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9期   作者:朱新蕾
[导读] 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的生产、生活水平
          
         朱新蕾
         身份证号码:4103061989040105**
         摘要: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的生产、生活水平,针对区域性的民众需求满足也存在很大的影响力。水利工程的现场施工方面,不仅要加强各个部门的协调,同时在施工效率、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上要进一步的提升,坚持掌握好管理的可靠性,减少安全隐患,降低施工风险。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在我国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严重阻碍了各种生产生活,农业、工业发展等都深受其影响。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各个地区都加大了在基层水利工程方面的投入,此类工程项目的开展能够兼顾大坝、水库、桥梁、泄洪区与灌排渠道等功能,降低水旱灾害的威胁,进一步为周边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现阶段,一些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1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基层水利技术人员是管理小型水利工程的主要人员,但基层水利技术人员较少,力量单薄,且日常工作繁重,很难有机会和时间去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因此,基层水利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提升非常慢,且缺少深层次工作经验,难以肩负重大水利工程项目。
         1.2不完善的监测措施和检测方法滞后
         当前在我国多数基层水利部门缺少成熟的质量保证体系,其中的缺陷与问题较多,且质量控制方法难以满足现代水利工程建设需求,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且在思想上还有意识到问题所在,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小型项目施工质量监督和控制主要依靠目视检查,结论完全基于直观印象。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并且几乎没有先进的监视设备和仪器。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方面不具备很强的说服力。
         1.3管理体制不健全
         施工现场的管理过程中,体制不健全的问题非常严重。水利工程不同的地方在于,是跟“水资源”打交道,而且水资源对于生态保护、水土保持、水体净化等,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一方面要对水资源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则需要在水资源的保护力度上进一步的提升。施工现场的管理体制,并没有做出多方面的考虑。材料的管理过程中,存在随意堆放的现象。水利工程所耗费的材料非常多,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废弃材料,都需要按照现行规范和标准有序进场、出场。随意的丢弃、摆放,不仅造成材料性能的下降,同时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非常严重的混合问题,尤其是在原材料中掺杂了废弃材料,容易导致材料的使用安全出现严重的破坏问题,不利于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障。施工现场各个技术岗位,缺少相互配合。部分技术人员在信息更新、搜集过程中,没有及时的上传到共享平台,对于施工现场提供的技术指导非常少,以至于施工现场的工作步骤表现为杂乱无章的特点。
         1.4工程建设资金链不稳定
         近年来,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水利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非专业施工单位、施工人员逐步进入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中,这些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偏低,并未完全掌握水利工程的建设程序,所编制的施工组织实施方案并不能够完全达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再加上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匮乏,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签证过多、成本增加的情况。现阶段,国家逐步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水利行业的总体发展,在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严格的管控,任何施工单位都不得存在随意增加建设成本的情况。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其工程资金往往是由融资与政府扶持的,如果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无法及时结算工程款,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种情况下,后续的施工难以正常进行。即使近年来国家与政府加大了在基层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但是,很多水利工程建设中依旧着资金链不稳定的情况,难以促进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2水利工程管理对策
         2.1施工期的技术监督
         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总体有效性,还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监督管理方式,注重加强施工环境的勘查与施工技术的分析与管理控制工作。①应当加大施工材料的监督检查工作,保证施工材料运输、使用、检测有效性,以科学的方式对施工材料进行检验,保证施工材料的整体质量。②还要消除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注重对水利工程施工后期的进行技术整理,加大施工数据的分析力度和把控精准性,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有效保障,找出可以优化和技术改革的具体环节。③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基于现代施工机械技术、管理技术与监理方式达到预判和合理控制的目标。④形成工程设计方、建设方、监理方参与的共同管理机制,加大施工技术的研究判断力度,从而达到参建各方以会商性的办法解决施工难题目标。
         2.2规范水利工程建设程序建立保证体系
         虽然小型水利工程规模小,但质量管理决不能因小而不为,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规定执行,工程要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如果采取简单的措施,一次投资会少一些,但未来运营成本高,使用寿命会缩短,不仅不会节省资金投入,反而会适得其反。对于基层水利部门而言,理应严格遵照国家相关规定,有针对性的合理科学构建相应的施工、监理、设计等职能质保制度。要确保工程设计与国家、水利行业工程建设标准、技术标准以及工程勘察设计规定相符合,同时强化设计中质控力度,将设计文件中的审批、会签以及审查等制度加以完善,同时也要将“一协调”、“两管理”、“三控制”在工程建设中有效进行落实,以确保各参建方背景及手段约束,最大程度提升工程质量。
         2.3扩展融资渠道,稳固工程建设资金链
         我所在的单位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局一般是对所辖的骨干工程争取项目进行改造维修,斗农毛渠等末级渠道由用水协会所在的乡镇负责管理。基层水利工程项目中,由于工程性质、投资建设资金来源的特殊性,为提升建设、管理的总体水平,相关部门需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步扩展融资渠道,保持工程建设资金链的稳定性。比如,基层乡镇政府需尽量争取国家专项财政扶持资金,并将此资金投入到基层水利工程项目中;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相关财务人员需结合基层水利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工程资金的合理分配,保障工程的配套设施费、整体设计费、管理维护费等的分配尽量合理。基层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应用多种不同的融资方式来进行融资,保障建设资金的稳定性,缓解建设单位的资金压力,在项目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资金的使用情况,一旦发现资金供应紧张的问题,要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2.4提高员工素质
         水利项目的建设、创新,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走向,在水力发电、蓄水量提升、防洪排涝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意义。施工现场的管理进步,需针对员工素质进一步的提升。基层施工人员,需加强培训和指导,对所有员工统一培训,确保大家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能够按照正确的技术手段、操作方法来工作。技术人员层面上,对于科班出身的员工,表现为理论化指导现象。此时,需按照老带新的模式,加强技术人员的经验积累,在施工现场的情况判断,以及问题解决过程中,按照实际情况来出发,坚持在每一项技术的运用过程中,给出足够的依据,保持员工的高素质,按照团队作业的方式,提高施工现场的效率、质量。
         结语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基层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数量逐步增多,为保障此类工程经济、社会效益的实现,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相关企业需加强建设管理,通过建设管理来促进项目的顺利、高效实施,保障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发挥基层水利工程在农业、工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文平,谢胜虎.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湖南探索与实践[J].中国水利,2020(9):37~39+54.
         [2]吴飒.强化水利财务基础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探讨[J].低碳世界,2020(4):183+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