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华南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省大连市,116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市政道路工程的规模和数量逐渐扩大,这为路面工程路基施工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对水泥稳定碎石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水泥稳定碎石技术在工程施工中应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工程;水泥稳定碎石;摊铺技术
引言:对于市政道路工程而言,其整体的承载力以及稳定性十分重要,威胁到社会大众的出行安全。而水泥稳定碎石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市政道路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还可以保证道路强度,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提供安全保障。因此,分析工程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1.水泥稳定碎石技术原理以及主要特点
1.1水泥稳定碎石技术原理
水泥稳定碎石与混凝土较为类似,是一种半刚性施工材料,由于其结构十分稳定,所以往往被应用于支撑层。不仅如此,水泥稳定碎石中的碎石强度较高,通过使用胶凝材料填充碎石骨料的空隙形成混合材料,能够达到较高的强度。水泥稳定碎石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强化市政道路工程的强度,而且,在应用该技术后,强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升。除此之外,水泥稳定碎石还具有极好的抗冻性以及抗渗性。例如市政道路工程,由于长期在室外风吹日晒,极易出现裂缝或是其他病害,但通过应用水泥稳定碎石技术,能够有效增强市政道路的抗渗性,避免雨水顺着裂缝流入地基,影响市政道路结构的稳定性。而且,在应用水泥稳定碎石时,一般用量为混合料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七左右,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要强于其他路基材料,这意味着,不仅施工成本低,施工质量也较其他路基材料好。而且,在施工完毕后,遇到雨水天气也不会出现泥泞的现象,表面极为坚实。
1.2水泥稳定碎石技术的主要特点
对于水泥稳定碎石技术而言,具有极多优点,但其主要特点如下:第一,应用水泥稳定碎石后,能够有效提升工程的各方面性能,起到强化作用,例如抗冻性以及耐用性等。第二,水泥稳定碎石技术所应用的骨料为级配碎石,具有较强的硬度,用于工程中能够有效强化市政道路的抗压能力,提高其承载力,负担起较大的车流量。不仅如此,在水泥稳定碎石技术中,为填补骨料缝隙所应用的胶凝材料也能够强化市政道路的重载强度,提升市政道路基层强度,最终形成1+1>2的效果,从根本上提升工程施工质量。第三,应用水泥稳定碎石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为相关单位和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具体而言,该技术不仅涉及到的施工材料较为简单,其施工流程也十分简便,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周期。而且,由于其具有较高强度,提升工程质量,减少后期工程的维修费用,进而降低成本,提升该工程整体的经济效益,进而提高相关单位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1前期施工准备
为使水泥稳定碎石作业能够有序展开,相关人员应做好前期施工准备。首先,检查市政道路工程的路面和基层,将这两处的垃圾进行清理,保证基层的干净,例如基层的杂物或是积水等。其次,在开始施工作业前,相关人员应仔细研究该工程的施工计划,明确该工程的施工需求和具体要求,保证基层和路肩的施工质量符合工程的要求以及达到相关标准。另外,提前准备好该作业涉及到的施工材料。通过把握施工方案,明确该作业涉及到的施工材料,进而提前进行准备和质量检验。在准备运输车或是其他施工设备时相关人员应从实际出发,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提高设备选择的合理性,促进施工作业顺利展开。最后,对设备进行检查。为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施工作业停止情况的发生,相关人员在施工作业开始前应开展设备检查工作,主要检查设备的规格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保证施工作业的顺利展开[1]。
2.2施工放样技术
在开展施工放样作业时,相关人员应严格按照该工程的相关要求进行。具体而言,在实际的市政道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在进行测量作业时施工人员应设置中桩和边桩,一般情况下桩与桩之间的间隔为十米。除此之外,测量工作结束后方可开展标记工作。另外,施工人员在进行导线铺设作业时,可采用钢丝导向对其进行固定,以确保导线桩的稳定性。而且,为将误差降至最小,施工人员施工作业结束后应对其进行科学检测,将误差控制在三毫米左右[2]。
2.3运输技术
对于工程施工作业而言,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该工程的最终建设质量,其中,影响施工材料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运输方面。具体而言,在对施工材料进行搅拌时,应注意把握混合材料搅拌的力度和速度,搅拌完毕后将其运往铺设场地。在此环节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应使用特定的装卸车,避免运输途中影响施工材料的质量。除此之外,该工程的管理人员应把控运输时间不超过四十五分钟,这就需要管理人员科学选择材料供应商,避免较长的运输时间,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2.4摊铺技术
摊铺作业是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作业中的重要内容,且该作业涉及到的设备较多,例如摊铺机或是平地机等,因此,相关人员应规范自身操作,科学的开展摊铺作业。同时,施工人员还应强化对现场实际情况的分析,确保施工设备的良好性,一旦开展摊铺作业,最好一次性完成,并注重基层板体性能以及强度的应用。另外,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注意的是要严格把控摊铺系数,一般是将其控制在三到五之间,且在施工作业过程中,要坚持宁高勿低的施工原则,确保摊铺质量和效率。
2.5碾压技术
在摊铺作业结束后,施工人员应立即开展碾压作业。一般情况下,均是应用压路机进行碾压,从目前设备的应用现状来看,使用的压路机多是胶轮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为提高碾压作业的施工质量和效率,施工人员应秉持由外到内的碾压原则,且把控压实次数,将其控制在六到八次之间,进而提高施工质量,避免压痕现象的发生。同时,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该工作应在水泥终凝前完成,且碾压作业完成后要及时开展密实度实验,若是试验结果不符合相关标准,需要重新进行碾压[3]。
2.6后期养护施工以及质量检测工作
在开展完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作业后,为保证其质量,施工人员应对其开展养护工作。具体而言,在水泥稳定碎石作业完成后,需要开展砌沿石作业,一般间隔应把控在二十四小时左右,不可过久,否则混合料会形成板体,提高砌沿石作业的施工难度。而且,对板体进行敲凿极易对其造成破坏,所以,施工人员应严格把控时间间隔。除此之外,在进行养护作业时,应禁止车辆通行,避免养护工作无效化。而且,施工人员需要保证其湿润度,避免出现裂缝等病害。因此,相关人员可采用较为湿润的土工布对其进行覆盖,并进行洒水作业,保证其湿润度。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应切实考虑到当地的施工环境和天气条件,且保证喷出的水呈雾状,避免喷水过多。
最后,需要对该作业进行质量检测,一般情况下需要检测的内容是压实度、平整度等。具体而言,最终的压实度应达到百分之九十八;在对其进行平整度检测时,应把控检测间隔,最好每四十米就进行一次平整度检测,且三米直尺检查小于十毫米;对水泥稳定碎石的表面进行检测,确保没有出现坑洼等不良情况,对于施工接茬进行查看,确保其平整性。
结论:综上所述,对于市政道路工程而言,高质量的水泥稳定碎石技术能够切实有效的强化市政道路各方面的性能。因此,相关单位和人员应深入分析该技术,把握该技术的应用流程和应用要点,进而提升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市政道路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文博.市政道路施工中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应用及技术要点分析[J].智能城市,2019,5(07):95-96.
[2]刘攀峰.道路工程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5):223.
[3]胡锦程.公路工程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8(07):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