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张磊
[导读] 摘要:传统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层次单一,面对所有学生都采用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统一规划来进行教学,但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易导致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整体教学质量。
        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  天津  300000
        摘要:传统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层次单一,面对所有学生都采用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统一规划来进行教学,但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易导致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整体教学质量。分析教学法是解决现状问题的机理,因此本文将分析分层教学法在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论述该教学法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探讨分层教学法发动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以及可以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
        1分层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上,教学工作需要以学生为主导,处处考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并在教学层面上来满足学生需求,因此根据这一原则,人们发现了学生在学习能力的差异,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由此就出现了以“层次划分”为核心的分层教学法,该教学法主要对教学整体进行层次划分,划分机理为“教学方案难易度”,随后教师根据学生个人学习能力表现,将不同学生与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对应,使教学层次与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相符,这样学习能力高的学生将在较高层次中进行学习,而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将在较低层次中进行学习。这一条件下,通过分层教学法来进行教学,首先能够保障学生的学习难度适当,其次能够保障教学资源的利用率,由此可以显著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目前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阶段,很多传统教学中的问题都被指出,要求学校进行整改,但部分学校因为思想、意识等方面趋于传统,所以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了解并不透彻,甚至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导致改革工作目的难以落实,而这些问题当中就存在教学层次单一。教学层次单一问题在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中非常普及,其与教师观念、教学模式等有关,是影响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整体质量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对此本文研究旨在利用分层教学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提高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整体质量,此举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2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现状分析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有很好的动手操作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对于实践操作课的学习普遍兴趣较高,但是对于理论课的学习却没有较高的兴趣,这其中就存在这很大的问题,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不但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和检修方法,还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故障分析能力,从这个落脚点出发,就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路和方法。
        2.1统一标准
        教学标准是指学校或教师所提出的考核标准,如学生测验成绩需要达到多少分、作业错误率不能低于多少等,这些标准在现代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中都存在统一化的表现,由此造成了统一标准问题。以测验成绩标准为例,绝大部分的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师对所有学生的测验成绩要求都是一样的,如果学生测验成绩高于或等于标准,则判定学生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但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上,如果所有学生付出的努力是相同的,当教师设定的标准过于高,则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是很难满足标准的;当标准过低,则对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而言,教学与测验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说明统一标准是不可取的,需要得到改善。
        2.2统一内容
        目前,大多数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中教师讲课进度是相同的,代表所有学生接触的教学内容、接触时间统一,这时在学生学习能力差异上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某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当中,教师针对课本某个章节进行了教学进度规划,认为在12节课内可以将章节知识点讲解完毕,并让学生吸收,由此该教师根据规划展开了教学工作,但在12节课过后的一次针对性测验中发现,该教师所在班级中有30%的学生依旧对章节后期的知识点不理解,原因在于该教师的讲课进度对于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而言过于快,因此当教育开展到后期时,这些学生还停留在前中期的知识点上,跟不上讲课进度,不理解后期的教学内容,因此才出现了以上问题。
        2.3统一规划
        在多数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体系上来看,该课程的教学规划比较雷同,存在明显的统一化特征,即在学期开始之前,学校教研小组会根据该课程的三项基本需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测验)进行教学规划,学期开始后所有教师与学生都会根据规划要求来进行教学/学习活动,这时当规划中的某个要点不满足学生学习能力时,就会导致学生学习质量下降,如假设在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规划中,规划方案给予实践教学的课时较少,则学生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机会较少,这时对于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而言,其在有限时间内得到的提升就低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由此出现学习质量问题。
        3分层教学法在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中的应用
        3.1学生学习能力获取
        要通过分层教学法来解决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现存问题,就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该方法的应用前提。在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上,首先建议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师根据学生以往学习表现进行分析,随后依照层次划分理念,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层次(一般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即如果学生在以往学习表现中展示出了过人的学习能力,测验成绩、作业正确率、内容理解能力等都非常优异,则说明学生学习能力较高,可以划分为高层次,由此类推完成中、低层次划分既可。其次要分析学生的能力特征,即有些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较高,但实践动手能力偏弱,这种表现也要被列入到分层教学法应用中,不可忽视。


        3.2分层教学法应用
        在了解到所有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下,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师就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来展开教学活动,活动大体可分为两个环节,分别为教学层次划分(标准、内容、规划的划分)、划分层次推进,下文将进行具体分析。
        3.2.1教学层次划分
        针对统一标准、内容、规划问题,在分层教学法当中教师要先对这三点进行层次划分:①标准划分:应当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提出针对性的学习标准,学生只要满足这一标准,则代表学生合格;②内容划分:应当结合教学内容难易度,围绕学生学习能力来进行划分,确保每个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及进度与学生学习能力相互契合,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吸收、理解内容;③规划划分:规划划分应当根据学生能力特征来进行划分,如某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高,实践能力弱,则在该学生的教育规划中,其理论学习课时应当适当削减,而实践教学课时需适当增加。
        3.2.2划分层次推进
        依照第一环节的层次划分结果,教师需要在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中充分执行,但在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层次推进问题,即学生不可能一直处于同一个层次中进行学习,其层次中的学习表现,如果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当前层次的内容,则应当将学生推入之后的层次进行学习,由此落实教学目的。
        4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质量提升措施
        4.1提升教师实操水平
        要想在实践教学中凸显教学效果,首要问题是要解决教师的实操水平,现在很多院校的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只会理论,对于实践动手的水平大多都停留在初级的水平,汽车发动机排故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对于教师的要求不单单是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就行,更多的是要有实战的经验,所以要加强教师的实操水平,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办法就是定期地将教师送到相对应的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每学期时间控制在1个月左右,教师在企业要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便于在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在加强实践操作的同时,教师还要形成自己的教学诊断思路,教学诊断思路的形成是靠我们教师一步步的积累所形成的,平时要注重各种培训的积累,充分利用资源来进行整合,相信经过几年的企业实践和相关内容的专业培训一定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形成之后教师首先要进行尝试,在尝试的过程再来对思路进行不断的修正,真正地做到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有任何疑惑存在。
        4.2改革教学思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进行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教学的时候,大多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都是分开的,没有任何的联系。这样会出现一种情况,学生学习完理论内容后不能及时地进行实践的巩固,在进行实践操作的时候又不能与理论相结合起来,最后的状态就是理论没有充分的掌握,实践也存在很大的问题。理论知识要靠实践操作来进行巩固,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对于理论的知识尤其重要,因为它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的,所以在进行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进行操作的同时进行理论的巩固,这样学生才能把理论的知识记得住、记得牢,在进行故障诊断实践操作的时候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例如在很多发动机类教材中,讲到电控系统的电路部分时,只有一张电路图,但是在实际维修的时候仅仅凭借这一张电路图是不够的,学生还要知道图中部件的实际位置,这就需要教师把企业所用的维修手册融入到课程中,结合实车进行教学,让学生不仅懂原理,还要会动手。
        4.3加强实际故障案例的植入教学
        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课程是发动机实训课程中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如果能很好地掌握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的操作方法,那么在其他课程的诊断操作上就会如鱼得水,那么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教学呢?将实际的故障案例植入到实训教学中来就是很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能用得上,能将其转化到其他问题的解决上去。另外我们在挑选故障案例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充分与我们的教学知识点相对应,不能很随便找几个案例来进行教学,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学生到最后都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内容,一定是与知识点相对应的案例学生听起来才会有所侧重,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实训车辆上把故障案例重现,让学生模拟真实的诊断维修,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论述了分层教学法的基本概念,随后分析了现代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的问题表现,可知该教学现状表现不佳,无法同时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容易造成整体教学质量问题,随后文中围绕分层教学法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通过策略可以解决以往问题,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勇.中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设计研究[J].成功(教育),2012(03):118.
        [2]张铮.分层教学法在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中的应用[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7(11):96.
        [3]白道德,赵春礼“.生以群分,层级递进”中职教育培养模式实践探究—以淄博电子工程学校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08):6-7.
        [4]赵奇.校企合作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究[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9(24):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