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码:41272119880110XXXX 河南郑州 450000;2、身份证号码:41032219840329XXXX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对混凝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当前的建筑工程领域之中,混凝土材料仍然是占据主导位置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材料配合比的选用,混凝土模板工程拼接质量以及混凝土材料的浇筑控制都对工程建设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探究十分有必要。基于此种情况,本文针对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其他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
引言
现如今,混凝土已经成为了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而其浇筑技术的实践应用也已经成为了施工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面对瞬息万变的行业发展环境,施工单位需要加强这方面技术的分析研究,以确保能够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工程质量。日常施工中,需要集中力量解决好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并明确技术要点,使其浇筑技术可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前期工作
混凝土施工流程包括了混凝土的前期材料准备工作、中期各类骨料和水泥材料的混合拌制以及后期的混凝土搅拌运输,最后一步才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浇筑。因此,要想充分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可靠性,还应当对现场混凝土浇筑之前的前期工作进行必要的重视。首先,应当对混凝土原材料的种类、配合比以及材料的质量水平进行充分的核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建筑材料自身质量的水平高低将直接关系着混凝土材料搅拌以后的强度形成水平,因此建筑材料自身的质量水平是否达标、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对于建筑物建设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否则,若施工技术无法满足要求,任何合理的建筑设计都是徒劳。其次,对于混凝土材料混合过程中的搅拌过程应当进行充分的管控。在有了相关技术要求都符合的建筑材料之后,如何在既有材料条件之下更好的发挥出材料自身的特性即如何进行混凝土材料配合比的选用,对后期混凝土强度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再进行混凝土拌制的过程之中,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及水灰比,另一方面还应当对现场操作人员的搅拌工作进行把关控制,保证外加剂的合理添加和合理选用,并应当对操作技术人员施工和搅拌过程中的均匀性进行必要的控制,从而保证混凝土材料的一次性成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现象。最后,还应当对混凝土材料的运输过程进行充分的管理。当前,混凝土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浇筑时,由于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高度偏高,一般都选用泵送的方式进行混凝土施工作业。因此,在正式开始泵送混凝土工作之前,应当充分保障混凝土材料自身的流动性与合理塌落度,所以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当保持充分的搅拌以保证其流动性不初凝。
2实际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分析
2.1全面分层浇筑技术
这是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浇筑技术。待第一层混凝土顺利浇筑完成后,就需要进行第二层混凝土的灌注浇筑操作。此时最先浇筑的水泥还未凝固,所以继续浇筑不会影响到整体质量。实际操作过程中,若想要使用全面分层浇筑技术,则必须要按照先短边后长边的顺序来进行浇筑,主要是为了让混凝土可以在后期凝固过程中形成水平方向的施工缝,提高整体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这一技术被应用到了面积适中且厚度较大的浇筑作业中,需要对其做好区分。
2.2分段分层浇筑
分段分层浇筑是指先将一整个混凝土结构分为若干个分段,然后再对每一分段进行分层浇筑的一种方法,通常用于面积大、长度短、浇筑强度较大、施工强度较大的建筑。单位时间内需要的混凝土较少,在进行浇筑时,通常从底部开始浇筑2m-3m后,再进行下一段的浇筑,同样是自下而上,逐层浇筑。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浇筑面积与厚度适中的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中。
2.3斜面分层浇筑施工技术运用
对于长度较长、厚度较厚的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需要施工单位及人员重视斜面分层浇筑施工技术的引入及应用。在此期间,需要做到:(1)将预先准备好的混凝土自然的从顶端倾泻下去,在适宜的斜面坡度作用下,为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提高、结构性能优化等提供技术保障;(2)从斜面底部入手,逐渐向上进行混凝土浇灌作业,处理好其中的细节问题,进而提升斜面分层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水平。
3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技术要点分析
3.1基础浇筑
建筑工程具有较强的多样化特征,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的建造条件、施工用料、施工设备等实际情况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建设施工单位在开始正式施工前要根据不同建筑结构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分类。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有不同的形式,最常见的几种形式主要有阶梯式、大面积和条形这3种。阶梯式浇筑通常按照台阶分布,一次性完成浇筑作业,在浇筑中不能留有一丝缝隙。例如在进行杯口状柱基础施工时,施工人员要在混凝土施工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对杯口底部的混凝土进行紧实度处理,当全部的处理工作做完成之后要稍作停留,之后再继续开展后续的浇筑工作,若没有做好上述工作就很容易会使混凝土的重量不断增加,进而使得芯模上升,为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埋下巨大的隐患。而进行大面积浇筑时,通常采用分层分段浇筑的方法,浇筑时要注意保持连续性,不能有离析现象的出现。而条形浇筑一般不留施工缝,各段之间要进行相互连接,每段的建筑长度保持在2000mm-3000mm,逐层推进。
3.2采用合理方式运输
在混凝土配制完成之后,需要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这时应该严格控制运输车辆地行驶速度,避免运输车辆急停、急加速,同时还应该选择平摊地道路,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过于颠簸,造成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一般情况下,要将混凝土从搅拌站运输到混凝土施工现场进行入模这一段时间控制在0.5h以内,若是超过这个时间,那么配制地混凝土则不能在进行使用,应重新进行混凝土配制,避免混凝土初凝,从而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3.3混凝土浇筑环节
在混凝土浇筑环节中,要先采用高标号的混凝土,之后才能采用低标号的混凝土,只有在这样的顺序下,浇筑出来的混凝土才会更加均匀坚固。振捣混凝土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其能让混凝土保持密度均匀,避免出现蜂窝现象。在实际工作中,施工人员可以将浇筑和振捣这两个工序同时进行,不仅能够缩短施工时间,更有利于混凝土的成型。与此同时,浇筑环节还要注意混凝土的供需数量,及时与相应的施工人员保持密切沟通,确保在混凝土稳定供应的基础上,开展施工作业。以上述工作为基础,待完成混凝土的浇筑作业后还需要着手对其进行刮平处理。通常情况下,刮平都会用到水泥浆,因此也需要重视水泥浆的制作工作。制作水泥浆需要在其中加入骨料、水泥或其他外加剂,关键在于保障水泥浆与混凝土的充分融合,从而补平混凝土缝隙。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之中,混凝土材料一直以来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将是主要的建筑材料,因此,要想实现整体项目建设质量的提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应当对混凝土材料的把关和浇筑技术进行充分的掌握和分析,从而促进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盛洁,张锋,陈明.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06):176.
[2]张栋梁.土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措施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1):35-36.
[3]胡晓喆,付强.浅谈关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9(3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