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世灿
350583198509226***
摘要:环境工程管理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城市建设的一个新兴领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工程的管理,加大了园林绿化、生产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的力度。目前,我国环境工程管理不到位、管理不到位、缺乏优秀人才等缺点。宣传环境工程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环境工程人才培养。
关键词:环境工程管理;不足;完善策略
环境工程管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内容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科学,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协调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更需要认识到在市场经济环境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并全面考虑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以保证稳定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工程管理的价值。
1、环境工程的概念和主要工作
1. 1 环境工程的概念
环境工程从化学、医学、生态等方面入手,在保证质量科学、控制环境污染的基础上,推动城市发展建设,建立合理、科学的环境卫生科学体系。环境工程的重点是完善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体系,推动建设科学环境,通过经济循环的绿色发展,完成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无公害治理。对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找出造成污染的根本问题,进一步研究污染的治理。
1. 2 环境工程主要工作
环境工程的出发点是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和优化项目管理是环境工程管理的主要工作。环境工程的目标不仅是完成任务,而且是探索效果最大化的解决方案,使经济成本达到最低。在环境工程管理实践中,产品的环境要求与管理体系之间不存在矛盾,是一种互补关系。
2、环境工程管理的不足
2. 1 环境工程宣传不到位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逐渐认识到破坏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危害。然而,仍然有很多人追求方便,乱扔垃圾,很多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按照国家标准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弃物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环境工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现阶段人们缺乏环保意识的部分原因是地方环保部门对环保项目宣传不到位。人们对环境工程的了解程度低,会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很多无法及时发现的问题。环境工程建成后,不仅会影响环境工程的质量,还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2. 2 环境工程管理不足
环境工程管理一般与其他项目一样,在事件发生前、事中和事后进行管理。事前管理主要是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实地考察,事后对治理方案进行设计。目前已经颁布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还不够完善。进一步完善细节,提出更严格的环境管理要求。许多环境工程设计师没有提前进行实地考察,不了解施工现场的污染状况和污染产生的原因,忽视了城市建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运营管理是指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管理。许多企业对环境工程管理重视不够,不愿加大对环境工程管理的投入,导致在环境工程管理过程中无法对污染源进行彻底的处理。事后管理是指工程竣工后的验收。主要的问题是,当发现排放不达标时,相关部门和企业并不重视。相关部门只通知,不派专业人员协助处理监管。企业在接到相关部门的通知后,通常会进行简单的处理来应对检查。如果根本原因得不到解决,不合格产品的排放就会不断发生,从而影响环境工程管理的质量。
2. 3 缺乏优秀的环境工程管理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价值越来越突出。社会经济发展往往引起与环境有关的问题。任何解决方案都需要知识、意愿以及充分的财政和技术手段。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全面的环境监测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然而,在当前的环境工程管理过程中,专业人才严重短缺。环境工程管理是一门高度专业化的学科。因此,对环境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很高。但在实践中,由于环境工程管理专业稀缺、环境工程管理人才待遇不佳、环境工程管理市场认可度低、环境工程管理人才短缺、绩效人才储备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原因。缺乏专业的环境管理人员,导致许多环境管理工作不能有序开展,影响环境工程管理的整体质量。
3、环境工程管理的解决方案
3.1 加强环境工程管理的宣传
环境意识的提高是环境工程管理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要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相关部门还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理念,实时更新环保管理知识,引进世界先进的专业环境工程技术,进一步推动我国环境工程管理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为了更好的宣传环境工程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环境保护部门可以在社区举办环境保护讲座、环境保护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其次,工作人员应加强执法,友好的工作态度,让公众接受环保理念,从而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最后,在公交车站、地铁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张贴宣传环保的海报,让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目前,我国提倡垃圾分类,但许多人仍然不了解垃圾的具体分类。因此,环保部门可以通过公共交通的宣传屏向人们普及垃圾分类的细则,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性。
3.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环境工程管理起步较晚,导致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相关政策指导,使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势必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对于员工提高环境意识是非常不利的。有必要颁布和有效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尽快改善环境项目管理体系,规范管理者的工作行为,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增强政府部门和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并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注意与现有法律法规的比较,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配套设施。法律法规的颁布之前,有必要进行实地考察,与当地环保部门在特定的环境问题,并确保制定法律法规可以满足当地环境保护的需要,以确保法律法规颁布后实际。
3.3 加强环境工程人才培养
支持和促进员工长期学习如何提高工作表现,在实践中,各级高校都应重视环境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议课程现代化,加强职业培训,加强公众参与,并与实践相结合,为实施提供方法和建议。并引进相关高素质的教育人才,以丰富我国环境工程管理人才的后备力量。此外,政府机构应为地方政府的环境管理提供充分的管理资源,例如人力资源和预算。从社会上吸引更多优秀的环境管理人才,有利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深化。在“权责分明”的管理体制下,每个员工都可以明确环境管理的具体内容、工作范围等。在环境管理中,要注重方法创新,将科学的环境工程管理融入环境管理之中。
4、结束语
总之,加深对环境工程管理的认识,是保证经济发展和进一步向生态文明转变的重要原则和关键因素。面对环境工程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应视而不见,而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在实践中,由于我国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不同地区的特殊情况,应灵活运用各种对策,制定差别化的环境管理方案,最终取得良好效果,提高我国环境工程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浩.环境工程管理的不足及完善措施[J].黑龙江科学,2020,11(14):134-135.
[2]王浩.环境工程管理现存问题及对策探究[J].管理观察,2020(20):66-67.
[3]吴萌霖.环境工程管理的不足及完善措施研究[J].山西农经,2019(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