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23090419931026XXXX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对农村建设加以重视。美丽宜居乡村在从提出至今,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并积累了一些规划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分析原因,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对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初探
引言
为了推进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在村庄规划中全面落实,并且响应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全域管控的要求,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通知明确了村域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编制了“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1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方向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的实施是为了解决新时代的社会矛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与补充,是在国土空间整治的基础上,推进乡村现代化发展,使乡村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全面重构。基于国土空间规划战略,乡村振兴规划的编制应统筹城乡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相关部门应按照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生活富足、生态宜居等要求,把握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方向,从文化、环境治理、生态、产业、人才等方面应对“三农”问题,引导乡村建设工作有序、有效推进。除此之外,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地区还需落实特色农业,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主导,旅游休闲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
基于此,乡村基础规划编制工作应及时制定乡村空间管理、发展、控制方案,积极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居民居住及生活条件,营造和谐乡村人文环境,形成“分区分类”“区域统筹”的多层次乡村空间体系。此外,相关部门应结合乡村建设现状,以技术引进、资金扶持为方向,设计符合乡村发展的空间规划及改造项目,改善乡村居民的居住环境。而在各村庄规划中,相关部门需整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方式,分析乡村人口信息变化以及乡村地区的区位条件、产业趋势,同时尊重地区特色,重视乡村振兴规划与地方实况的契合度。
2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振兴规划策略
2.1科学合理进行规划
一方面对乡村进行统筹规划,做好生态人的培育工作,为建立生态农村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注重人文治理,建立魅力生态乡村。政府可邀请或聘请规划设计专业人员深入乡村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全面对农村的人口数量、基础设施、村民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等各方面因素进行考察。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村庄特有元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科学规划农村的生态空间。此外,加强农村风貌整治,打造新型农村。从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出发,整治乡村风貌、优化乡村布局、精心设计住宅,突显乡村的地域性、民族性,打造美丽新农村。
2.2提升乡村建设布局
在村域全范围内统筹安排农村居民点、道路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布局管控,规划建设全村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村庄综合服务设施网络。
农村居民点规划:乡村居民点布局应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鼓励通过实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把未能利用的闲置建设用地置换到规划集中聚居区。按照先规划、后许可、再建设的要求,对乡村居民点的空间形态、公共空间、建筑群体组织、院落空间组织、景观节点和滨水空间利用都要加强规划管理。科学划定宅基地建设范围,严格落实“一户一宅”,确定住宅的占地面积、高度、退让等控制性内容。
道路交通布局:乡村规划把村道联通正在修建的大桥,形成完整对外交通路网。梳理村域内主要道路系统和完善交通系统结构,扩展现状道路的路幅宽度和联通断头路,新建村域范围内缺乏的道路交通。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以“生活圈”的概念取代过去的分级模式,突出适宜的步行时间内满足相应的生活服务需求。以500人为单位的自然屯组成生活圈,以步行15min为服务半径重点布置文化活动室、小型体育设施、小卖部、休憩场所和戏台等基本服务设施。1000-3000人为单位的村域构成二次生活圈,以最多步行45min为服务半径布置卫生所、小学、幼儿园、敬老院等教育医疗养老设施,鼓励新建与改建相结合。
基础设施布局:结合乡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基础设施现状配置及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已建设施并从供水工程、排水工程、电力电信工程、清洁能源规划、环境卫生工程等需求出发,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布局。
2.3全域土地整治
在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过程中应当坚持生态文明理念,严格遵守耕地保护制度。国土空间整治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明确村庄宅基整治这一重点工作内容,将整治的基础定格在农用地整治上。在土地整治过程中为了提高整治的综合效益应当构建土地整治长效机制,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在规划过程中应当综合整治“田、水、路、林、村”,将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积极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加强水资源节约,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同时加强建设农田防护工程,做好输配电设施的准备和完善,保证灌溉电力要求。
2.4重视环境修复问题
过度损耗资源会给自然环境造成重大伤害,政府及有关人员应密切关注生态环境的修复能力,对已遭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大力修复。首先牢牢守护住生态红线,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次,遵循自然规律,通过采取退耕还林还湖、禁伐、保育等保护措施增强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同时扩大植被覆盖率,开展绿化活动,缓解水土流失带来的土地荒漠化问题。此外建立健全法律保护机制,用科学的惩奖机制为绿水青山保驾护航。
2.5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内容
为发挥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需推进现代化农业与乡村产业的融合,构建乡村产业体系。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应明确乡村地区现有产业定位、发展目标及空间布局,优化产业体系。其中,乡村产业在后期架构时,产业定位需以乡村、农业为本色,以旅游、农产品生产为特色。在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第一产业可根据乡村农业条件选定种植种类,第二产业应以农产品加工、生产为主,第三产业发展则以旅游业为主,注重旅游策划。
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建设发展情况,而反过来上层建筑的完整性也间接影响着经济的继续发展。对于乡村空间规划设计、乡村经济振兴关系而言也正是如此。当前构建好空间规划目标,能够更加科学的为乡村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奠定基础,从而完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农业附加值,更好地巩固了农业基础性地位,带来了乡村经济的振兴发展;在此趋势下,要求空间规划设计要能够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构建符合乡村实际发展需求的空间规划目标;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活动,构建起城乡统筹发展的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空间规划是实现资源综合开发、建设总体布局、环境综合整治的指导性规划,其具有前瞻性,实践性,更具有环保性特点。在我国乡村振兴经济建设中,其有利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能够从根本上实现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明确国土开发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甚至是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格局具有奠基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芳芳.浅析城镇化进程中的美丽乡村规划与设计[J].居业,2018(10):23+28.
[2]王赢.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8(07):16-17.
[3]郭绯绯.美丽乡村规划理念研究[J].乡村科技,2018(19):58-59.
[4]李琦.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探微[J].绿色环保建材,2018(04):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