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图书馆基于慕课的课程服务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蔡金燕
[导读] 摘要:文章以广东培正学院图书馆面向《国际结算》双语课程提供基于慕课的课程服务实践为例,分析民办高校图书馆基于慕课的课程服务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四个建议:以学分或者实践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慕课,成立慕课学习小组为学习者提供咨询与辅导,开展多样化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和提高馆员专业水平。
        广东培正学院图书馆  广东广州  510830
        摘要:文章以广东培正学院图书馆面向《国际结算》双语课程提供基于慕课的课程服务实践为例,分析民办高校图书馆基于慕课的课程服务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四个建议:以学分或者实践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慕课,成立慕课学习小组为学习者提供咨询与辅导,开展多样化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和提高馆员专业水平。
        关键词:民办高校;高校图书馆;慕课;MOOC;课程服务
        前 言:课程服务是指针对教师和学生课堂上的教与学服务,为他们提供课程学习资源、技术支持和信息素养培训。目前,高校图书馆课程服务集中在嵌入教学课程系统[1]、建设教学参考资源数据库[2]、建设课程导航系统[3]、嵌入实体课堂协同教学[4]和在线课程的嵌入式服务[5]五个方面。2010年,随着慕课的出现,高校图书馆也致力于研究如何利用慕课的机遇,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利用慕课课程对读者服务包括宣传慕课学习方式、推荐优秀慕课课程、引导教师利用慕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硬件设备和学习空间、成立慕课学习小组、配备学科馆员参与学生线下学习辅导[6]。图书馆员既作为教学助手嵌入教师团队在实体课堂上辅助教学,也作为学习助手嵌入学生线下课后学习过程中辅导学习。[7]民办高校图书馆利用慕课课程资源带动校园课堂变革和创新,利用慕课对本校的课程教学提供针对性的服务策略,是课程服务的创新之举。本文以广东培正学院图书馆为例,面向“国际结算”这门双语课程,基于慕课提供课程服务,在具体实践中探索图书馆利用慕课进行课程服务创新的最佳方式。
        1 广东培正学院图书馆基于慕课的《国际结算》课程服务实践
        1.1 资源的宣传与推荐
        在开学之初,图书馆员和教师对《国际结算》的慕课资源进行推送,和教师共同讨论选择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刘一展老师的《国际结算操作》作为辅助《国际结算》双语课程教学的慕课进行推送。此外,馆员在提供馆藏图书,着力推荐外文图书和双语教材。由于编目标准的变更,部分影印版的外文图书也放在中文图书区域,馆员亲自到书库翻阅挑选,选出合适的影印版外文图书和课程可参考的双语教材。
        1.2 信息素养教育
        馆员在进行嵌入课堂的信息素养教育以教学需求和慕课学习任务为例进行培训。如馆员根据教学需要查找《中国票据法》、《英国票据法1882》、《日内瓦支票统一法公约》和《日内瓦汇票统一法公约》,制作了检索小技巧文档,向教师和学生介绍了网络免费获取政府资源的方法和北大法意数据库的检索技巧。馆员还请教师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馆员向学生当场展示图书馆主页上的电子数据库,并主要演示了中国知网和北大法意两个数据库的检索过程。
        1.3 促进翻转课堂教学
        “国际结算”目前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馆员利用这次慕课的课程服务,配合任课教师选择合适的慕课内容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和馆员讨论后选择“国际票据业务”作为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包括票据的含义、特征、票据法的体系、汇票、本票和支票的基础知识,由图书馆推送和监督学生学习,任课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课后慕课学习的效果。
        2 基于慕课的《国际结算》课程服务的分析
        本次基于慕课向双语课程《国际结算》进行课程服务是图书馆进行课程服务的新尝试,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相对简单,服务取得一些成绩,也存在不足。
        2.1 取得的成绩
        2.1.1 图书馆角度
        从图书馆的角度来看,馆员面向特定课程的老师和学生宣传和推送慕课资源,拓宽了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和丰富了课程服务内容。馆员检索馆藏的纸质和电子资源进行推送,让教师和学生更加熟悉图书馆中与该门课程相关的资源。通过制作检索小课件,培养师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教会用户检索馆藏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中的政府信息源,教会他们判断网络资源的真伪和权威性,提高学生的信息评价能力。
        2.1.2 用户角度
        对于教师来说,图书馆员推送慕课资源,促进了教学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改革,使教学内容更加立体丰富、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合理化。馆员推送教学资源,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学生知道了慕课这种学习新途径。学生了解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掌握了相关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初步学会了判断网络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学生知道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到图书馆寻求咨询,并三五成群地结伴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学习慕课。
        2.2 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慕课积效果不理想。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弱,图书馆员和任课教师交流发现有部分学生课后没有好好学习慕课,教师在课堂上实行提问方式的教学法或者实施小组讨论的方式,效果不理想。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馆员也发现学生慕课学习主要是观看视频,几乎不参与完成作业和参与学习讨论。慕课中也会有一些参考资料和参考书目,参与学习的学生几乎没有阅读参考资料,学习没有系统和深入,效果并不十分理想。(2)馆员缺乏学科专业知识。陈林认为,图书馆慕课服务缺乏专业MOOC素养的图书馆员[6]。由于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局限,馆员难于决定慕课翻转课堂的使用程度,馆员不能和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商量评价体系等工作,对于慕课的学习过程中可能需要的资料和遇到的问题方面不够专业。(3)教师未能提供嵌入课堂的信息素养教育课时。由于任课教师任务重,课时紧张,教师未能分拨课时由馆员进入到课堂进行信息检索、信息利用等培训。馆员进行培训主要借助PPT、WORD文档,单方面地向学生进行输入信息检索过程,未能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培训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导致课程服务未能深入挖掘读者需求,没有实现课程作业和课程论文写作等任务型的针对性信息素养培训。
        3 民办高校图书馆基于慕课的课程服务建议
        3.1 以学分或实践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慕课
        民办高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学生未能主动去学习网络平台上丰富的慕课资源。建议学校以学分形式或者课外实践课的形式,促进学生完成一到两门的慕课课程学习,高校图书馆可以与教务部门共同配合来完成学时认可工作。除了学校层次,建议任课教师以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进行慕课学习。任课教师选择与讲授课程相关的慕课,每次上课布置任务让学生完成相同进度的内容学习,布置任务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并将学习积极性和作业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鼓励学生学习慕课。
        3.2 图书馆成立慕课学习小组,为学习者提供咨询与辅导
        张艳婷等调查发现,学生喜欢团队式学习,58%的被调查学生喜欢一起学习慕课,他们认为,慕课的学习需要图书馆来营造学习氛围。[8] 首先,高校图书馆可以免费提供学习硬件设备和网络,成立学习小组,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和交流。其次,图书馆员应该在读者学习慕课的过程中提供参考咨询和学习辅导。张云丽认为,有些视频课程讲解过程中推荐的资料学生不一定能够找到,部分课程作业需要找较多资源才能辅助完成,图书馆员通过为学习者提供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咨询、辅导,提供一些相关学科的学习技能[9]。针对国外的慕课,图书馆员应该提供相关的资源。最后,图书馆可以辅助教师管理学生慕课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讨论的程度。图书馆在开设慕课小组时,建立网上联系群,负责监督学生小组作业、实践报告等课后作业完成情况。鉴于学生慕课学习都不够深入,馆员从专业的信息技能及资源角度,为讨论中产生的相关问题提供解答和帮助,收集慕课平台上讨论区的精华评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慕课。馆员课后保证了学生学习质量,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法。
        3.3 开展多样化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
        为了弥补教师未能分拨课时进行课堂信息素养授课,图书馆员应该利用新技术尽可能提供多途径的信息素养培训内容。邓佳等认为,开发自控制、可复制和可扩展的信息素养模块作为插件,采用音频、阅读资料或迷你小视频、制作生动形象的动画或者开发游戏课程信息检索培训等方式[10],构建全面系统又兼顾课程内容的用户在线培训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如蒋丽丽等建议,构建场景模拟、实际应用、讨论互动、考试测验等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及时更新培训内容,调整培训方式。[11]
        3.4 提高馆员专业水平
        限制高校图书馆慕课服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馆员的专业知识不足,要提高慕课服务质量,首先要拓宽馆员的知识面,增强馆员的专业知识。万文娟认为,“馆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持续自主学习、外出参观学习、定期交流分享、开展专门培训、学习慕课课程、参与慕课项目建设等途径来培养慕课服务人才”。[12]开始课程服务前,馆员还可以通过参加任课教师课程学习的方式,掌握服务课程的专业知识。课程结束后,馆员协助授课教师将课程讲义整理成系统性的教材, 并以此为课题申请科研项目,从而完成了从教学服务向科研成果的转变。[13]如此一来,基于慕课的课程服务也带动馆员专业课程学习,带动任课教师的科研与教学,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李晓娟. 刘 兰. 于 伶. 国外高校图书馆嵌入课程管理系统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 (11):132-137.
        [2]王 昕. 余晓蔚. 潘 卫. 融入教学的电子教参资源建设实践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4(02):46-50.
        [3]张 南. 熊欣欣. 周晓丽. 程宏伟. 高校图书馆课程导引服务体系调查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3 (21):86-90.
        [4]符勤. 鲁沙沙. 基于过程协同的嵌入式馆员服务——美国大学高级商务课程教学案例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4(02):88-94.
        [5]肖永英. 张 淼. 美国高校在线课程嵌入式馆员服务案例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3(09):88-93.
        [6]陈 林. 我国985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服务的调查与分析[D].合肥:安徽大学,2017.
        [7]罗 玲. 赵洪波. 王姗姗. MOOC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6 (04):84-88.
        [8]张艳婷. 付志义. 刘青华. 付希金. 高校图书馆的MOOC服务探索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MOOC服务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4(18):77-80.
        [9]张云丽. MOOCs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及馆员的参与模式研究[J].图书馆,2014(04):124-126,132.
        [10]邓佳. 詹华清. MOOC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5(12):37-40,46.
        [11]蒋丽丽. 陈幼华. 国内外高校信息素养MOOC关键成功因素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15):62-67.
        [12]万文娟. 我国高校图书馆MOOC服务现状与策略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03):34-40.
        [13]张紫薇. 嵌入式服务在艺术类高校图书馆中的实践与启示[J].新世纪图书馆,2019(01):29-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