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7242619871222XXXX
摘要:近些年,在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下,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很快,同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十分瞩目,但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大,许多道路路面不堪重负,尤其是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常易出现质量问题,这给人们的生活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过渡段;施工技术
引言
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快速进步,只有逐步增加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数量,扩大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规模,才可以使社会发展的需求得到满足。从道路桥梁工程方面来看,其过渡段的质量控制决定着道路桥梁整体工程质量,同时与行车的安全性、道路的使用时间等具有紧密的关系。如果道路桥梁在过渡段没有有效地控制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就会使道路桥梁过渡段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道路桥梁在过渡段设计与施工期间,需要加强对原材料、施工技术等方面的控制,提高对道路桥梁过渡段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如此一来才可以提升道路桥梁工程整体的施工水平。
1工程概况
某公路设计速度为100km/h,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标准,路基全宽为24.5m,其中行车道为3.75m宽,路面横坡为2%,土路肩宽0.75m,横坡3%。该公路沿线设置涵洞与大中小桥共62座,桥台形式主要为重力式U形桥台、柱式及肋板式桥台,台背填土高度5~9m。为降低台背填料的工后沉降量,控制路堤与桥台间的沉降差异量,研究决定对该公路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进行控制,以提高行车安全性、舒适性,减少养护维修成本。
2道路桥梁过渡段的常见施工问题
2.1桥头软土路基处理欠缺
在道路桥梁过渡段工程中,桥头是极为关键的部分,它在行车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缓冲作用,对经过道路桥梁的往来车辆的行车舒适度、稳定性有直接的影响。当前许多道桥工程的桥头位置存在严重跳车问题,往往是由于桥梁地基施工中,对软土层的处理不够科学,进而引起不均匀沉降。
2.2道路桥梁连接处不密实
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的连接处不密实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加上车载超重的威胁,使得路面出现折断、沉降、塌陷等问题。在施工时,有些施工单位或选用不符合国标要求的填充物料,或压实操作技术不当使得搭接板衔接处出现缝隙,弱化了过渡段路基的稳定性与承载力。此外,过渡段路基路面的搭接坡度设置有偏,对施工地道路纵向坡度考察不足,并忽视路基和路面的沉降差,破坏了其结构的平衡性和稳固性。
3道路桥梁过渡段施工技术
3.1在过渡段的桥头设置路桥搭板
在路桥工程的具体施工中,为确保过渡段得到科学处理,首先要做好桥头搭板的设置工作,施工人员要进行精确的测量之后明确搭板铺设范围,并结合路桥建设区域的行车流量及其对路桥工程施加的行车荷载进行评估,确定过渡段必须达到的承载能力,并通过合理运用搭板规避过渡段跳车现象。
搭板施工时,搭板的近台端应置于桥台上,搭板与桥台通过锚筋相连,并在搭板与桥台接缝处填入沥青玛蹄脂,防止水分渗入。搭板的远台端搁置在路基上,路基沉降后搭板会产生纵向滑移,为此,必须在台顶与搭板之端间设置锚栓。
3.2对道路过渡段连接处实施加固处理
在道路桥梁过渡段进行施工过程中,还需采取适当的加固处理手段,不断加强路基路面连接处的密实性,提高道路整体的稳定性。首先,需要重视过渡段的坡度勘测和数据的准确测量。
在开始施工时,相关技术人员需结合当地的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对道路桥梁过渡段的坡度进行仔细勘测,并确认预留反向坡度。随后,对该路段的路基沉降程度进行合理考察,严格把握路基路面的沉降差,再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从而降低过渡段路段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其次,要考量各地区道路桥梁过渡的路基路面强度,再采用合适的填筑材料和施工工艺,以增强该路段结构的稳定性。尔后,在实施搭板技术时,需结合路基路面的沉降差和预留的反向坡度,加强搭板的合理设置,搭板和连接处的高度应保持一致,以有效减少路面和桥台两个位置的沉降频率。操作中,尤其要注意桥头位置的搭板,避免出现的“桥头跳车”等现象。但需注意的是,搭板技术实施比较复杂,还需要选择专业性极高的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才能够确保该技术完成的有效性。最后,需对连接处密实性进行多次有效测验,一旦出现缝隙需及时采取加固处理,以免衔接处出现裂缝影响过渡段路基路面的平整度。
3.3加筋注浆技术
首先,水与灰的调配比例需要根据0.75:1~~1.5:1进行调配,运用普通的运用普通的425水泥拌和浆液,结合工程的具体施工状况,掺杂相应的早强速凝剂,以便于实现增强注浆的处理效果。施工现场使用高速搅拌设备拌和水泥浆液,搅拌时间需要小于2分钟,从而可以使浆液得到充分的拌制。浆液拌制工作结束之后,需要将其运送到贮备器当中,同时保持低速运转的状态。其次,在开展注浆工作过程中,需要泵送相应量的清水将孔底的泥渣进行稀释,然后把泥渣进行彻底清理以后,开展注浆工作。压力注浆需要遵照先桥台内侧,然后外侧,从上至下的顺序进行,注浆压力需要掌控在0.3MPa~0.5MPa之间,压力小于1.0MPa,防止对土体结构造成损坏。如果注浆压力增大到设计压力,同时保持在同时保持在10分钟以上,并且注浆效率下降,注浆量低于每分钟1升的上升速度,压力变化幅度小于5%时,就可以停止注浆,然后装配止浆塞。
3.4混凝土的浇筑
道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最基础的材料类型,因此,对路桥过渡段进行施工也必须确保所用混凝土的实际质量。为防止材料方面的差错,施工单位应严格对材料的选择与采购过程进行监管。此外,在更为关键的混凝土浇筑环节中,企业尤其要注意浇筑质量的控制,可以组织专业的混凝土浇筑人员技能培训,向工作人员讲解专业的与浇筑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技巧,以此保证浇筑过程的规范性,保证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保证混凝土得到充分的搅拌,避免在后期发生离析问题。
3.5合理优化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目前,我国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虽在不断完善,但仍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因此,为加强过渡段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需要不断优化施工技术,并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开展施工工作前,相关技术人员需开展全面的试验和勘测工作,综合获取更精确的施工数据,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确定合适的施工方式。二是做好填筑压实工作,确保实际操作的准确性。例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物料的综合配比、路基路面的含水量等,选择合适的填充物料和压实机器,并严格把控填压次数、物料压实厚度、角度与力度等,以提高压实工作的有效性。三是合理设计过渡段路基路面的结构,如排水路径等,以减缓车辆对路面的压力。四是在实施各项施工技术时,要随机应变。如在维护过程中,可根据不同路基坡面,采取合适的维护方式,如针对路堤边坡可采用混凝土预制块的方式进行防护。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道路桥梁过渡段的施工技术应用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当前道路桥梁过渡段常见的施工问题,并对其进行妥善处理,可以在过渡段的桥头设置路桥搭板、做好桥背的软基处理工作的严格控制、强化路桥工程排水技术的设计与使用、强化路桥过渡段压实力度的使用,做好施工前测量放样、级配碎石填筑、混凝土的浇筑和碾压、全面管理等各项工作,最终提高过渡段的施工质量,为人们的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赵金枝.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土路基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2019(13):48-49.
[2]魏卓冉.关于道路桥梁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0):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