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13063519840219XXXX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怎样提高其安全性提出一些看法,以供行业中其他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提高;措施
1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的经济基础,其正在稳步发展,这给我国的许多行业带来了便利,但是,市场经济的体制注定了各家企业之间是需要相互竞争的,在这个大前提下,笔者对市场环境进行了分析,发现建筑行业的结构设计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这对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安全施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企业规模、安全意识、人员专业程度等也是影响建筑结构设计的一大重要内容,在这一部分,建筑行业还存在着一些隐患。因此,建筑行业需要分析以上这些问题,尽快商讨解决方法,以此来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在竞争中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
2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影响因素研究
2.1抗震性因素
抗震能力是人们非常注重的一项安全问题,尤其是在地震频发的区域,建筑的抗震性是结构设计需要着重考量的。从设计的结果层面进行分析,抗震性能不达标、建筑稳定性差是造成抗震性差的主要因素,这会极大的降低建筑的安全性。同时,抗震性还会影响到施工人员的安全,在为抗震能力差的建筑施工,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会受到极大的威胁[3]。
2.2材料因素
材料品质对于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如果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合格,达不到结构设计的标准,那么就会使得建筑在施工中、施工完成后存在较多的安全问题,如:结构变形、稳定性差等。这在影响工程质量,降低建筑安全性、危及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同时,还会造成施工进度缓慢、施工成本增大等问题。
2.3设计与施工人员的专业性因素
设计、施工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也会对建筑安全造成较大影响。建筑施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施工人员对设计人员的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专业还原的过程。因此,如果设计人员专业性不够,结构设计不合格,就算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还原,也会使得建筑存在安全性问题。相同的,如果设计人员专业能力强,而施工人员无法进行专业还原的话,那么建筑也达不到安全标准。只有设计、施工人员都有着较高的专业性、较强的职业能力时,建筑安全性才能够得到一定保障。
3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措施
3.1严格遵循行业标准规范
如今,工业建筑、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国家住建部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建筑结构设计的标准规范。我们都知道,标准规范具有普遍性、适用性与强制性特征,即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必须遵循标准规范开展设计工作。为改善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的安全性,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优化设计水平,强化职业道德素养。同时,基层群众也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上报至相关部门,约束与规范设计行为。
3.2加强现场环境勘察工作
在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实用性设计,还是安全性设计,都要以全面且细致的现场勘查作为参照依据。由此,提升建筑结构设计水平。在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考虑气候环境、地质环境与自然环境等关键因素,并全面了解测量点布置、钻孔深度探测以及测量设备精度调节等关键环节,注重各个步骤的精确性。只有保证各项细节处理的精确无误,才能加强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3注重建筑结构设计合理性
3.3.1加强配筋设计合理性
钢筋是建筑工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钢筋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体建筑结构安全稳固性。在剪力墙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严格遵照标准规范对配筋进行设计。为确保配筋设计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应当遵循“横向钢筋在外,纵向钢筋在内”的基本原则。由于地下结构既要承载上部结构的重力,又要承载土体的压力。为此,优化墙体抗侧压性能显得尤为重要。墙体抗侧压性能设计原则与配筋设计原则刚好相反,即遵循“横向钢筋在内,纵向钢筋在外”的基本原则,由此,增强墙体的抗侧压能力。
3.3.2保证基础设计合理性
地基基础的主要作用是承载建筑结构的重量,维持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固性。对于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而言,地基基础设计的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在正式设计前,设计人员要全面分析建筑物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与自然环境,全面考虑地下水位变化对地基基础的影响,维护地基基础设计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3.3.3加强楼板设计合理性
楼板设计不仅与整体建筑结构安全性存在紧密关联,与建筑结构使用性能也存在紧密关联。在楼板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充分考虑主次梁的受力情况,并且对受力较大的楼板进行单独处理。在维持楼板设计合理性与安全性的基础上,减少钢筋用量,压缩工程造价。
3.4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
3.4.1增强设计人员的结构抗震意识
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与复杂性较强的工作。对于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来说,安全性是不容忽视的参考指标。为此,设计人员要深化对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认知。建筑企业应加大对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培训力度。首先,在上岗前,开展安全培训,增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安全防范意识。其次,引导设计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权限,促使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端正动作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最后,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对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为此,建筑企业需定期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培养设计人员的创新意识,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
3.4.2完善墙体刚性条件,增大结构承载力
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全面考量影响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因素,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明确设定抗震指标。例如,地震发生频率较高且地震强度等级较高的地区,适当提高抗震指标。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深入现场进行地质勘察,注重整体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从结构设计方法层面来说,设计人员可以选择剪力墙结构设计法。剪力墙结构设计法是一类实用性较强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墙体刚度条件,增强建筑结构抗荷载能力与抗形变能力。
3.5规范准入机制,提升设计人员专业性
以上已经进行过影响建筑安全因素的探讨,从中可以总结出,提升设计与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是增加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非常重要的一环。提升设计人员技能可以保证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提升建筑的质量,确保建筑工程在设计之初是合理的。而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则可以让其尽可能还原设计人员科学合理的设计,以此来保证建筑再施工之后是符合规定的、合格安全的。建筑企业可以通过规范准入机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来解决以上问题,让设计、施工人员本身就有着较强的专业性,然后依照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培训,落实好资质考核与施工监督。
参考文献
[1]钟华.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探讨[J].门窗,2019.
[2]林峰.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措施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8,000(013):P.130-131.
[3]周煜,马小飞.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探讨[J].居业,2019, 000(008):34,36.
[4]高双菊.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
[5]罗婷婷.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 2019,574(13):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