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建筑集团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伴随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对电力的需求日渐增加。为了给人们生产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电力系统也随之升级换代。其中,自动化是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那么就需要安全管理自动化技术。然而受诸多因素限制,管理效率并不理想,不仅不利于电力企业的良性发展,还对我国社会发展构成阻碍。为此,本文分析安全管理现状,提出几点改进策略,旨在提升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安全水平。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提升策略
前言
近些年我国电力事业迎来发展黄金期,其中自动技术的贡献不容小觑。要想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需要采取适宜的安全管理措施,一方面可有效主提升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实践证明,安全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不仅对人员身心安全构成威胁,还不利于我国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进行研究,以供广大电力管理人员参考。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的目的
对电力自动化系统实施安全管理,可及早发现系统漏洞,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从而保证系统运行平稳。只有系统运行稳定,才能为生产生活提供所需电能,从而保障社会活动有序开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只有网络安全可靠,才能确保工作有序开展。众所周知,当系统网络受到破坏时会引发数据丢失,轻则影响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重则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就需要企业制定安全管理措施,以防病毒污染网络、黑客攻击系统。因此,在新时期下有必要加强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现状
(一)系统设计不科学
近些年电力产业在科技的帮助下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自动化技术。但相比于发到国家,电力自动化水平仍显不足。究其原因,一是受思想限制,缺乏创新性,二是技术设计缺乏科学性。电力自动化系统未达到预期值,那么势必会增加系统的供电压力。电力系统一直处于高负荷运转模式,不仅输电效率会有所降低,还会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分几次对电力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然而并没有将问题有效解决。设计准则缺失也是导致自动化技术设计不合理的主要因素,使得设计行为不规范,设计方案有缺陷。在设计方案中会存在违规操作,不仅会增加建设风险,还会对系统造成损害。长此以往,电力企业的利润空间必然会被压缩,从而导致企业发展困难。
(二)管理人员素养偏低
人员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其素质直接关系到管理效率。电力是一个高风险的产业,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以便更好的开展管理工作。然而当前不少管理人员与岗位匹配度较低,无法胜任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安全管理意识缺失。常言道:“意识是行动的推动力。”意识的缺失会使得人员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敷衍了事。一旦出现问题,就相互推诿,以至于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随着时间推移,问题越积越多,从而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构成影响。管理人员缺少正确认知,会让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同时在工作过程中缺乏使命感,严重阻碍电力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足。企业并未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员工也未开展自主学习,导致管理人员能力始终保持停滞不前的状态。再加上企业无法高效招收优秀人才,无法为管理队伍增添新鲜血液,从而导致管理队伍的战斗力不足。
(三)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虽然我国电力自动化发展已有一段时间,但各方面工作仍显不足,尤其是管理制度方面,存在重大缺失。制度是管理活动的重要支撑,制度不健全会直接降低管理效率。
当前管理制度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制度中并未明确管理目标,也未写明管理职责。倘若出现管理问题,无法找到相关责任人,那么问题就会被搁浅。另一方面,监督制度缺失。监督没有了依据,不仅工作无法有效开展,还极易滋生偷奸耍滑之辈。久而久之,电力系统的运行必然受到影响,严重阻碍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优化技术设计
要想显著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需要从设计环节入手。电力企业需要从三方面进行优化:首先,在设计前,需要设计人员搜集相关数据,包括电力系统运行状况、影响电力系统工作的主要因素,以此作为技术设计的重要依据。分布式设计的优势较为显著,通过将设计单元区别开来,从而让各单元处于独立状态,这样就可消除单元之间造成的影响。另外,分布式设计可显著提升单元的安全性,从而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稳定。其次,要定期优化电力自动化系统,以确保系统的时效性。比如通过多设置继电器来减少二次接线的频率。采用分布式结构简化工作流程。只有系统安全可靠,才能将事故扼杀在摇篮中。最后,不断提升自动化系统的兼容性,以增加系统功能,这样做可让电力系统在任何环境中都能高效工作。
(二)提升人员素养
要想自动化技术运用得当,需要打造高品质队伍,那么就需要企业重视人才培养。培养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首先,制定培养计划。企业要对员工进行调查,准确掌握人员需求。同时,对电力行业进行调研,把握人才培养重点。其次,丰富培养内容。意识培养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企业要运用多举措来促进安全管理意识的形成。企业要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更新知识库,提升管理技能,从而让管理人员获得长足发展。企业有必要开展职业教育,以培养员工的责任心、事业心。再次,拓展培养方式。企业要定期组织讲座,并邀请专家作为讲师。由讲师传授先进理念及技术。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允许员工竞争讲师岗位。当然,需要给予奖励,这样才能彰显员工的价值。企业还要组织员工外出学习,吸收其他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以弥补自身不足。最后,提升培养效率。企业要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考试、另一种是撰写参观体会。对于考核不通过者,采取回炉重造,直至其准确掌握培训内容。对于屡次不通过者,企业要考虑将其调岗或辞退。企业要对参观体会进行评选,以此提升培养效率。
(三)完善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要加大管理制度建设力度,以此提升安全管理效率。首先,明确管理职责。将职责具体到每个岗位,这样做可让管理人员清楚自身工作内容,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当管理问题出现时,可第一时间找到相关责任人,从而将问题有效解决。其次,制定管理流程。将每项工作的工作流程写清楚,这样管理人员就知道如何开展工作,这对规范管理行为大有益处。再次,明确管理内容。在管理制度中将违规行为一一列举,当企业员工触犯某一条款时,就可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对于这种处罚,员工也会心甘情愿的接受。最后,建立监督机制。企业要成立监督小组,督导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倘若发现规范行为,应及时制止,并勒令其改正。
四、总结
电力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加强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安全化。在设计自动化系统时需要结合实际状况,并引进先进理念及技术,从而获得最优方案。为了让自动化技术运用充分,需要夯实人员基础,完善管理制度。通过种种举措,确保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鞠晨语.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4):96.
[2]刘伟.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研究[J].新型工业化,2020,10(02): 31-35.
[3]李小宝.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28):69.