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益东
中国石油西南管道公司 610036
摘要:油气管道的安全管理需要贯穿勘察设计、管道施工、管道运行、管道检测等全部过程,是一项工作量重、难度大的任务,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标准并由专业人员负责监督实施才能保证工作落实到位。文章就油气管道的安全管理进行分析,提出管理措施,为油气管道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管理标准;不足之处;改善
0前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报告,截至2017年末, 油气管道总里程建设已达13多万公里,油气管网连通海外、覆盖全国。日趋完善的能源输送网络是保障民生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如何保证油气管道的安全建设和运行是国家、企业以及人民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但 油气管道安全管理工作多年来并无明显进步,忽视之处带来众多安全隐患,急需对相关问题进行改善。
1 加强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的原因
油气管道的原有安全管理方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而且管理技术也相对落后。长久以来, 油气泄露问题仍然存在,油气泄漏不仅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由于油气属于易燃、易爆能源,所以还会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018年在中国廊坊举办的“中国国际管道大会”展示了众多尖端技术和最新产品,国家要求未来油气管道必须对质量进行全面提升,所以企业必须思索管道安全管理的难点问题并及时改善,方能使油气管道更加高效安全地运输能源。
为适应经济发展,提升民生水平,油气管道量每年都在递增(见图1)。而且 “十三五”规划到“十四五”规划期间,预计新建10多万公里油气管道。新建管道会进一步完善管道网络,这也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管道进行安全管理,如何对已建管道和新建管道进行合理布局,避免相互产生不良影响以及如何对二者进行科学保养等,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安全管理问题,所以加强管道安全管理是符合现实需求和国家未来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
图1 每年油气管道总长度(油气管道长度:万公里)
2 油气管道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油气管道的设计和施工存在安全管理疏漏
油气管道的建设工程庞大,设计和施工都需要考虑自然地理环境和现有技术水平等众多因素,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建设。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设计人员前期对地理环境勘探不够全面深入,导致后期风险预判有误或施工遇阻,从而拖延工期,最后建设公司为了抢进度而对安全管理有所忽略,造成质量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在油气管道的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建设材料和设备以次充好的现象,油气管道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设备和材料,一些施工单位由于没有统一的使用标准,管理层级过多,造成现场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水平参差不齐。
2.2 自然地理环境变化造成不良影响
由于管道建设一般都会选择偏僻地区,避免地理环境变化对油气管道造成不良影响,但现如今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往偏僻地区的道路、城市都开始建设起来,这些都会对附近的油气管道造成影响。而且近年来干旱洪涝、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这些自然灾害都会造成地形地貌的变化,对灾害区域内的油气管道造成毁灭性冲击[1]。
2.3 警示不足,管道保护宣传力度不够
油气管道附近设置的警示标识并不明显。造成企业或个人在从事一些活动时并未充分考虑到对油气管道的影响,最后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除此之外,由于对普通民众普及油气管道的相关知识力度不够,未能鼓励大家积极保护油气管道,许多人并未意识到损坏管道带来的重大安全风险,所以对违法犯罪分子为了获取不法利益而恶意损坏管道的行为视而不见,造成第三方恶意损坏油气管道的行为屡禁不止。
2.4 无安全管理职能部门,责任划分不明
《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监督与管理暂行规定》虽然表明由石油企业负责所辖区域的石油管道安全运行,但石油企业并没有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职能部门,而是由其他部门兼顾此项工作,这就导致在管道安全运行方面存在诸多疏漏之处。而且我国疆域辽阔,管道网络更是贯穿东西、纵横南北,这就导致管道管理区域划分不明,当发生安全事故时石油企业间容易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
另外,政府部门虽然有监督的权利,发生安全事故时也需要承担相应责任,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究竟由哪个部门承担监督职责,如何使用监督权力等,造成政府管理力度弱,风险防范能力低。
2.5 还未建立管道数据库作为管理依据
国家针对管道相关的数据库包括管道网络数据库和安全事故数据库不完善和全面。管道网络方面,虽然国家能源局等部门以及相关建设企业都有进行数据统计和资料记录,但是这些往往都是一些文件性资料,不仅查阅困难,而且容易丢失和损毁,共享性也极低不利于掌握全国管道网络的具体情况。在管道安全事故方面也没有相关的标准处理和记录方式,通常难以查询到事故原委,公示公布力度较弱、调查也不够仔细深入,无法作为经验教训让其他相关部门和企业引以为戒,指导作用和预防效果有限,容易再次发生类似情况。
3 油气管道安全管理工作的改善措施
3.1 建立有关设计和施工的标准化制度
首先,在管道设计初期,企业应该监督设计师加大勘探力度,对地形地貌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加强与地质专家的交流沟通,充分考虑各方意见,使管道设计工作能够与地理优势充分结合。其次,还需要考虑区域的长远规划,不应该着眼一时,区域的城市建设规划并不是突然而至,市政府都有相关的建设计划,管道设计绝不能独立进行,应该在设计初期与市政府交流意见,尽量避免后期因城建规划而影响油气管道运行。最后,企业应该充分了解市场上所有施工材料和设备后统一使用标准,明确购买流程,使之标准化、透明化。
3.2 进行环境监测,评估环境风险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许多自然灾害并不是完全无法预测的。石油企业无法做到对管道全区域的环境进行监测,也没有相关的成熟技术,但企业应该加强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国家的环境监测技术已飞速发展,将有关技术运用到管道保护中来,能够对自然灾害带来的安全风险进行及时防范化解,避免自然灾害对油气管道造成的毁灭性打击。
3.3 加强管道保护宣传和警示力度,鼓励全民参与
合理设置管道建设区域标识牌的间距,采用更加醒目的警示方式,每日安排人员对管道区域进行巡视,避免企业和个人挖掘管道的行为发生。除此之外,企业和国家应该通过电视、网络等方法大力宣传管道的基础保护方法,加强民众的危机意识,让民众和其他企业能够自觉加入到管道的基础保护行列中来,让人人成为监督者,有利于防范第三方恶意损坏油气管道[2]。
3.4 成立职能部门,明确管理责任
首先,由于国家法律规定在油气管道的保护中石油企业是主体,所以石油企业应该成立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油气管道的安全管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工作,更不是内容简单的日常管理,它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是一项内容繁重且复杂的工作,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负责,才能完全把控安全管理的各项细节内容。其次,国家应该对石油企业所辖的管道区域进行严格划分,避免各企业间因区域划分不明导致工作疏漏和责任推诿情况的发生。最后,由于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输事关重大,那么国家就应该明确规定由哪个政府部门依法行使监督权力,尽到相关义务,承担相应责任,才能保证政府对企业的监督有效性,发生事故时政府部门也能积极进行应急反应。
3.5 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实现智能化管理
当今时代,大数据和智能化是发展的趋势。数据能够帮助管理更加高效科学,智能化能够节省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油气管道的安全管理也不例外。在建立管道网络数据库方面,这不仅要求将全国的油气管道信息进行准确录入,而且需要将每次检查的时间和隐患排查情况进行录入,这样有利于掌握全国的管道运行情况,通过调取各段信息就能知道管道的腐蚀程度、新安装管道的使用情况等,有助于企业和政府进行安全管理[3]。在建立油气管道安全事故数据库方面,首先需要建立国内油气管道事故调查和管理标准,根据事故原因进行分类,具体可分为三大类:自然原因造成、人为原因损坏、管道本质问题。企业需要依据相关判定标准对管道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并录入数据库,具体包括事故调查程序、事故内容、事故技术分析,事故责任主体等,这有利于进行事故规律分析,相关企业可以将之作为参考,总结问题所在,强化自身管理,避免发生类似事故,也可在建设新的油气管道时注意规避此类风险,增加安全性。
结语
进一步加强管道安全管理工作,完全符合现实需求和未来规划。本文通过对油气管道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一系列改善措施希望能够提升管道运行效益、节省管道管理成本,使管道安全管理工作未来能够更加科学合理,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廖方建.油气管道安全管理问题及保护措施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1):155-156.
[2]周新强,欧阳小业,龚志伟.油气管道保护和安全管理问题及措施[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11):40.
[3]樊兴望.大庆输气管道安全管理问题及加强措施探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37(20):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