利益,降低原定材料等级标准,甚至出现使用假冒伪劣材料等行为,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下降,安全隐患密集;其二,施工工艺与材料不匹配,导致建筑工程最终水平与设计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三,是材料保存不当以及季节性差异,许多建筑材料有明确的有效期,过期或材料保存不当会导致材料性能发生改变,不在适用于施工环节。此外,部分材料在建筑工程使用中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如施工技术选择不当则会影响整体施工水平。
        1.3法律规范不完善
        我国建筑类法规引进的时间较短,目前还没有根据自身的国情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特别是在质量监控方面尤为缺失。其一,建筑施工并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其中涉及到很多专业技术,因此要求施工单位能够具有专业的资格,但是目前施工市场中,很多施工单位缺乏相应的专业资格,在对项目工程进行承包之后,为了快速的完成施工任务,就会进行转包,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施工质量难以把控。其二,目前建筑施工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因此,在进行招标的过程中,会有多个施工单位联合进行,但是由于施工单位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非常容易导致工程施工混乱,在追究责任的时候,难以明确主体。
        2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优化策略
        2.1创新完善管理体系
        转变传统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思想,正视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是实现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有效管理的首要条件。因此,首先需要从实际条件出发,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补充完善现存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现场管理制度以支撑现场监督管理工作、保障各个环节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各项制度的可行性、针对性、科学性。同时,详细划分不同单位的质量安全监督职责,明确各部门的权限,建立各单位之间相互协调作业机制,保障监督管理各方都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各自权属范围内的施工信息、施工情况,为各方准确及时的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和隐患解决办法提供条件,最终实现降低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概率。


        2.2施工材料的监督与管理
        施工材料对建筑工程施工水平存在很大的影响,为了提高整体施工水平,应对施工材料建立严格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以及相应的硬度措施。不仅要对原材料的产地、生产企业、运输方式进行严格的筛选审查,也要对原材料的保管、使用方法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建筑材料是施工中可以发挥其应有的性能以及功能。伴随建筑工程熟练的不断密集,建筑材料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原有的市场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市场的扩张规模,不法奸商受利益驱使生产并销售假冒货劣质建筑材料,导致我国建筑工程材料市场鱼龙混杂,无疑增加了建筑工程材料的购买以及审查难度。为此,建筑企业应针对自身材料使用需求,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优选材料供应商,并建立完善的材料审核方案和审核范围,严格把控建筑工程质量大关。
        2.3利用先进的技术平台进行监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平台,更好的提升监督工作效率。以“互联网+监管”为例,要求将监管行为数据录入纳入常态化工作,及时将监管工作动态和处罚相关内容发布在系统门户网站。建立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找到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问题,使质量监督更有针对性。
        2.4健全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指引施工单位自我要求的重要指标,为了能够从源头解决建筑不达标的问题,就要能够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于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通过惩罚性条款反向倒逼施工单位注重质量建设。其一,明确责任分配,这不仅要求对于施工单位恶意施工的现象进行明确的规范,也要对相关检测人员的质量进行明确。以便于监督检测人员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时刻要求自己公正透明,从源头杜绝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其二,要想更快的建立完善的行业法规,就要能够宽严并济,对于各种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的同时,也要能够给予适当的奖励,不断诱导施工单位采取质量达标的材料。如果质量达标和不达标之间的利润差距过小,建筑单位必然不会采用违法行为来达到目标。其三,法律不仅要对建筑施工单位和业主两方面进行规范,而且也要对施工中其它部门进行有效的规范,不给任何一方面漏洞可寻。在进行法律法规制定的过程中,要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确保制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5提高质量监督人员整体素质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质量监督人员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不足是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筑企业在进行人员招聘时需要对应聘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严格把控,尽可能选择专业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员工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对于专业知识不完备的工作人员,在上岗前要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相关管理人员在进行工作分配时需要根据员工的个人能力和责任意识合理分配岗位,不能随意分配,任意抽调。建筑企业还可以建立一套完整且具有针对性的用人机制,使每一个参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总而言之,若想使建筑企业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得以提升,甚至发挥其应有的效能,那么建筑企业需在人员招聘阶段就开始严格把关,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小组的组建时,应尽量选择技术过硬、专业知识完备、工作经验丰富和责任意识强的技术人员带队。在建筑企业日常工作中,需要定期给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做好人才储备工作,进而推动建筑企业的发展,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结语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是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基本保障,因此我们应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并不断提升其工作效能。
        参考文献
        [1]张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四川水泥,2018(2):193.
        [2]陈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门窗,2018(3):180.
        [3]赵莉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38):136-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